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几件事,软件公司才有可能赚钱
这是我关于软件公司赚钱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前面我分别写了《为什么中国的软件公司不赚钱》和《在中国做软件行业如何赚钱》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发布后,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中国软件公司之所以不赚钱,是因为中国的软件公司是在非标准化的市场里面做非标准化的事。要想赚钱,就尽量选标准化的市场,并且尽可能地提高公司软件管理的标准化程度。
今天就这个话题再来展开聊聊,做好哪些事情,能够帮助中国软件公司赚钱呢?关于市场定位、公司战略方面,这篇文章里面就不涉及了。篇幅有限,讲得都是一些大框的东西,更具体的实操层面的大家可以翻翻我之前写的一些文章。
首先是要严格控制公司规模。国外有很多规模很大的软件公司,非常赚钱,比如微软、甲骨文。他们拥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的垄断地位,赚得是品牌和垄断的钱。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软件公司来讲,很难再有机会成长为像微软、甲骨文这样规模的软件公司。中国近十多年toB领域的投资热了一阵,拿到投资的软件公司都走上了规模扩张的道路。但人员规模扩展带来的收入增加,远远比不上人员规模扩展带来的成本增加,这些公司也因此陷入了中间规模的死亡地带。
所以如非必要,不要增加人员规模。公司可以想办法通过流程优化、工具优化、人员提升、外部合作等方式来应对业务的增长。如果确实需要增加人员,也要采取紧缩的人员配置策略。只有严格控制公司规模,才有可能保证公司的效率,控制住运营的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其次是控制公司的层级。公司层级越高,管理成本越高,沟通效率越低,响应速度越慢,竞争力越差,赚钱越不容易。在中国有很多的软件公司,规模比不上微软、甲骨文这样的规模,但公司层级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一层层的管理层级下来,头衔都很亮眼,但效率没有了,盈利空间也被吃掉了。
所以如非必要,不要增加管理层级,尽量保持扁平化管理。我比较提倡公司选择开放性办公空间,管理层和员工在一起办公,也有助于协同效率的提升。
第三是流程。公司流程不是越松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应当在中间取一个度。如果流程比较宽松,或者就没有明确的流程,协作主要靠开会、聊天、文档等形式。这是大部分小规模团队的现状。这种协作方式容易出错,不容易追溯,而且经验都沉淀在个人身上,不利于组织的知识传承。
但流程过严也不好,有很多团队上了规模之后,制定了比较严苛的流程规范,而且流程制定的目的不是为了协作效率,更多是为了管控留痕和责任共担,这样的流程会让人反感,不仅会增加大量的不必要的成本,还会严重地降低协作的效率,最终会把公司的文化推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也是要不得的。
第四就是工程。工程实践方面我的建议是越重视越好,投入越大越好。因为这是一个软件公司最终生存的根本。一大群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出的所有努力,最终就沉淀在一行行的代码里面。
如果不重视软件工程的话,那么代码就是屎山,是包袱,是负债,最终的结局就是团队被拖垮。相反如果团队比较重视软件工程,一直在通过各种的方法来保证代码的可维护性,譬如重构、代码评审、自动化测试等实践,这样的代码就是资产,是能够跟其他竞争对手逐渐拉开差距的竞争优势。
第五就是文化。越开放、越尊重团队的文化,越有助于公司提高盈利水平。文化不是挂在墙面上的几个词,几个字,这种叫做口号。一个团队刻在骨子里面的东西,遇到重大问题时用来做决策判断的东西,这才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会直接决定一个公司的管理方式和对外发布的产品的定位、质量,也决定了产品的创新性、原创性,最终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
国内的软件行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能在软件行业坚守的,都是有情怀的一群人。现阶段中国的软件行业大环境如此,公司要想实现盈利,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和思考,与各位共勉。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失败存储:查看未成功的内容
作者:来自 ElasticJames Baiera及Graham Hudgins 了解失败存储,这是 ElasticStack的一项新功能,用于捕获和索引之前丢失的事件。 想获得 Elastic 认证吗?看看下一期Elasticsearch Engineer 培训什么时候开始! Elasticsearch拥有丰富的新功能,帮助你为自己的用例构建最佳搜索解决方案。深入学习我们的示例笔记本,开始免费的云试用,或立即在本地运行Elastic。 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周围没有人,它会发出声音吗?答案是会的。就像一条日志消息被发出但未能处理进你的可观测性平台时,这条日志确实发生了 —— 而且如果它很重要,你几乎肯定最终会听说它。 Elastic 能够适应系统发出的各种数据:日志、指标、跟踪、自定义遥测等。但当这些数据因为模式变化、代理配置错误或某个异常服务发出意外字段而不符合预期格式时,它可能无法处理,并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这种缺失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但它很难被检测、很难调试、也很难报告。更糟的是,它把问题甩给了客户端去查明原因。 这就是我们构建 失败存储 的原因:一种全新的方式,可以直接在 ...
- 下一篇
PostgreSQL 从参数调优到 AI 诊断的实战指南
本文整理自 IvorySQL 2025 生态大会暨 PostgreSQL 高峰论坛中的演讲,演讲嘉宾:王丁丁,工业互联网数据库专家,PostgreSQL ACE。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向展开: 参数调优基础 性能优化进阶 架构设计实践 AI 诊断工具链 未来方向 两个场景 场景一:数据库突然变慢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日常的应用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数据库突然变慢了。遇到这种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上一体机?换数据库?换硬件换架构?但通常很多应用跟数据库之间是兼容的,做迁移、升级或替换,工作量是特别大的。所以以上方式都不是很好的方式。那么,我们就要从优化方向去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我总结了以下 6 个方向: 业务层面 系统资源不足 系统内核参数配置不合理 并发问题 数据库参数配置不合理 慢 SQL 场景二:Oracle 迁移到 PostgreSQL 的迁移后性能如何保障? 去年我们做了一次边缘系统的迁移。虽然通过 OGG 工具可以平滑的将 Oracle 迁移到 PostgreSQL,但迁移完成之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 SQL 语句兼容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性能优化、应用程序接口以及测试与验证。 通过...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