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unnel MCP Server 入选《中国信通院开源商业产品及企业典型案例集(2025)》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开源创新发展推进中心------开源商业化专场活动在京成功举行。活动旨在深化产融合作,缓解开源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困境,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同时以商业价值为纽带,推广创新商业模式与典型商业化路径,助力开源企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推动开源商业化实践从理念落地为实效。
在本次活动中,白鲸开源申报的「SeaTunnel MCP Server:分布式数据集成能力的"神经中枢"」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信通院开源商业产品及企业典型案例集(2025)》,并获得主办方颁发的奖牌。
SeaTunnel MCP Server:分布式数据集成能力的"神经中枢"
SeaTunnel MCP Server 是 Apache SeaTunnel 在智能化与低代码方向的核心创新,定位为 "LLM 与 SeaTunnel 的协议适配器"。在白鲸开源的推动下,SeaTunnel MCP Server 已能够做到通过标准化接口让大语言模型(如 GPT、Claude)直接生成并提交任务 DSL(JSON/HOCON),实现自然语言驱动的数据集成,无需用户掌握复杂配置。
SeaTunnel MCP Server系统架构
MCP Server 还开放 RESTful 接口,支持接入 ChatOps、低代码平台、IDE 插件及调度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即服务"。其架构解耦计算与控制,集中管理任务生命周期与通信,内置高性能事件驱动框架与可靠性机制,支持动态调度、多模式部署和实时处理,具备高吞吐、低延迟特点。
SeaTunnel MCP Server核心组件
受邀分享商业实践案例
此外,白鲸开源 CEO 郭炜还受邀出席了会议,围绕企业在开源商业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案例分享,展示了白鲸开源在数据运营与多云数据集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
中国信通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开源体系建设,挖掘优质开源商业产品、拓展应用需求,助力开源产业健康发展。
白鲸开源案例此次入选,不仅体现了其在开源商业化道路上的实践成果与行业认可,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开源企业在全球开源生态中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展望未来,白鲸开源将继续深耕 DataOps 领域,持续完善 WhaleScheduler 与 WhaleTunnel 等核心产品能力,推动更多自主创新成果走向全球开源社区与企业实践;同时将加大在多云、多数据源融合及智能化数据处理方向的投入,探索开源技术与人工智能、云原生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增长。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Apache RocketMQ EventBridge:为什么 GenAI 需要 EDA?
沈林,Apache RocketMQ PMC 成员,阿里云 EventBridge 负责人,专注于 EDA 研究。本文整理自作者在 Community Over Code Asia 2025 会议发表的主题演讲《Apache RocketMQ EventBridge: Why Your GenAI Needs EDA?》。 EDA 的核心特点是:以事件为中心,实时响应变化。它不像传统"请求-响应"模式那样被动等待,而是"感知→触发→行动"全自动流转。在 AI 系统中,数据流、模型训练和推理、外部反馈等都可以作为"事件",触发 AI 自动决策和联动执行。EDA 就像是 AI 时代的"神经系统",让 AI 不仅能"思考",还能"感知"和"行动"。它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构建智能系统的关键支撑。AI 赋予系统"大脑",EDA 构建系统的"神经"。 本文主要探讨在 AI 时代,EDA 的重要价值及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 EDA 的第一重价值:通过 RAG 缓解 AI 幻觉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2023 年上半年,Google 的早期 AI 模型发布时,回答一个关于詹姆斯·...
-
下一篇
为什么你拿捏不住客户的“真”需求?
往前推10年,似乎都很难看到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 国内新能源汽车已步入"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的快速迭代周期,稍有懈怠就可能被竞品甩开半个身位。 电商领域也从传统零售巨头到新兴电商平台,再到社交媒体电商,都在全力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求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下,市场需要什么 、客户青睐什么,就变得格外重要。 但现实是,很多企业仍在关起门来想需求,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把老板的一句话、内部的一个想法当成市场的真实声音。 但需求从来不是静态的标准答案,需要不断挖掘、验证、调整。脱离了市场土壤的需求,就像无源之水,以此开发的产品注定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企业该如何打破这种困境? 或许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下的动态需求管理方法,正是破局的关键。 需求,对抗市场不确定性 IPD将需求管理拆解为"需求收集-分析-分发-实现-验证"这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 这套流程既能捕捉散落在市场各处的需求,又能避免需求变更失控 、碎片化等问题。 1.需求收集:像喇叭口一样广纳需求 需求收集阶段的核心是不遗漏。此处常用的方式包括客户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Dcoker安装(在线仓库),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