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大数据和物联网已枕戈旦待?
如何在推陈出新的应用与服务市场中应对自如,对于企业来说日益重要。人人都想拔得头筹,因而新架构在虚拟环境和混合云中往往一经规划便会马上得以实施,转瞬却发现客户们竞相抱怨VoIP质量下降,在线游戏玩家需要等待很长的ping时间。
▲Ixia高级产品管理总监Areg Alimian
被动等待客户和用户的抱怨是三种了解自身网络性能与弹性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但一定也是您最不愿看到的;第二种乃是直至遭到黑客攻击造成网络瘫痪才幡然醒悟,同样也不受欢迎;而第三种方法则是“测试”。
但是,并非所有测试方法都能确保服务与应用的可用性。在忽视应用负载与黑客攻击技术的情况下试图验证网络性能与安全,只会营造虚假的安全感。只有基于真实环境预期,甚至高于预期负载状况的测试才能得出有关网络及安全基础架构表现的可靠信息。
据估计,2020年将有约500亿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比今天的数量多出10倍。其中许多设备运行着须时刻保持通信的复杂应用。这不仅会自动产生更多数据,而且还会提高对网络性能与可用性的需求。具体到高清视频、社交网络、大数据与物联网对带宽的需求近乎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网络攻击的力度也正在加大,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署(European Agency fo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ENISA)在2016年1月发布的一篇报告中指出,带宽超过100Gb/s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量在2015年翻了一番,而未来仍将持续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对基础架构与日俱增的需求,数据中心亟待大规模升级,包括架顶式服务器连接从10Gb以太网迁移至25Gb和50Gb以太网,以及利用100Gb以太网技术增强核心网络。诸如此类的升级将大幅提升数据速率,而空间占用和耗能近乎不变,同时增加服务器密度并降低单位带宽成本。但是,如何保证企业在真实环境下实现这些预期结果?
同时,网络、存储和安全系统的独特性,加之资源虚拟化、云计算集成和软件即服务(SaaS)都将极大地延缓新设备的推出与交付。为确保获得随时随地交付新设备的生产力,基础架构的测试就必须优先于个别组件的标准性能测试。
客户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并不关心web应用防火墙每分钟能够检查多少个数据包。他们只在意应用响应时间,而这取决于多方因素,其中包括网络中的单个系统及其互动、具体应用协议与流量模式以及安全架构的位置与当前状况等。因此必须在真实环境下端到端地测试应用的整个交付过程。这意味着利用一组应用与流量工作负载对直至最底层的协议进行重建。在复杂环境下,只实施诸如IO计量之类的简单、标准测试将远远不够。
企业数据中心要求测试环境能够反映其真实负载与实际流量,包括所有应用与协议,如Facebook、Skype、Amazon EC2/S3、SQL、SAP、Oracle、HTTP以及IPSEC等。因为在实际网络的峰值负载超过500Gb/s的情况下,以200Gb/s的数据速率测试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是这毫无意义且非常危险的。此外,在测试时还须考虑非法流量,包括日益频繁的DDoS以及对多线程系统发起的同步攻击。由于攻击模式不断变化,及时且连续的测试至关重要。确保测试一致性与及时性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借助于能够连续、自动分析当前攻击模式并升级测试环境的外部服务。
只有凭借真实流量才能实现复杂的存储工作负载测试,并且必须结合所有协议,例如SMB2.1 / 3.0、NFS、CIFS、CDMI以及iSCSI对缓存的利用率、删除重复、压缩以及备份与恢复开展测试,同时视情况加以调整,以确保符合所规定的服务水平。
尽管严格测试对于新数据中心显然必不可少,但当合并或集成混合云时此举也同样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款新应用,甚至现有应用的更新与补丁都将明显改变网络的性能与响应时间。
除了开发与测试网络基础架构,培养合格的测试团队也是重中之重。不少企业没有专门的测试工程师,而网络与安全架构师又很难同时精通设计与综合测试执行的各个环节来确保应用与IT系统能够处理大负载与复杂攻击。
所以外部测试即服务(TaaS)能够成为内部解决方案,尤其是对较大规模项目的有益补充。在现有环境内或在要求严格的新应用(例如网游)推出之前,TaaS服务提供商则可以帮助确定哪些系统是最佳搭配。
综上所述,到底是被动等待客户抱怨了解自身网络的性能与弹性问题,还是直至遭到黑客攻击,造成网络瘫痪才幡然醒悟,再或是借助能再现具体负载要求的解决方案与技术产品实际检测您的网络与应用的这三种选择,想必您一定已经成竹在握。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性能测试知多少---性能分析与调优的原理
最近一直纠结性能分析与调优如何下手,先从硬件开始,还是先从代码或数据库。从操作系统(CPU调度,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磁盘I/O)、网络、协议(HTTP, TCP/IP ),还是从应用程序代码,数据库调优,中间件配置等方面入手。 单一个中间件又分web中间件(apache 、IIS),应用中间件(tomcat 、weblogic 、webSphere )等,虽然都是中间件,每一样拎出来往深了学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调优对于每一项的要求又不仅仅是“知道”或“会使用”这么简单。起码要达到“如何更好的使用”。 常看到性能测试书中说,性能测试不单单是性能测试工程师一个人的事儿。需要DBA 、开发人员、运维人员的配合完成。但是在不少情况下性能测试是由性能测试人员独立完成的,退一步就算由其它人员的协助,了解系统架构的的各个模块对于自身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同进也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再说性能调优之前,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进行测试的目的,或者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初衷是什么? 能力验证:验证某系统在一定条件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能力规划:如何使系统达到我们要求的性能能力。 应用程序诊断:比如内存泄漏,通过功能测...
- 下一篇
李颖:云计算开源产业市场发展存三大问题 国内还有很长路要走
12月2日消息,在今天的“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第二次成果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在推动我国开源技术和产业发展以及规范我国的云计算软件市场方面,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李颖指出,云计算开源产业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三大问题,即开源思想还没有在国内被广泛理解和接受;开源技术的落地相较于国际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通过产业标准的完善,促进市场规范的形成。 回顾2016年,在政策方面,开源技术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创新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为开源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云计算产业方面,基于OpenStack和容器等开源技术,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迅速成长,逐步完善。 在OpenStack基金会,继华为、EasyStack和UnitedStack,中国移动、九州云、中国电信、中兴、浪潮相继当选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中国移动更是斩获了SuperUser大奖,显示了中国企业在云计算开源技术使用的强大实力和市场的潜力。 可以说,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云计算开源...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CentOS7,CentOS8安装Elasticsearch6.8.6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