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问我什么是JMM
思维导图
文章已收录Github精选,欢迎Star:https://github.com/yehongzhi/learningSummary
面试官:讲讲什么是JMM
你要是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JMM就是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因为在不同的硬件生产商和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内存的访问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会造成相同的代码运行在不同的系统上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java内存模型(JMM)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并发效果。
Java内存模型规定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包括实例变量,静态变量,但是不包括局部变量和方法参数。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保存了该线程用到的变量和主内存的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操作都在工作内存中进行。线程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
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如果听起来抽象的话,我可以画张图给你看看,会直观一点:
每个线程的工作内存都是独立的,线程操作数据只能在工作内存中进行,然后刷回到主存。这是 Java 内存模型定义的线程基本工作方式。
温馨提醒一下,这里有些人会把Java内存模型误解为Java内存结构,然后答到堆,栈,GC垃圾回收,最后和面试官想问的问题相差甚远。实际上一般问到Java内存模型都是想问多线程,Java并发相关的问题。
面试官:那JMM定义了什么
这个简单,整个Java内存模型实际上是围绕着三个特征建立起来的。分别是: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这三个特征可谓是整个Java并发的基础。
原子性
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操作是不可分割,不可中断的,一个线程在执行时不会被其他线程干扰。
面试官拿笔写了段代码,下面这几句代码能保证原子性吗?
int i = 2;
int j = i;
i++;
i = i + 1;
第一句是基本类型赋值操作,必定是原子性操作。
第二句先读取i的值,再赋值到j,两步操作,不能保证原子性。
第三和第四句其实是等效的,先读取i的值,再+1,最后赋值到i,三步操作了,不能保证原子性。
JMM只能保证基本的原子性,如果要保证一个代码块的原子性,提供了monitorenter 和 moniterexit 两个字节码指令,也就是 synchronized 关键字。因此在 synchronized 块之间的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可见性
可见性指当一个线程修改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知道被修改了。Java是利用volatile关键字来提供可见性的。 当变量被volatile修饰时,这个变量被修改后会立刻刷新到主内存,当其它线程需要读取该变量时,会去主内存中读取新值。而普通变量则不能保证这一点。
除了volatile关键字之外,final和synchronized也能实现可见性。
synchronized的原理是,在执行完,进入unlock之前,必须将共享变量同步到主内存中。
final修饰的字段,一旦初始化完成,如果没有对象逸出(指对象为初始化完成就可以被别的线程使用),那么对于其他线程都是可见的。
有序性
在Java中,可以使用synchronized或者volatile保证多线程之间操作的有序性。实现原理有些区别:
volatile关键字是使用内存屏障达到禁止指令重排序,以保证有序性。
synchronized的原理是,一个线程lock之后,必须unlock后,其他线程才可以重新lock,使得被synchronized包住的代码块在多线程之间是串行执行的。
面试官:给我讲一下八种内存交互操作吧
好的,面试官,内存交互操作有8种,我画张图给你看吧:
-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把变量标识为线程独占的状态。
-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把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下一步的load操作使用。
- load(加载),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read操作主存的变量放入到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变量传输到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到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中接受到的值赋值给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后续的write使用。
-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我再补充一下JMM对8种内存交互操作制定的规则吧:
- 不允许read、load、store、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也就是read操作后必须load,store操作后必须write。
- 不允许线程丢弃他最近的assign操作,即工作内存中的变量数据改变了之后,必须告知主存。
- 不允许线程将没有assign的数据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
- 一个新的变量必须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工作内存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的变量。就是对变量实施use、store操作之前,必须经过load和assign操作。
- 一个变量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多次lock之后,必须执行相同次数unlock才可以解锁。
- 如果对一个变量进行lock操作,会清空所有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必须重新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 如果一个变量没有被lock,就不能对其进行unlock操作。也不能unlock一个被其他线程锁住的变量。
- 一个线程对一个变量进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
面试官:讲一下volatile关键字吧
内心:这可以重头戏呀,可不能出岔子~
很多并发编程都使用了volatile关键字,主要的作用包括两点:
- 保证线程间变量的可见性。
- 禁止CPU进行指令重排序。
可见性
volatile修饰的变量,当一个线程改变了该变量的值,其他线程是立即可见的。普通变量则需要重新读取才能获得最新值。
volatile保证可见性的流程大概就是这个一个过程:
volatile一定能保证线程安全吗
先说结论吧,volatile不能一定能保证线程安全。
怎么证明呢,我们看下面一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就知道了:
/**
* @author Ye Hongzhi 公众号:java技术爱好者
**/
public class VolatileTest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Vector<Thread> threads = new Vector<>();
for (int i = 0; i < 100; i++) {
VolatileTest thread = new VolatileTest();
threads.add(thread);
thread.start();
}
//等待子线程全部完成
for (Thread thread : threads) {
thread.join();
}
//输出结果,正确结果应该是1000,实际却是984
System.out.println(count);//984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y {
//休眠500毫秒
Thread.sleep(500);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ount++;
}
}
}
为什么volatile不能保证线程安全?
很简单呀,可见性不能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前面说过了count++不是原子性操作,会当做三步,先读取count的值,然后+1,最后赋值回去count变量。需要保证线程安全的话,需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者lock锁,给count++这段代码上锁: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add() {
count++;
}
禁止指令重排序
首先要讲一下as-if-serial语义,不管怎么重排序,(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
为了使指令更加符合CPU的执行特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只要程序的最终结果与它顺序化情况的结果相等,那么指令的执行顺序可以与代码逻辑顺序不一致,这个过程就叫做指令的重排序。
重排序的种类分为三种,分别是:编译器重排序,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内存系统重排序。整个过程如下所示:
指令重排序在单线程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影响执行结果,而且还提高了性能。但是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就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影响执行结果了。
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就需要禁止指令重排序。
volatile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有两层意思:
- 当程序执行到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时,在其前面的操作的更改肯定全部已经进行,且结果已经对后面的操作可见,在其后面的操作肯定还没有进行。
- 在进行指令优化时,不能将在对volatile变量访问的语句放在其后面执行,也不能把volatile变量后面的语句放到其前面执行。
下面举个例子:
private static int a;//非volatile修饰变量
private static int b;//非volatile修饰变量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int k;//volatile修饰变量
private void hello() {
a = 1; //语句1
b = 2; //语句2
k = 3; //语句3
a = 4; //语句4
b = 5; //语句5
//以下省略...
}
变量a,b是非volatile修饰的变量,k则使用volatile修饰。所以语句3不能放在语句1、2前,也不能放在语句4、5后。但是语句1、2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同理,语句4、5也不能保证顺序。
并且,执行到语句3的时候,语句1,2是肯定执行完毕的,而且语句1,2的执行结果对于语句3,4,5是可见的。
volatile禁止指令重排序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要讲一下内存屏障,内存屏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LoadLoad 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Load1,LoadLoad,Load2。在Load2及后续读取操作要读取的数据被访问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 StoreStore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Store1, StoreStore, Store2,在Store2及后续写入操作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操作对其它处理器可见。
- LoadStore 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Load1, LoadStore,Store2,在Store2及后续写入操作被刷出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 StoreLoad 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Store1, StoreLoad,Load2,在Load2及后续所有读取操作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对所有处理器可见。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后插入LoadLoad屏障,在读操作后插入LoadStore屏障。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后面插入一个SotreLoad屏障。
大概的原理就是这样。
面试官:讲得还不错,基本上都讲到了,时间也不早了,今天的面试就到这吧,回去等通知吧~
总结
要学习并发编程,java内存模型是第一站了。原子性,有序性,可见性这三大特征几乎贯穿了并发编程,可谓是基础知识。对于后面要深入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如果面试的话,重点是Java内存模型(JMM)的工作方式,三大特征,还有volatile关键字。为什么喜欢问volatile关键字呢,因为volatile关键字可以扯出很多东西,比如可见性,有序性,还有内存屏障等等。可以一针见血地看出面试者的技术水平,毕竟面试官也想高效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人才嘛。
上面所有例子的代码都上传Github了:
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你的点赞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拒绝做一条咸鱼,我是一个努力让大家记住的程序员。我们下期再见!!!
能力有限,如果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起学习交流!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写在 Dubbo go 的第五年
作者 |于雨 阿里巴巴云原生公众号后台回复“915”即可查看 dubbogov1.5.1项目管理图清晰大图! 引语 dubbogo 项目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项目发展的前两年,我们把 hessian2 协议库、网络库和整体基础框架搭建一番。从 2018 年项目被 Dubbo 官方接纳开始,依托阿里平台,社区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与社区同学们齐心合力之下,如今全面兼容 Dubbo v2.7.x 的 Dubbo-go v1.5.1 已经发布。 立项 一个项目整体必须提炼出核心目标,指明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初心,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困惑时,才能明确答复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 dubbogo dubbogo 项目有其自身的 milestone 要求,大致规划了每个阶段的关键里程碑,在项目发展初期仅仅是实现 Dubbo 的某个功能,但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结合当下的技术发展潮流,不断修正其未来发展方向。 其发版计划是通过“开发当前版本、规划新版本、根据反馈修正新版本”的模式定义当前版本的开发内容和下一个版本的发展方向。每次发版后会根据社区使用反馈对下一代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 站在吃瓜...
-
下一篇
还在担心服务挂掉?Sentinel Go 让服务稳如磐石
作者 |赵奕豪 背景 微服务的稳定性一直是开发者非常关注的话题。随着业务从单体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演进以及部署方式的变化,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业务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高可用挑战。 在生产环境中大家可能遇到过以下不稳定的情况: 大促时瞬间洪峰流量导致系统超出最大负载,load 飙高,系统崩溃导致用户无法下单; “黑马”热点商品击穿缓存,DB 被打垮,挤占正常流量; 调用端被不稳定第三方服务拖垮,线程池被占满,调用堆积,导致整个调用链路卡死。 这些不稳定的场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又容易忽视这些与流量/依赖相关的高可用防护。大家可能想问:如何预防这些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如何针对流量进行高可用的防护?如何保障服务“稳如磐石”?这时候我们就要请出服务高可用保障的利器 —— Sentinel。 Sentinel 介绍 Sentinel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面向分布式服务架构的流量控制组件,主要以流量为切入点,从限流、流量整形、熔断降级、系统自适应保护等多个维度来帮助开发者保障微服务的稳定性。Sentinel 承接了阿里巴巴近 10 年的双十一大促流量的核心场景,例如秒杀、冷启...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Dcoker安装(在线仓库),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MySQL数据库在高并发下的优化方案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