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Visual Studio Code 引入自动 AI 模型选择功能
微软正在为其Visual Studio Code编辑器引入自动AI模型选择功能,将根据“最佳性能”自动挑选AI模型。
此功能会在GitHub Copilot免费用户之间切换Claude Sonnet 4、GPT-5、GPT-5 mini及其他模型,而付费用户则“主要依赖Claude Sonnet 4”模型。
这一变化实际上表明,微软在编程和开发领域比起OpenAI最新的GPT-5模型,更倾向于使用Anthropic的AI模型。据熟悉微软开发业务的消息人士透露,微软近几个月来也在内部要求开发人员优先使用Claude Sonnet 4。
微软开发者事业部负责人Julia Liuson在今年6月的一封内部邮件中曾表示:“根据内部基准测试,Claude Sonnet 4是我们为GitHub Copilot推荐的模型。”而这一指导意见是在GPT-5发布之前提出的,据悉,目前微软对此的推荐依然没有改变。
微软方面还表示,公司正对自家AI模型的训练进行“重大投入”。微软AI业务负责人Mustafa Suleyman在上周的一场员工专属会议上提到:“我们也将在自有集群上做重大投资。目前MAI-1-preview仅使用了1.5万张H100显卡进行训练,从整体规模看还非常小。”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发展大模型要摒弃短视冒进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DeepSeek的消息层出不穷,下载量大跌、用户规模缩减……引发社会上一些对其发展前景和技术路线的质疑。然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大模型发展规律认知的偏差。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模型的价值绝非简单以使用率和流量来评判,而是依托于技术沉淀的厚度以及生态协作的深度,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与秉持战略耐心,才是立足大模型时代的关键所在。 从“流量为王”到“技术制胜”,人工智能时代的逻辑已发生转变。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竞争遵循“快鱼吃慢鱼”法则——由于技术代差较小,抢占用户注意力、积累流量池成为决胜关键,“使用率”标准应运而生。就像一款社交软件可能凭借界面优化或运营活动在短时间内吸引百万用户,即便功能尚未完善,也能通过快速迭代留住他们。 但大模型竞争截然不同。这是硬科技的角力场,技术指标和模型性能是实打实的,即使用户数多,如果性能不过硬,也会在技术竞争浪潮中掉队。以DeepSeek-R1为例,其发布之初使用率的飙增,根源在于算法架构的创新与训练数据的深度优化,而非依赖用户规模。大模型的价值如同精密仪器,参数精度、响应速度、多模态能力等硬指标才是衡量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从“流量垄断”到“生态...
-
下一篇
快手旗下可灵 AI 数字人上线公测
快手旗下可灵AI数字人已于近日上线公测。该功能通过多模态技术,实现了从“对口型”到“会表演”的突破,支持用户上传图片或音频,生成1080p/48fps、最长1分钟的数字人视频,具备精准口型同步、情绪动作控制、多角色同屏等功能,且支持中、英、日、韩等多语种。 用户可通过可灵AI官网(https://app.klingai.com/cn/)体验,目前处于逐步放量阶段。 据了解,可灵 AI 数字人基于多模态理解与视频生成模型的深度结合,实现了口型精准同步以及情绪动作的精细控制。其采用的基于 Transformer 的 DiT 架构,在处理时序信息和细粒度控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精准解析面部特征、理解音频语义,并根据语音内容推断合适的面部表情和微动作,从而确保生成的数字人在视频全程保持角色一致性。 在角色和语言支持方面,可灵 AI 数字人功能表现出色。其支持多种角色类型,包括真人、动画角色甚至动物形象,同时涵盖中、英、日、韩等多语种,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价格策略上,结合会员优惠,可灵 AI 数字人的使用成本最低为 0.12 元 / 秒。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