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AI,谁还用低代码?
开发者圈子里,最近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AI编程快如闪电,低代码迟早靠边站。”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家金融系统团队的最新实践或许能给出答案:他们在引入VTJ.PRO后,开发周期从6周压缩到9天,提速150%,维护成本降低75%。
另一家电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AI生成活动页原型,迭代效率提升300%,旧组件改造效率提高80%。
在AI似乎能自动生成一切代码的今天,低代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与AI深度融合,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这场变革不再是“AI取代低代码”,而是“AI赋能低代码”的智能进化。
一、 AI来袭,低代码为何没被替代反而更强大?
当ChatGPT等AI编程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人预言低代码平台将失去存在价值。现实却恰恰相反——低代码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
中国信通院2025年6月发布的《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低代码正从传统的“拖拽式开发”向“智能组装”的新范式跃迁。报告首次提出“智能组装核心引擎”概念,将其视为未来低代码平台竞争的核心。
那么,AI与低代码的结合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1. AI把低代码从“能用手做”升级为“会用脑想”
如果低代码是给业务人员配了一把更易用的“锤子”,那么AI加持就是为这把锤子加装了一套智能导航。它不仅让你更容易敲钉子,还告诉你哪里需要敲、怎么敲最牢固。
2. 智能组装驱动效率革命
传统的低代码像是积木搭建,需要开发者手动选择每一个组件。而AI赋能的低代码平台则实现了“智能乐高”模式——组件本身具备智能属性,能感知上下文,被核心引擎智能推荐、自动匹配和高效组合。
3. 自然语言开发崭露头角
AI正在从辅助功能走向赋能开发的核心。用户不再需要理解复杂的编程概念,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AI便能自动生成应用原型、数据模型和基础逻辑。
二、 VTJ.PRO:AI与低代码融合的典范
在众多低代码平台中,VTJ.PRO展现了AI与低代码融合的惊人潜力。这个在Gitee上狂揽9.6K Star的开源项目,不是简单的“AI+低代码”堆砌,而是深度重塑了企业级开发流程。
1. 双向代码自由:打破低代码的“宿命论”
传统低代码平台最大的痛点在于生成的代码不可读、难迁移,导致开发者被平台绑架。VTJ.PRO的“双向代码自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
设计即代码:拖拽组件搭建界面后,一键输出纯净的Vue3标准.vue文件,无冗余代码,无黑盒依赖,可直接嵌入现有项目。
-
代码即设计:已有Vue组件可直接反向解析成低代码DSL格式,在设计器中可视化调整。切回源码模式时,注释、编码习惯全保留,老项目改造无需重写。
一位开发者感叹:“以前用其他平台生成的代码像‘天书’,现在VTJ.PRO的代码直接能读能改,甚至比手写的还规范!”
2. AI深度赋能:从“辅助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进化
VTJ.PRO的AI能力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加速器:
-
设计稿秒转代码:支持解析Sketch/Figma/MasterGo的设计稿JSON文件,5秒内把设计图变成可生产的Vue组件。过去需要2-3天的UI开发,现在几分钟搞定。
-
智能排雷专家:内置AI-CodeFix引擎,能动态检测47类代码风险,自动重构冗余逻辑,调试成功率高达85%。原本平均2.1小时的调试时间,直接压缩到12分钟。
-
自然语言开发:输入“创建一个带表单和图表的页面”,AI就能自动生成对应Vue组件。
3. 企业级可靠:性能比肩手写代码
VTJ.PRO的企业级能力堪称“六边形战士”:
-
一次设计,多端通用:通过统一引擎,同时输出Web(PC)、H5(移动端)、UniApp(跨端)代码,适配17种设备模板。
-
零运行时依赖:生成的代码没有“平台绑架”的运行时SDK,内存泄漏率低于0.1%,性能和手写代码完全一致。
-
深度定制自由:支持企业定制代码转换策略,贴合内部开发规范。
三、 AI+低代码:重塑企业开发格局
IDC最近的研究显示,中国低代码市场已经走向成熟,用户认知从“陌生试探”走向“主动拥抱”。在此过程中,AI与低代码平台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低代码平台深度集成AI能力,实现智能开发体验革新:借助生成式AI,开发者可通过简单文本指令生成应用框架、数据库表等,提升开发效率,降低技术门槛。
另一方面,低代码平台成为生成式AI与AI Agent落地业务场景的关键桥梁。通过低代码的可视化编排与数据整合能力,企业可将AI Agent快速接入业务流程。
企业对GenAI能力的期待,已从初期的好奇转向务实的需求。开发效率提升、代码准确性、安全合规成为核心关注点。在控制成本的大背景下,投入产出比与AI可控性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
四、 未来已来:开发者的新赛道
面对AI与低代码的深度融合,开发者该如何应对?
1. 转变思维,拥抱新范式
未来的IT部门可能不再是以编写代码为核心,而是成为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策源地与赋能中心。开发者需要制定标准、搭建平台、保障安全、培训赋能,让业务部门在自己的赛道上尽情奔跑。
2. 掌握智能组装技能
随着“智能组装核心引擎”成为低代码平台竞争的核心,开发者需要掌握如何设计、管理和优化这些智能组件,使其能够被AI更好地理解和组装。
3. 成为业务与技术的桥梁
低代码与AI的融合打破了业务与IT之间的语言障碍,让最懂问题的人能直接创造解决方案。开发者需要深化业务理解,成为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之间的翻译官和架构师。
一位资深开发者总结得精辟:“以前怕低代码被平台绑架,现在用VTJ.PRO就像请了个‘超级助手’——拖拽页面+手写逻辑,鱼和熊掌全都要!”
五、 结语:AI与低代码——共生而非替代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有了AI,谁还用低代码?”
答案已然明朗:不是“AI替代低代码”,而是“AI赋能低代码”。
AI正在成为每个创造者身边的程序员副驾。它不取代你,但让你看得更远、走得更稳。这或许就是技术最美好的样子:不是高高在上的壁垒,而是悄然融入背景,成为每个人表达创意、解决问题的自然延伸。
VTJ.PRO用“开源+AI+低代码”的组合拳,成功平衡了开发效率与代码自由度之间的矛盾。它证明了企业级开发工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能让开发过程更加愉悦。
在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AI与低代码的融合让开发者既能快速落地创意,又保留了代码的绝对控制权。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开发理念的一次飞跃。
所以,有了AI,我们不仅依然需要低代码,而且迎来了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开放的低代码新纪元。这场变革不是终点,而是人才创新的新起点。
当每个人都能用低代码平台构建自己需要的解决方案,我们释放的不仅是开发效率,更是人类解决问题的本能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