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SeaTunnel 支持 Metalake 开发了!避免任务配置敏感信息暴露
今年的开源之夏活动已接近尾声,Apache SeaTunnel 社区的开发者们在经过漫长的开发过程也都收获了自己的成果。上周,我们通过文章《巾帼力量助力 Flink 引擎 CDC 源模式演进》分享了董嘉欣同学的开发故事,今天,让来看看另一位同学——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吴天宇,在本次活动中是如何完成开发任务的吧!
个人介绍
吴天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是硕士二年级学生(GitHub ID:wtybxqm)。现阶段主要研究领域是普适计算与人机交互,爱好运动与游戏。硕士就读期间曾发表CCF-A类论文,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项目名称
- Apache SeaTunnel支持metalake开发
在2025年开源之夏活动中,我参与了Apache SeaTunnel项目的开发,目标是解决任务配置中敏感信息暴露的问题。
项目背景
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中,数据源的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通常直接写入脚本中,这种做法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数据源信息需要更新时,用户必须手动修改所有相关任务脚本,既低效又容易出错。
因此,我设计并实现了metalake的支持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唯一的sourceId动态获取数据源信息,从而避免了敏感信息的暴露,同时简化了数据源配置的管理过程。
项目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在SeaTunnel的配置文件中集成了metalake的相关配置,确保任务启动时能够从配置文件中加载相关的配置项。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在seatunnel-env.sh或任务配置文件中的env部分配置metalake,任务启动时便能自动读取这些配置。通过这种方式,我确保了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方案设计
接着,我对源(source)和汇(sink)配置进行了改造,增加了sourceId字段,作为查询metalake中数据源信息的唯一标识。在任务脚本中,用户只需要指定一个sourceId,系统便会动态地从metalake中获取相应的数据源信息,并替换配置项中的占位符。这样,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不再硬编码在配置文件中,而是通过metalake接口动态加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了信息泄露。
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我也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插件化接口,使得系统不仅可以与Apache Gravitino集成,还能支持其他数据目录服务如UnityCatalog或DataHub。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据源管理工具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尽管在开发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在对SeaTunnel代码的熟悉度上有所欠缺,但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和不断的学习,我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困难的一点是,项目中的测试用例非常多,且由于网络等原因,部分测试用例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需要多次重试才能通过。这也考验了我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总体而言,经过不懈努力,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各项任务,并为开源社区贡献了代码和文档。
最终,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我不仅为SeaTunnel增强了安全性,还提高了数据源配置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这不仅解决了用户面临的敏感信息暴露和维护困难的问题,还为系统的后续扩展和集成其他数据源管理工具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在参与开源之夏项目中的开发心得和感受,Apache SeaTunnel 对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Q1:在众多项目中,为什么选择参与SeaTunnel的项目?
A: 首先因为SeaTunnel项目属于Apache社区,Apache社区一直以来都有很高的声誉,参与这样的项目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其次,SeaTunnel项目与我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存在一些交集,并且采用的技术栈与我非常吻合,基于这些原因我选择了SeaTunnel项目。
Q2:SeaTunnel的项目与你的学业有什么交集吗?
SeaTunnel项目采用的技术栈与我本科时学习的相关技术有很高的契合度,尤其是在Java开发与测试方面。因此,这次参与SeaTunnel项目不仅让我能巩固和复习我之前学过的知识,还能进一步深化我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Q3:参与这个项目给你的学业和未来个人规划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于这些影响,您有什么感受和评价?
参与SeaTunnel项目不仅提升了我的实际开发能力,也加深了我对数据处理与集成领域的理解。这个项目让我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流转和调度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克服技术难题。这些经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Q4: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我在这个项目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是在进行测试时,需要一个Gravitino来提供数据源数据,但是现版本的Gravitino的docker镜像运行时会出现问题,使得测试无法进行。我是通过直接在测试镜像里下载了一个Gravitino来解决的。
Q5: 您参与开源有多长时间了?喜欢开源吗?开源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开源社区。我感觉很喜欢开源。它不仅帮助我提升了技术能力,还让我更加关注社区的协作和沟通,这对我的个人成长非常有帮助。
Q6: SeaTunnel社区贡献给您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您希望在这里有何收获?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可以改进?
SeaTunnel社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大家都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帮助新人。通过参与这个社区,我希望能够在技术上获得更多的提升,同时也希望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开发者,进行更多的技术交流。
至于改进,我觉得社区在文档的完善上还可以做得更好,特别是一些技术细节部分,能帮助新人更好地入门。
Q7: 您后续还会持续在SeaTunnel社区活跃吗?
是的,我计划继续在SeaTunnel社区活跃,参与更多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开源社区为我提供了很多机会,我希望通过我的贡献,帮助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从思路到实战,鸿蒙应用开发创新实践
如果你在关注鸿蒙生态,或者正在考虑尝试鸿蒙应用开发。周五晚上,或许有一场直播值得你放下手中的代码,来听一听,聊一聊。 11月7日晚上8点,开源中国的「数智漫谈」栏目,主编王皓会和我们一起,与两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开发者,聊聊他们眼中的“鸿蒙应用开发”。 这次直播,没有浮夸的噱头,我们更想呈现一些实际开发中的思考和细节。 我们请来了两位朋友: 一位是邱天皓。他是一位高级开发工程师,经手过好几个从Android到鸿蒙的应用迁移项目。他会和我们分享,在具体工作中,他是如何理解鸿蒙的分布式架构、ArkUI和各类Kit能力的。这些听起来宏大的概念,落在代码里究竟是什么样子,过程中又有哪些收获,他都会坦诚地聊聊。 另一位是常伟,他是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研发工程师。有十年的移动开发经验,某大型医院的移动医疗App就是由他主导开发的。这次,他打算梳理一下从零开始构建一个鸿蒙应用的完整思路,他会谈到一些关键的代码决策和常见的陷阱。如果你担心从思路到实战的路径不清晰,他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 除了他们的分享,我们还将解读“鸿蒙领航者计划”和“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希望能给广大鸿蒙应用...
-
下一篇
LLM 时代,DataAgent × WhaleTunnel 如何将数据库变更瞬时 “转译” 为洞察?
在软件世界中,用户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软件的使用者是工程师、分析师或运维人员;而如今,他们正在被一群"数字化身"------Agent 所取代。AI 不再只是一个算法模型,而是逐渐演变为能理解业务语境、自动执行任务、并进行协同决策的智能体。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成熟,这场以 "Agent 化" 为核心的软件革命,正推动企业数据系统从传统的自动化,走向真正的智能化。 在这一趋势中,数据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成为关键。 从数据到智能:DataAgents 的崛起 如果说 ChatGPT 带来了"文本的智能理解",那么 DataAgent 的出现,则代表了"数据的智能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头部数据平台都已率先迈出这一步: 海外案例①:Snowflake Cortex 让"问数据"变成一场自然的对话 Snowflake Cortex 内置 LLM 服务,实现自然语言至 SQL 转化,自动生成查询并解释结果,并深度整合 Snowsight UI,让"问数据"重新变成一场自然的对话。 这带来了全新的数据分析体验,LLM 作为数据操作入口,恢复数据分析的对话式体验,对 WhaleStudi...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