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速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积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载人载物应用示范,推动5G、计算平台、激光雷达、V2X(车与外界信息交换)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日前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延川说。
“随着车辆编队、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新场景不断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对通信网络的带宽、移动性、时延、连接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提出‘5G+计划’,通过提升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推动车、路、云、网协同共享,提升信息精度,让汽车具有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介绍,首先,要引入新的QOS(服务质量)机制,保证网络质量,降低传输时延;其次,通过提供新的路侧单元,利用直连特性和网络调度模式,提升网络容量;最后,要为车联网业务分配独立5G切片,保障其对网络性能的特殊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与5G技术深度融合,还将助力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构建。在上海洋山深水港,“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项目已开始商业化运营。在5G与V2X技术加持下,智能重卡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并与自动化港机设备协作,在15秒内完成货物装卸,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将货物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
“在港口停车不仅要精准还要快速。我们的智能重卡泊车入位时间小于70秒,误差可控制在3毫米之内。”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杨磊说,当多辆智能重卡组成车队行驶在东海大桥上时,5G与V2X技术的结合能够将车与车之间距离缩短至16米,提升通行效率。
5G在城市交通的创新应用也为公众带来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我们在河南郑州打造的‘5G+智慧交通’示范工程,是行业内首次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常态化运行。”宇通客车设计院副院长林明介绍,该工程共在沿线规划建设了27个5G基站,通过对客流量的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发车频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助推城市交通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智能网联公交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目前,路口通行效率已从47%提升至79%,运营车速可以提升一倍,大大增加了市民出行的确定性和可计划性。5G网络也让OTA(空中下载技术)速率提升了100倍,保证系统升级的快速稳定。”林明说。
虽然5G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路,但征途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最棘手的难题仍然是网络供给能力。”魏晨光坦言,无论是网络可靠性还是覆盖连续性,目前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业务需求,但蜂窝网络、直连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或许能够为上述场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普通用户的广泛参与。目前,许多应用场景仅停留在港口、矿山、园区等特殊领域,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级服务,如何让更多人用上智能网联汽车,仍需各方继续探索。
开得上还要开得起,成本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网络建设、车辆价格、道路设施等都要考虑,只有降低成本门槛才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而智能网联车的安全保障能力也要从顶层设计、技术手段、管理等方面系统规划,形成合力。”魏晨光说。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Gartner:将在未来两年对数字商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四项技术
根据Gartner 2021年数字商务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Digital Commerce),未来两年随着可视化配置、数字钱包、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IAM)以及虚拟客户助理(VCA)的日益主流化,这些技术将对数字商务产生重大影响。 Gartner研究副总裁沈哲怡(Sandy Shen)表示:“数字商务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该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和创新需求推动着新技术频繁涌现。企业应用领导人可以利用技术成熟度曲线,知道哪些技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哪些技术将产生重大业务影响。通过了解每项技术的功能和所面临的挑战,他们可以根据所拥有的资源做出明智的决策。” CIAM、数字钱包、可视化配置和VCA在2021年进入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稳步爬升恢复期(见图一)。在该阶段,企业受益于技术的具体示例日益显现并被广泛知晓。 图一、2021年数字商务技术成熟度曲线 来源:Gartner(2021年10月) 客户身份和访问管理(Customer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CIAM) CIAM工具可管理外部身份用例中的身份、认证和授权。隐私法规及对...
- 下一篇
全球超九成大中型企业面临供应链威胁
根据BlueVoyant最新发布的报告,过去一年,供应链风险陡增,全球大约93%的大中型企业组织由于供应链薄弱而遭受直接破坏。特别是SolarWinds漏洞和勒索软件攻击等活动,更加凸显了企业组织面临的供应链攻击风险。 报告中,BlueVoyant对规模超过1000名员工的全球公司负责供应链和网络风险管理的1200名IT和采购负责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过去12个月,企业的平均违规次数从2020年的2.7次增加到2021年的3.7次,同比增长37%。 尽管不重视第三方风险的公司比例从去年的31%降到2021年的13%,但承认无法感知其供应链是否发生事故的人数从31%增加到38%。此外,91%的受访者表示,今年的安全预算有所增加,但投资似乎没有产生效果。 报告指出:安全预算增加表明,公司意识到需要投资于网络安全和供应商风险管理。然而,广泛而一致的痛点表明,安全投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与缺乏可见性、监控和高层报告有关。BlueVoyant认为,企业组织必须将其第三方风险管理,从静态调查问卷转变为持续监控和快速行动,以解决关键的新漏洞。 【本文是51CTO专栏作者“安全牛”的原创文章,转载...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