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宝访谈:超融合, 能否承载联想的转型梦想?
写在前面
IT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虚拟化技术出现10年之后,计算与存储分立的传统架构正逐步被另一种更简约、更高效、更可靠的IT架构所替代,这种云时代的新兴架构就是超融合。
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超融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16%,到2019年,超融合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在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云化转型,互联网+战略全面推进……这一切,使中国成为了全球超融合基础架构增速最快的市场。
当一个巨大蛋糕遇到正在寻找新兴市场的联想集团时,超融合自然成了这家中国IT传统巨头战略转型的依托。那么,超融合到底是怎样一种IT基础架构?联想的超融合又有哪些特点和优势?超融合能否承载联想的转型梦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联想超融合副总裁高志国博士。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选型宝首席架构师李维良与高志国博士的精彩对话吧。
李维良(主持人)
超融合是新一代的IT基础架构,请您先为我们回顾一下IT基础架构的演进过程。
高志国
研究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IT基础架构每隔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的变化。1996年的数据中心是基于单个项目建设的,是垂直的“烟囱式”架构,每个服务器都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不能共享资源。“烟囱式”架构的主要问题是:IT基础设施较为复杂、总体成本高、使用效率低,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到2006年的时候,出现了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逻辑计算机,每台逻辑计算机上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且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同时,虚拟机可以在不同的物理机之间漂移和切换,提高了业务的可用性。
虚拟化屏蔽了IT系统底层的复杂性,实现了资源的复用,相比“烟囱式”架构,在扩展性、自助性、可度量、成本、容错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但是,传统的虚拟机架构,会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架构,即通过专有的存储设备提供存储空间。集中式存储设备结构和管理复杂,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高,在性能和容量上,无法做到横向扩展,并且,不同厂商和型号的存储设备相互之间很难打通,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
为解决传统存储方案存在的问题, 2016年,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简称“HCI”)诞生了。
李维良
超融合是怎样的一种架构? 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了哪些元素?“超”字又体现在哪里?
高志国
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数据去重、在线压缩、备份、快照等元素。而且,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架构,超融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软件定义的方式,集成到了单一的设备中,从而更充分地发挥了硬件性能。超融合架构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存储,由原先的集中共享式存储,转向软件定义存储和分布式存储。
超融合中的“超”,对应“Hyper-Converged”中的“Hyper”。超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分立的存储设备集成到统一的机箱里,而是要在这种物理变化之外,谋求进一步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就是将原来虚拟化层的一些操作,如虚拟机的快照和克隆等,卸载并迁移到存储层来实现,从而真正做到访问的局部性,并获得性能上的大幅提升。
李维良
超融合架构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高志国
超融合中的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横向扩展、软硬件定义,以及将通用服务器作为硬件基座等,都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如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的最佳实践。因此,我们说,超融合是因互联网而生的。
另一方面,今天企业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IT系统的容量和性能需求越来越难以预测,用传统的架构去做垂直扩展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同时,今天可供使用的IT资源越来越多,架构越来越复杂,如何用一种更好的架构服务于虚拟化场景、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就成为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在技术进步和业务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超融合架构应运而生了。
超融合本质上是一个云的架构,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超融合是虚拟化的经典架构,是私有云的最佳实践。很多人问我:如何建一朵私有云?如何重塑企业的IT基础设施?答案很简单,就是用超融合!
李维良
超融合架构有哪些优势?它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高志国
超融合实现了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等的高效集成,通过提供高度简化的一站式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企业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效率和关键应用的性能。
我将超融合的特点和优势归纳为三个关键词:靠谱、神速、省心。
作为服务于企业级应用的IT基础架构,最重要就是靠谱。超融合提供了面向虚拟化的企业级数据服务,相对于传统存储,超融合的存储容量可以提升80%左右,并可在PB级的数据量上实现1/20的去重比和3-5倍的压缩比。同时,我们可以做到95%的数据本地访问率,保障了数据访问的局部性。同时,通过基于存储层实现的虚拟机秒级克隆和无限快照功能,以及虚拟化层的无缝迁移等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多重保护和多级高可用。
超融合一体机的神速,体现在高性能、快捷的横向扩展及一体化交付能力等方面。性能方面,以四个节点的超融合集群为例,可以拥有16万个IOPS混合读写的能力,可以服务于十万个邮箱用户,或服务于500个虚拟桌面。超融合的横向扩展非常简单,它会实现自动的节点发现,当新节点插入网络之后,它会重新平衡数据,重新分配资源,把新的节点和老的节点重新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超融合一体机在出厂时就预装了虚拟化和存储,可以实现开箱即用和真正的一体化交付。
省心是超融合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它提供了一站式的资源管理功能和统一的管理UI,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运维。
超融合一体机H3000演示视频
由于超融合能够随需扩展,可以随时增加节点,我们不再需要为将来预置容量,所以, 初始投资可以降低大约85%。从运营成本看,由于管理对象变成了虚拟机,不再需要专业的存储管理人员,从而使运营成本可以降低55%左右。基于更低的硬件成本、架构成本和管理成本,超融合架构可使三年总拥有成本(TCO)降低65%。
在竞争日趋激烈、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敏捷,正成为企业CIO们的首要诉求。而以超融合为代表的简约的IT基础设施,可以将IT人员真正释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业务的创新。我想,这应该是超融合带给企业的最核心的价值。
李维良
什么样的用户应该考虑部署基于超融合的私有云?
高志国
今天,虚拟化技术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那么,所有可以被虚拟化承载的业务系统,都可以运行在超融合上,超融合就是今天虚拟化的最佳实践。
超融合是普适的,它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异地和分支机构办公、虚拟桌面、灾难备份存储、研发与测试、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服务等。
李维良
谢谢高博士的分享。
- 上一篇
java多用户商城系统架构之第一篇——总的介绍
最近公司要开发商城,让我多方咨询,最后看了很多,要不就是代码、表字段注释不全,要不就是bug多,要么就是文档缺少,最后决定自己开发一套商城。下面是开发的一些心得体会,权且记录下来,给自己做个记录把。 之前一直都是在从事电商相关和互联网金融开发,处理过亿级数据量,所以被目前这家公司看重。由于Java是开源的,最近几年Hadoop等开源产品越来越成熟,而且是基于Java的,所以最终选择Java最后后台开发语言,现在前端是自己的前端工程师写的JS,后期准备改成前端是PHP,中间是Go语言,后台服务器是JAVA,因为PHP写前端很厉害,不过这个也是后期了。 控制层:这几年SpringBoot发展的非常火,而且开发效率比较高,SpringMVC系列已经完全没落了,所以现阶段选择SpringBoot。 视图层:这个我个人认为哪一个都差不多,jsp、freemarker也好,最终都是生成的html。 数据库设计: 1、关键的一个是绝对不能有外键强关联,我看到类似用hibernate、SpringData产品的一些公司,全部都是强关联,那你以后想删除一些数据,那真是噩梦的,这个还不用说,查询性能方面...
- 下一篇
Dell EMC 多云战略深度解读,选型宝专访Dell EMC 大中国区云计算业务总监徐晖
前言 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持续发展,企业IT迎来多云、混合云时代。 面对多种多样的工作负载,千差万别的数据安全性、服务等级、弹性伸缩及敏捷性要求,很多CIO朋友在上云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选择性障碍”。 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个数字化业务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云?如何实现多个云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和统一管理?如何让应用跨云实时动态扩展、弹性伸缩?如何让数据更高效、更安全地汇聚和流动,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混合云/多云的价值与挑战 主持人:您认为,云计算的本质是什么? 徐晖:云计算是IT发展史上的一次颠覆性变革,其主要特征包括资源池化、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融合化等。 按照部署方式,云计算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行业云等种类;按照服务能力,又可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等交付层级。 以大家最常见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来说,前者更加灵活、高效、快速,但存在数据安全和“影子IT”等方面的隐忧。而且,经测算,其总拥有成本(TCO)通常更高;而后者(私有云)更加安全可靠、可信可控,但前期一次性投资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