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eepSeek-OCR 启发的新思路:所有输入给 LLM 的内容都只应该是图像
Andrej Karpathy(特斯拉前自动驾驶负责人、OpenAI 联合创始人)在推特对 DeepSeek 最新开源的 DeepSeek-OCR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很喜欢 DeepSeek-OCR 这篇新论文。它本身是一个很不错的 OCR 模型(可能比 dots.ocr 稍差一点),当然,它的成功离不开数据收集等工作,但这不重要。
对我来说,更有趣的部分在于它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尤其我骨子里是个搞计算机视觉的,只是暂时伪装成搞自然语言处理的):对于大语言模型(LLM)来说,像素(图像)会不会是比文本更好的输入形式?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用的文本令牌 (text tokens) 作为输入,是不是既浪费又糟糕?
也许,未来所有给 LLM 的输入都只应该是图像,这样可能更合理。就算你拿到的是纯文本,或许也应该先把它“渲染”成图片再输入给模型,因为这样做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1️⃣更高的信息压缩率:就像这篇论文展示的那样 ,把文本转为图像,可以用更少的视觉令牌表示更多的内容。这意味着更短的上下文窗口和更高的效率 。
2️⃣信息流变得更加通用:输入不再局限于纯文本,还可以轻松包含加粗、彩色文字以及任意图片等丰富格式。
3️⃣输入处理可以更强大:图像作为输入,可以很自然地默认使用双向注意力机制(bidirectional attention)进行处理,而不是自回归(autoregressive)方式,这通常会更强大。
4️⃣干掉(输入端的)分词器 (tokenizer)!!:我早就想吐槽分词器了。分词器是一个丑陋、独立、非端到端的模块。它引入了 Unicode、字节编码等所有历史遗留的麻烦,还带来了安全和越狱的风险(比如利用连续字节攻击)。它会让两个肉眼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字符,在网络内部被识别成完全不同的令牌 (token)。一个笑脸 emoji,在模型看来只是一个奇怪的令牌,而不是一个由像素构成的、真正的笑脸,也无法利用到图像带来的迁移学习优势。分词器必须被淘汰。
OCR 只是众多有用的“视觉到文本”(vision -> text) 任务中的一种。而实际上,所有的“文本到文本”(text -> text) 任务都可以被转化为“视觉到文本”任务,反之则不行。
所以,未来可能用户的输入(User message)是图像,但模型的解码器输出(Assistant response)仍然是文本。毕竟,如何让模型逼真地输出像素图像,或者说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这样做,还是一个远未明确的问题。
现在我得克制一下自己,别立马就跑题去搞一个只有图像输入的 nanochat 版本了……
转载自 蚁工厂 微博
原文:https://x.com/karpathy/status/1980397031542989305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上海 AI 实验室发布首个视频转网页评测基准 IWR-Bench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浙江大学等机构近日联合推出IWR-Bench,这是首个专门评估大语言模型将视频转化为交互式网页代码能力的基准测试。该基准旨在更真实地衡量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VLM)在动态网页重建方面的能力,填补了AI前端开发领域动态交互评测的空白。 与传统的图像转代码(Image-to-Code)任务不同,IWR-Bench要求模型观看记录用户完整操作流程的视频,结合网页所需的所有静态资源,重建网页的动态交互行为。任务复杂度涵盖从简单的网页浏览到复杂的游戏规则重建,包括2048游戏、机票预订等多种应用场景。 测试结果显示了当前AI模型在这一任务上的显著局限。在对28个主流模型的评测中,表现最好的GPT-5综合得分仅为36.35分,其中交互功能正确性(IFS)得分为24.39%,视觉保真度(VFS)得分为64.25%。这一数据清晰反映出模型在视觉还原方面相对较强,但在实现事件驱动逻辑和动态交互功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从评测方法来看,IWR-Bench不仅关注模型的视觉还原能力,还通过自动化代理评估其交互功能的正确性。每个任务都提供完整的静态资源,且所有文件名经过匿名化处理,迫使模型依... 
- 
							
								
								    下一篇
								      Anthropic 推出 Claude for Life SciencesAnthropic 宣布推出面向科研人员的 AI 产品 Claude for Life Sciences,以Anthropic 现有的大模型为基础,支持与Benchling、PubMed、10x Genomics等其他科学工具连接。 “科学家们通常使用 Claude 来完成一些单独的任务,例如编写统计分析代码或总结论文。制药公司和其他行业也将其用于其他业务领域,例如销售,以资助新的研究。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让 Claude 能够支持从早期发现到转化和商业化的整个过程。” 在提升 Claude 底层性能的同时,Anthropic 方面还在在为 Claude 开发一系列科学技能,首先是single-cell-rna-qc,该技能采用scverse最佳实践对单细胞 RNA 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过滤。科学家还可以创建自己的技能,有关更多信息和指导(包括设置自定义技能)可参阅此处。 Anthropic表示,Claude 可用于以下生命科学任务: 研究,如文献综述和发展假设:Claude 可以引用和总结生物医学文献,并根据发现的内容产生可测试的想法。 生成协议:使用 Benchling 连接器,C...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