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中台架构的建设原则——走进《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系列2
如何选择共享服务中心的框架
上一篇提到,阿里巴巴以共享服务体系来作为其“中台”战略的核心支撑,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框架构建这个共享服务体系?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淘宝平台“服务化”历程。发展到2007年,淘宝成为了一个由超过500人的技术团队共同维护的WAR包(几百兆字节),大小功能模块超过200个,飞速发展的业务(当时的淘宝基本上几个月业务就会翻倍)与传统的应用架构碰撞带来了下面几大问题:
1)团队间协同成本高,业务响应越来越慢。超过200个功能模块的包,必然分项目进行开发以及维护,这样每次系统功能升级后新版本上线会出现各种冲突以及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来沟通协作。
2)错误难隔离,应用复杂程度已超出人的认知负载。200多个功能模块中核心模块如用户、商品、交易等比较稳定,一些前端页面交互、广告展示等非核心模块则可能每天都有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