四川政务云:拉动民生服务的一大步
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并部署地方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应用试点工作以来,电子政务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事实上,电子政务云通过集中的部署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降本增效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云计算灵活的部署以及先进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政府各部门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从而使得电子政务各个系统融会贯通,为政府创新服务奠定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地处西部特殊位置的四川省早已意识到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期望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来快速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政府服务创新。2015年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成立了由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公安厅、经信委等组成的政务云领导小组,快速推动四川政务云落地见效。
1+N+N+1:开创政务云创新建设模式先河
如果说创新,有别于国内其他电子政务云的技术创新或者业务创新,四川政务云建设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众所周知,包括政务云在内的各类云平台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持续不断地监管、运营、优化等工作,同时保障云平台的高可用。而目前,由于云计算市场火热,云计算服务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良莠不齐、技术与服务能力千差万别的情况。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充分竞争又能互相协同、既能满足政府要求又能响应市场选择的云平台建设管理与服务架构?
四川省政务云领导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了“1+N+N+1”的建设模式,即一个云监管平台、多个云服务商平台,多个部门整合平台、一个云灾备平台,从体系构架上化解监管难题,从制度建设上保障服务质量。政府借助云监管平台对采购的云服务质量量化考核,N个云服务商平台采用国际标准开放的OpenStack技术路线,形成充分有效竞争,优胜劣汰。改造利用具备条件的部门数据中心(部门云整合平台),有效保障政府重要数据安全(云灾备平台)。
四川省政务云领导小组通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于2015年10月23日确定了一个云监管平台供应商(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两个云服务供应商(中国移动+华三通信联合体、中国电信+腾讯联合体),集成构建完成“1+N+N+1”的雏形。
不到60天:缔造政务云建设速度神话
对于政务云建设,技术能力和实施经验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电子政务体系庞杂,涉及数十个业务部门,上百个业务系统。如果没有强大的云计算技术能力和实施经验,很难在政务云建设中游刃有余。四川省是经济、人口大省,同时其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信息系统多而复杂,各类业务数据亟需处理和迁移,对于政务云服务商而言是一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三通信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从前期调研、设备安装部署、平台搭建、业务系统迁移到管理平台搭建等工作,华三通信用了不到6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依托OpenStack和KVM,华三通信通过H3Cloud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云网融合的“一站式”交付。同时还为四川电子政务云提供了全面的云服务,包含云主机、云存储、云防火墙、云负载均衡、云数据库、云审计、云应用等诸多增值功能和服务。
能缔造如此效率与效用的神话,得益于华三通信政务云的超常规实施能力和政务云领域的丰富实践。此前,华三通信在政务云领域建树颇多,经验丰富,已经成功实践落地5个国家部委级政务云、10余个省级政务云和100余个地市区县政务云,堪称“中国政务云实践第一品牌”。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经有14个委办厅局18个业务系统迁移到四川政务云平台上并平稳运行。为确保四川政务云的安全以及各委办局之间的隔离,华三通信充分参照了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及云计算安全相关标准,建立了完善的云服务商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基础安全和云安全两层,为政务云平台安全运行提供监控、评估、检测、整改的闭环管理和安全运维服务。
统筹建设省级政务云平台,完成省级政务云顶层设计,初步实现全省新建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四川政务云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凭借云计算的集中化与集约化特性,将进一步实现四川政府大数据资源的统一采集、存储及处理,形成大数据支撑体系。
未来,随着四川省级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工业、交通、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电子商务等各个部门数据,将统一存储在一个平台上,达成省级政府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开放”,切切实实地实现电子政务服务的高效与统一,推动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监管和民生服务的职能转变。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不管你是何种云,你的云迁移搞定了吗?
对于众多企业来说,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比如通过从不同的地域位置运行工作负载来拓展灾难恢复(DR)选择,或者是希望增加工作负载,又或者出于投入成本方面的考虑,甚至是传统供应商的凌然不愉快的租赁和繁琐升级。这些都可以是你向云看齐的原因,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的迁移。 云迁移不只是从本地技术到云的转变,还有可能是从一个云到另一个云的数据迁移。这些云到云的迁移包括从一个供应商移动到另一个供应商,从私有云迁移到公有云,以及本地到云端的迁移。 以目前较为流行的混合云为例:混合云可以让用户充分发挥本地及公有云的成本及弹性管理优势,但由于数据和工作负载的迁移过于复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或数据都具有从一家云服务供应商到另一家供应商的互操作性。所以,在混合云具体实施的时候,如何保持一个高效的迁移环境是一项让人感到头痛的事情。 那些同时使用公共云和私有云的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在两者之间进行工作负载迁移,或者说不拥有对所有相关工作负载进行监控、分析和控制的能力,那么他们并没有实施真正的混合云计算,他们只是拥有着两个独立的云环境而已。 目前,Vmware、AWS等企业目前都在自己的虚...
-
下一篇
服务器虚拟化趋势:2016年将弱化hypervisor
Dell在2015年年末收购了EMC,这是IT行业中最大的技术并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2015年在一次IT行业大地震中结束了。尽管评论这笔交易对VMware来说意味着什么还为时尚早,但很明显服务器虚拟化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容器以及正在成熟的云计算产品已经开始偷偷地抢占公众对hypervisor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关注度。实际上,回首过去的一年,将2015年视作hypervisor最终成为通用产品元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顾问委员会成员们回顾了过去一年中服务器虚拟化趋势并分享了他们对2016年的预测。 密尔沃基地区理工学院Brian Kirsch 又一年过去了,对hypervisor的关注度在持续减弱。并非hypervisor正在被取代,而是围绕虚拟化的生态系统而非虚拟化将散发出更大的光芒。虚拟机巨人耀武扬威的时代已经远去,IT人士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了便携性、可管理以及自动化。VMware的EVO超级融合基础设施产品线仍在挣扎,而Nutanix已经冲向上前线。由于Nutanix与Dell之外的厂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如果VMware/EMC想继续呆在超级融合市场,必须发布有Dell烙印的EV...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