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Sphere 企业版 v4.1.3 发布
KubeSphere 企业版始终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云原生全栈管理能力。在 4.1.3 版本中,KubeSphere 聚焦可观测性深度优化、策略管理灵活升级与安全隔离能力增强,推出多项新特性与优化,进一步释放企业云原生基础设施的潜力,助力业务高效运行与智能管理!
核心升级一览
全新智能可观测性,提升运维效率
- 新增 Grafana Alloy for WizTelemetry 扩展组件 Grafana Alloy 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厂商中立的 OpenTelemetry Collector 分发版,支持采集 Kubernetes 日志、Prometheus 指标、OpenTelemetry 链路追踪等多元数据,并内置 MySQL、Kafka、Redis 等 20+ 中间件 Exporter,实现一站式指标抓取与远程写入。结合 KubeSphere 企业版的可观测能力,企业可快速构建覆盖全栈的监控体系,精准定位性能瓶颈。
-
OpenSearch ISM 索引管理全面替代 Curator 审计、事件、日志、通知等扩展组件全面支持 OpenSearch ISM(索引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更灵活、自动化的索引策略配置(如滚动更新、冷热分层、自动清理),优化存储资源利用率,保障日志与监控数据长期稳定存储。
-
GPU 监控面板增强,加速 AI 基础设施管理 同步上游 kube-prometheus 最新面板,新增多维度 GPU 资源监控视图(显存利用率、算力负载、任务调度等),为 AI 训练、推理等场景提供精细化洞察,助力企业高效管理 AI 算力资源。
策略管理更灵活,安全合规再升级
-
Gatekeeper 内置模板管理功能上线 支持通过 values.yaml 一键配置模板安装策略:
-
templates.fullInstall
:快速部署所有内置 OPA 策略模板,满足开箱即用需求。 -
templates.customInstall
:按需选择模板(如资源配额限制、镜像校验、网络策略),适配多业务场景。
-
这一功能的推出,极大简化了策略部署流程,提升了安全合规管理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
网络隔离白名单配置优化
-
支持跨企业空间(Workspace)查询并选择 所有命名空间(Namespace),打破原有白名单仅限当前空间的限制。
-
新增 system 级别白名单,允许关键系统组件(如监控、日志服务)跨隔离环境通信,保障核心服务稳定性。
-
这一优化特别适用于金融、政务等高合规行业,安全隔离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同时能够保障核心系统无缝通信。
更稳定、更兼容,助力企业高效升级
-
修复 20+ 已知问题,涵盖监控数据采集异常、权限校验逻辑优化、UI 交互体验提升等。
-
全面兼容 Kubernetes 1.28 及主流云厂商基础设施,确保企业平滑升级。
KubeSphere 企业版 4.1.3 是您的不二之选
-
智能可观测: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告警的全链路闭环,快速定位故障。
-
策略即代码:通过声明式配置与 GitOps 集成,确保安全策略的版本化、自动化管理。
-
安全无死角:网络隔离、资源审计、合规检查多维度护航,满足金融、政务等严监管场景需求。
-
开箱即用:40+ 扩展组件、100+ 内置策略模板,快速构建企业级云原生平台。
KubeSphere 企业版 4.1.3 版本以卓越的性能、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配置,为企业云原生管理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价值。选择 KubeSphere 企业版 4.1.3,就是选择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云原生未来。
了解更多 :KubeSphere 4.1.3 版本说明 立即升级 :开启云原生新篇章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Kimi 最新模型 k1.6 曝光,编程能力超越 GPT o3
全球知名动态基准测试平台LiveCodeBench信息显示,Kimi k1.6超过GPT o3mini、o1等模型,登顶第一。 月之暗面研究员Flood在社交平台表示,k1.6是基于k1.5做的训练,性能还在提升中。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张予彤在朋友圈表示,“k1.6还没有发布,但看到LiveCodeBench的成绩感到开心,期待智能模型的持续进化。”
- 下一篇
生成式 AI 时代,软件供应链安全面临更多挑战
AI大模型不仅能够文生图、文生视频、人机对话等,还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写代码,但这又出现另一个问题,ChatGPT产生的代码也可能存在漏洞。 可以说,全球软件供应链安全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AI爆发、大量应用程序的出现以及企业内部应用AI等诸多新事物无不考验着软件开发者的抗风险能力。 JFrog公司研究团队在全球软件供应链发展报告中指出,AI大模型不仅是前端的内容生成,还包括模型、数据集、Python脚本等在容器环境里的运行,这就需要后端软件供应链的支撑。 根据JFrog Catalog数据,Docker 和npm 是对包类型贡献最大的。软件包的数量不断增长,从而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软件供应链。垃圾邮件、恶意软件包和相关风险是新软件包和库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新版本的快速引入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才能正确管理。 调研显示,92%的专业人士认为,他们的企业至少有一个解决方案监测恶意的开源包,8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采用了OpenSSF SLSA的框架。这个框架为谷歌主导,是由开源软件安全基金会(Open Source Security Foundation)推广的一个软件供应链安全标准,该标准目前在...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