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交易困境中国如何破局?
数据要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还处于萌芽期,国内先期成立的若干大数据交易中心,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数据要素流转交易机制。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在探索依托业务进行间接数据交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数据要素交易和一般商品交易的区别,重视对间接交易方式的研究和探索,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据交易中的枢纽作用,加强信息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迫切性不断提升。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指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意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尽管我国对于数据要素交易流转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总体而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境,远未成熟。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国内主要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典型数据交易相关企业业务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思考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的破局路径。
数据交易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各地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情况与目标偏差较大,难以获得足够收益。自2014年起,我国多地陆续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其运营上基本可归纳为“国有控股、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其愿景可归纳为打造开放的独立第三方交易平台,形成稳定的数据交易并收取费用。然而根据调研和相关资料梳理,目前国内这一类型的数据交易中心均未能实现最初构想。
直接数据交易难以形成可持续模式,间接数据交易更受市场青睐。在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建立初期,各大数据交易中心均采用类似于淘宝平台的直接数据交易方式,即由数据提供方在交易平台发布数据,数据购买方根据平台信息采购数据。然而由于数据价值、安全性、定价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直接数据交易模式并未获得市场认可。间接数据交易是指不直接交易数据,而是把数据作为业务交易一部分的交易模式。部分数据交易中心和一些数据类企业,采取间接数据交易的模式,得以生存发展,其中企业往往以出售自有数据或数据结果为主。
数据交易基本发生于特定生态内部,跨生态数据交易需求很小。大数据往往颗粒度较小、层级较低,非相关行业人员难以发掘其价值,因此一般来说跨领域大数据交易较为困难,只有在特定行业、生态内部才有大数据交易的需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面向大众的数据交易平台意义不大,流量和交易量很小;而在特定生态内部,例如区域产业集群、行业产业链生态以及IT领域相关生态中,企业之间则往往具有较高的数据交易意愿和需求。
加速完善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数据要素研究应从确权和分级向交易流转延伸。当前我国对于数据要素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等基础领域,对于交易环节的研究较少。尽管确权和分类分级是数据交易的重要基础,然而如果不结合具体的数据交易方式和场景,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的研究往往也难以深入进行。因此从基础研究领域来看,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数据交易方式、交易技术、交易场景的研究。
应以间接数据交易作为数据交易的主攻方向。由于间接数据交易能够较好地结合业务场景、发挥数据价值、数据安全风险较低,市场认可程度较高,应当加以重视,甚至视为未来主要的数据交易方式。目前间接数据交易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类型:一是数据结果类交易,即不交易数据本身,而是交易数据计算后的结果;二是基于数据接口的业务交易,交易平台根据特定业务开发数据交易接口,按调用量收费;三是数据撮合类业务,即交易过程本身并不依赖交易中心,买卖双方通过数据交易中心对接后直接交易,并对业务中数据要素进行估价。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促进产业生态内部数据交易的核心依托。鉴于特定行业、生态内部大数据交易需求更为旺盛,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生将成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环节。同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内企业往往处于同一产业链,对于平台内其他企业数据有较高的需求,例如需要根据其他企业生产库存状况决定自身采购和生产。因此在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时,需要充分重视工业互联网的作用。
稳定产研基础强化要素流转
加强数据要素流转环节的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关研究项目,加强针对数据要素交易流转方式、场景的系统化研究,以及不同模式对于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的不同需求,针对性打造数据要素流转体系。鼓励地方和企业加强数据交易,特别是间接数据交易方面的探索,遴选成功案例并加以推广复制。
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间接交易的方式促进生态内部数据流转。针对性出台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各类间接数据交易方式推动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易,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枢纽作用,并对获得市场认可的优秀平台和模式进行示范推广。制定数据交易指标体系,基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探索对于数据交易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加快数据交易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针对数据交易中较为关键的信息模型、时序数据库、轻量化加密、联盟区块链、内生安全体系等技术,加强研发投入。协调国内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品和标准互认体系,加快数据交易基础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IDC:2025年公有云LaaS和PaaS工作负载收入将突破4000亿美元
近日,IDC公布了对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市场的最新预测,其中包括了IDC定义的18个企业工作负载细分领域。 IDC预计,到2025年公有云IaaS和PaaS市场总收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在2021-2025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8.8%。从收入份额来看,应用开发和测试、结构化数据管理、结构化数据分析将成为最大的几种细分工作负载。IDC预计,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媒体流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41.9%和41.2%。其他业务应用、文件和打印、内容应用的增长将低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但在整个预测期内仍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IDC云基础设施服务研究经理Andrew Smith表示:“企业在公有云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仍然快于传统IT基础设施。从我们预计所有工作负载细分市场都将实现双位数增长,而且使用公有云进行工作负载迁移和现代化仍然是高优先级事项。” 云IaaS和PaaS是未来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高度依赖于复杂的、相互连接的云基础设施所具备的自我调节和动态优化能力,用于响应资源需求、...
- 下一篇
3370亿美元!报告称到2025年5G手机将占智能机销售收入50%以上
Juniper Research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到2025年,5G兼容智能手机将占到智能手机销售收入的50%以上,从2021年的1080亿美元增至3370亿美元。它敦促手机厂商确保硬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未来移动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优势。移动云计算使服务提供商能够将密集型任务转移到云上,为必需的设备进程释放设备上的资源。 这项名为《5G智能手机:趋势、区域分析和市场预测(2021-2026)》的新研究预测,成功的手机厂商将涵盖能够处理大带宽和超低延迟的无线,以确保手机用户能够有效使用云计算服务,同时保持价格竞争力。 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将主导新兴市场 该报告预计,增加低端5G智能手机的可用性对于在新兴市场推广5G手机至关重要。它预测,到2025年,全球Android智能手机价格将比全球iOS智能手机价格低65%。它还强调,Android设备的平均成本较低,将导致Android主导拉美等地区的5G手机市场。 相反,该研究预计,到2025年,iOS设备在发达市场的持续流行,将令40%的全球5G智能手机收入贡献自北美和欧洲。 影响出货的“维修权”法规 报告警告称,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选择维修...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