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最最基础的知识
Java 多线程系列文章第 5 篇。
什么是线程
试想一下没有线程的程序是怎么样的?百度网盘在上传文件时就无法下载文件了,得等文件上传完成后才能下载文件。这个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反人性,因为我们习惯了一个程序同时可以进行运行多个功能,而这些都是线程的功劳。
之前的文章 进程知多少 中讲到,为了实现多个程序并行执行,引入了进程概念。现在引入线程是为了让一个程序能够并发执行。
线程的组成
线程ID:线程标识符。
当前指令指针(PC):指向要执行的指令。
寄存器集合:存储单元寄存器的集合。
堆栈:暂时存放数据和地址,一般用来保护断点和现场。
线程与进程区别
线程和进程之间的区别,我觉得可以用这个例子来看出两者的不同,进程就是一栋房子,房子住着 3 个人,线程就是住在房子里的人。进程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资源,线程是在进程里的,多个线程共享着进程的资源。
线程状态
我们看到 Java 源代码里面,线程状态的枚举有如下 6 个。
public enum State { //新建状态 NEW, //运行状态 RUNNABLE, //阻塞状态 BLOCKED, //等待状态 WAITING, //等待状态(区别在于这个有等待的时间) TIMED_WAITING, //终止状态 TERMINATED; }
下面给这 6 个状态一一做下解释。
NEW:新建状态。在创建完 Thread ,还没执行 start() 之前,线程的状态一直是 NEW。可以说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一个线程映射着,只是一个对象。
RUNNABLE:运行状态。线程对象调用 start() 之后,就进入 RUNNABLE 状态,该状态说明在 JVM 中有一个真实的线程存在。
BLOCKED:阻塞状态。线程在等待锁的释放,也就是等待获取 monitor 锁。
WAITING:等待状态。线程在这个状态的时候,不会被分配 CPU,而且需要被显示地唤醒,否则会一直等待下去。
TIMED_WAITING:超时等待状态。这个状态的线程也一样不会被分配 CPU,但是它不会无限等待下去,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就停止等待。
TERMINATED:终止状态。线程执行完成结束,但不代表这个对象已经没有了,对象可能还是存在的,只是线程不存在了。
线程既然有这么多个状态,那肯定就有状态机,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 A 状态会变成 B 状态。下面就来简单描述一下。
结合下图,我们 new 出线程类的时候,就是 NEW
状态,调用 start() 方法,就进入了 RUNNABLE
状态,这时如果触发等待,则进入了 WAITING
状态,如果触发超时等待,则进入 TIMED_WAITING
状态,当访问需要同步的资源时,则只有一个线程能访问,其他线程就进入 BLOCKED
状态,当线程执行完后,进入 TERMINATED
状态。
其实在 JVM 中,线程是有 9 个状态,如下所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javaClasses.hpp enum ThreadStatus { NEW = 0, RUNNABLE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runnable / running JVMTI_THREAD_STATE_RUNNABLE, SLEEPING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Thread.sleep()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 +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_WITH_TIMEOUT + JVMTI_THREAD_STATE_SLEEPING, IN_OBJECT_WAIT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Object.wait()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 +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_INDEFINITELY + JVMTI_THREAD_STATE_IN_OBJECT_WAIT, IN_OBJECT_WAIT_TIMED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Object.wait(long)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 +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_WITH_TIMEOUT + JVMTI_THREAD_STATE_IN_OBJECT_WAIT, PARKED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LockSupport.park()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 +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_INDEFINITELY + JVMTI_THREAD_STATE_PARKED, PARKED_TIMED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LockSupport.park(long)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 + JVMTI_THREAD_STATE_WAITING_WITH_TIMEOUT + JVMTI_THREAD_STATE_PARKED, BLOCKED_ON_MONITOR_ENTER = JVMTI_THREAD_STATE_ALIVE + // (re-)entering a synchronization block JVMTI_THREAD_STATE_BLOCKED_ON_MONITOR_ENTER, TERMINATED = JVMTI_THREAD_STATE_TERMINATED };
Java 线程实现
下面讲一讲在 Java 中如何创建一个线程。众所周知,实现 Java 线程有 2 种方式:继承 Thread 类和实现 Runnable 接口。
继承 Thread 类
继承 Thread 类,重写 run()
方法。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 } }
实现 Runnable 接口
实现 Runnable 接口,实现 run()
方法。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Runnable"); } }
这 2 种线程的启动方式也不一样。MyThread
是一个线程类,所以可以直接 new
出一个对象出来,接着调用 start()
方法来启动线程;而 MyRunnable
只是一个普通的类,需要 new
出线程基类 Thread
对象,将 MyRunnable
对象传进去。
下面是启动线程的方式。
public class ThreadImp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 myRunnable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start(); myRunnable.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end"); } }
打印结果如下:
main Thread begin main Thread end MyThread MyRunnable
看这结果,不像咱们之前的串行执行依次打印,主线程不会等待子线程执行完。
敲重点:不能直接调用 run()
,直接调用 run()
不会创建线程,而是主线程直接执行 run()
的内容,相当于执行普通函数。这时就是串行执行的。看下面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Imp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 myRunnable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run(); myRunnable.run();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end"); } }
打印结果:
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 MyRunnable main Thread end
从结果看出只是串行的,但看不出没有线程,我们看下面例子来验证直接调用 run()
方法没有创建新的线程,使用 VisualVM 工具来观察线程情况。
我们对代码做一下修改,加上 Thread.sleep(1000000)
让它睡眠一段时间,这样方便用工具查看线程情况。
调用 run()
的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Imp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etName("MyThread"); Thread myRunnable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myRunnable.setName("MyRunnable");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run(); myRunnable.run();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end");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Runnable");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运行结果:
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
只打印出 2 句日志,观察线程时也只看到 main
线程,没有看到 MyThread
和 MyRunnable
线程,印证了上面咱们说的:直接调用 run()
方法,没有创建线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 调用 start()
的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Imp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etName("MyThread"); Thread myRunnable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myRunnable.setName("MyRunnable");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begin"); myThread.start(); myRunnable.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end"); try { Thread.sleep(100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运行结果:
main Thread begin main Thread end MyThread MyRunnable
所有日志都打印出来了,并且通过 VisualVM 工具可以看到 MyThread
和 MyRunnable
线程。看到了这个结果,切记创建线程要调用 start()
方法。
今天就先讲到这,继续关注后面的内容。
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设计模式』可以获取《一故事一设计模式》电子书
觉得文章有用帮忙转发&点赞,多谢朋友们!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Java描述设计模式(08):桥接模式
本文源码:GitHub·点这里 || GitEE·点这里 一、桥接模式简介 1、基础描述 桥梁模式是对象的结构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桥梁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2、场景问题描述 1)、场景分析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消息通知是一个必备模块,一般封装方式主要从下面两个方式入手: 消息类型 用户端消息(user-client) 管理端消息(system-client) 消息接收 邮件发送(email) 短信发送(msg) 2)、场景图解 3)、源码实现 /** * 桥接模式场景应用 */ public class C01_InScen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具体的实现对象 Msg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new SendBySMS() ; // 创建普通的消息对象 AbstractMsg abstractMessage = new...
- 下一篇
测试驱动开发(TDD)入门
测试驱动开发(TDD)入门 测试驱动开发,英文全称 Test-Driven Development(简称 TDD),是由Kent Beck 先生在极限编程(XP)中倡导的开发方法。以其倡导先写测试程序,然后编码实现其功能得名。 本文不打算扯过多的理论,而是通过操练的方式,带着大家去操练一下,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一下 TDD,究竟是怎么玩的。开始之前先说一下 TDD 的基本步骤。 TDD 的步骤 写一个失败的测试 写一个刚好让测试通过的代码 重构上面的代码 简单设计原则 重构可以遵循简单设计原则: 简单设计原则,优先级从上至下降低,也就是说 「通过测试」的优先级最高,其次是代码能够「揭示意图」和「没有重复」,「最少元素」则是让我们使用最少的代码完成这个功能。 操练 Balanced Parentheses 是我在 cyber-dojo 上最喜欢的一道练习题之一,非常适合作为 TDD 入门练习。 先来看一下题目: Write a program to determine if the the parentheses (), the brackets [], and the braces {},...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