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编程实战 01并发编程的Bug源头
Java并发编程实战 01并发编程的Bug源头
摘要#
编写正确的并发程序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知识不足,只知道synchronized这个修饰符进行同步。
本文为学习极客时间:Java并发编程实战 01的总结,文章取图也是来自于该文章
并发Bug源头#
在计算机系统中,程序的执行速度为:CPU > 内存 > I/O设备 ,为了平衡这三者的速度差异,计算机体系机构、操作系统、编译程序都进行了优化:
1.CPU增加了缓存,以均衡和内存的速度差异
2.操作系统增加了进程、线程,已分时复用CPU,以均衡 CPU 与 I/O 设备的速度差异
3.编译程序优化指令执行顺序,使得缓存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
但是这三者导致的问题为:可见性、原子性、有序性
源头之一:CPU缓存导致的可见性问题#
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另外一个线程能够立即看到,那么就称为可见性。
现在多核CPU时代中,每颗CPU都有自己的缓存,CPU之间并不会共享缓存;
如线程A从内存读取变量V到CPU-1,操作完成后保存在CPU-1缓存中,还未写到内存中。
此时线程B从内存读取变量V到CPU-2中,而CPU-1缓存中的变量V对线程B是不可见的
当线程A把更新后的变量V写到内存中时,线程B才可以从内存中读取到最新变量V的值
上述过程就是线程A修改变量V后,对线程B不可见,那么就称为可见性问题。
源头之二:线程切换带来的原子性问题#
现代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线程来调度的,现在提到的“任务切换”都是指“线程切换”
Java并发程序都是基于多线程的,自然也会涉及到任务切换,在高级语言中,一条语句可能就需要多条CPU指令完成,例如在代码 count += 1 中,至少需要三条CPU指令。
指令1:把变量 count 从内存加载到CPU的寄存器中
指令2:在寄存器中把变量 count + 1
指令3:把变量 count 写入到内存(缓存机制导致可能写入的是CPU缓存而不是内存)
操作系统做任务切换,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条CPU指令执行完,所以并不是高级语言中的一条语句,不要被 count += 1 这个操作蒙蔽了双眼。假设count = 0,线程A执行完 指令1 后 ,做任务切换到线程B执行了 指令1、指令2、指令3后,再做任务切换回线程A。我们会发现虽然两个线程都执行了 count += 1 操作。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是2,而是1。
如果 count += 1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线程的切换可以发生在 count += 1 之前或之后,但是不会发生在中间,就像个原子一样。我们把一个或者多个操作在 CPU 执行的过程中不被中断的特性称为原子性
源头之三:编译优化带来的有序性问题#
有序性指的是程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编译器为了优化性能,可能会改变程序中的语句执行先后顺序。如:a = 1; b = 2;,编译器可能会优化成:b = 2; a = 1。在这个例子中,编译器优化了程序的执行先后顺序,并不影响结果。但是有时候优化后会导致意想不到的Bug。
在单例模式的双重检查创建单例对象中。如下代码:
Copy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问题出现在了new Singletion()这行代码,我们以为的执行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指令1:分配一块内存M
指令2:在内存M中实例化Singleton对象
指令3:instance变量指向内存地址M
但是实际优化后的执行路径确实这样的:
指令1:分配一块内存M
指令2:instance变量指向内存地址M
指令3:在内存M中实例化Singleton对象
这样的话看出来什么问题了吗?当线程A执行完了指令2后,切换到了线程B,
线程B判断到 if (instance != null)。直接返回instance,但是此时的instance还是没有被实例化的啊!所以这时候我们使用instance可能就会触发空指针异常了。如图:
总结#
在写并发程序的时候,需要时刻注意可见性、原子性、有序性的问题。在深刻理解这三个问题后,写起并发程序也会少一点Bug啦~。记住了下面这段话:CPU缓存会带来可见性问题、线程切换带来的原子性问题、编译优化带来的有序性问题。
参考文章:极客时间:Java并发编程实战 01 | 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问题:并发编程Bug的源头
如果我的文章帮助到您,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分享文章给您
作者: Johnson木木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Web 新平台 “airoot-uisys” 释放前端开发活力
写这篇文章比较尴尬,因为当今开发WEB的平台主要是nodejs,代表性的框架就是网络三大框架。很多人都了解也都熟悉,他们的优势之一就是模块化开发,适合大项目的构架,另外就是数据绑定的思想。我开发WEB大概很长时间了,之前前身做flash,后来做flex,用过extjs、j-ui,当然web三大框架都用过,说实话对于开发来讲还是限制性比较大。由衷的感觉早起开发WEB像拿着画笔,现在开发WEB像拿着印刷机。虽然web开发当今蓬勃发展,丹内在确实siqichenc死气沉沉,没有创意和灵感。 因此,我重新开发了一套工具,这套工具给程序员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并且无论开发者在什么水平,都可以轻易实现模块化的思想。在这套工具里,及时你会最简单的html开发,也不影响你循序渐进的使用。 那么下面看下在套工具的能力:我们用React写个例子: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Hello React!</title> <script src...
-
下一篇
python通俗讲解闭包
python通俗讲解闭包 通俗理解闭包先来看看什么是闭包吧 闭包是引用了自由变量的函数。这个被引用的自由变量将和这个函数一同存在,即使已经离开了创造它的环境也不例外。所以,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闭包是由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而成的实体。闭包在运行时可以有多个实例,不同的引用环境和相同的函数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实例。 这句话闭包是由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而成的实体,我觉得已经能概括闭包的概念了。下面看看分析 先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def outer_func(): outer_list = [] def inner_func(): outer_list.append(1) print out_list return inner_func func1 = outer_func()func1() #[1]func1() #[1,1]func2 = outer_func()func2() #[1]func2() #[1,1]这个例子说明闭包与一般的函数不一样,他拥有的“环境”是独一份的。其中的outer_list称为自由变量,既不是全局变量又不是本地变量。 If a name is bou...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Dcoker安装(在线仓库),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MySQL数据库在高并发下的优化方案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