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配置文件热加载 - 发送系统信号
在日常项目的开发中,我们经常会使用配置文件来保存项目的基本元数据,配置文件的类型有很多,如:JSON、xml、yaml、甚至可能是个纯文本格式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配置数据,在某些场景下,我们可会有热更新当前配置文件内容的需求,比如:使用Go运行的一个常驻进程,运行了一个 Web Server 服务进程。
此时,如果配置文件发生变化,我们如何让当前程序重新读取新的配置文件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将使用如下两种方式实现配置文件的更新:
- 使用系统信号(手动式)。
- 使用
inotify, 监听文件修改事件。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会用到Go语言中 goroutine 的概念,我打算使用 goroutine 新起一个协程,新协程的目的是用来接收系统信号(signal)或者监听文件被修改的事件,如果你对 goroutine 的概念不是很了解,那么建议你先查阅相关资料。
手动式,使用系统信号。
我之所以称这种方式为手动式(Manual),是因为文件的更新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手动告知当前依赖的运行程序:"嘿,哥们!配置文件更新啦,你得重新读一下配置内容!!",我们告知的方式就是向当前运行程序发送一个系统信号,因此程序的大概思路如下:
- 在Go主进程中,新起一个
goroutine,用来接收信号。 - 新goroutine监听信号的发生,然后更新配置文件。
在 *nix 系统中规定,USR1和USR2均属于用户自定义信号,至于USR1 和 USR2 哪一个更合,维基百科 也没有给出权威的答案,所以在这里我按约定俗称的规矩,打算使用USR1:
如果你使用过Nginx或者Apache等Web Server,那么你对采用发送信号更新配置文件的策略肯定多少有点印象。
监听信号
在Go语言中监听系统信号需要使用 signal 包Notify()方法,该方法至少需要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要求是一个系统信号类型的通道,后续参数为一个或多个需要监听的系统信号:
import "os/signal"
Notify(c chan<- os.Signal, sig ...os.Signal)
因此,我们的代码大致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os"
"os/signal"
"syscall"
)
func main() {
// 声明一个容量为1的信号通道
sig := make(chan os.Signal, 1)
// 监听系统SIGUSR1发出的信号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USR1)
}
在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信号容量大小为1的通道(channel),这表示,通道里最多能容纳下1个信号单元,如果当前通道里已经存在一个信号单元,此时又接收到另一个信号需要发送到通道中,那么在发送该信号的时候程序会被阻塞,直到通道里的信号被处理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一次精确的只处理一个信号,多个信号都需要排队的目的,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信号的处理
当系统信号被监听存入通道后(sig中),接下来我们需要处理接收到到信号,这里我们新起的协程(goroutine),使用协程的目的是希望后续的任务不阻塞主进程的运行,在 GO 语言中,另起一个协程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调用关键字:go 即可:
go func(){
// 新线程
}()
我们希望在新协程中永不停歇的获取通道中的系统信号,代码如下: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sig:
// 获取通道中的信号,处理信号
}
}
}()
GO语言中的select 语句,其结构有点类似于其他语言的switch语句,但不同的是,select 只能被用来处理 goroutine 的通讯操作,而goroutine的通讯又是基于channel来实现的,所以直白点说:select 只能用来处理通道(channel)的操作。
当前的select一直会处于阻塞状态,直到它的某个case符合条件时才会执行该case条件下的语句。并且此处我们使用了for循环结构,让select语句处于一个无限循环当中,如果select 下的case接收到一个处理的信号后,当处理结束后;由于外层for循环的语句的作用,相当于重置了select的状态,在没有接收到新的信号时,select将再次被阻塞等待,循环往复。
如果你对select语句的阻塞有疑问,我们不妨考虑下面代码的运行情况:
for {
select {
case <-sig:
// 获取通道中的信号,处理信号
}
fmt.Println("select block test!")
}
在如上的select语句后,我们尝试输出一行字符串,那么请问:"这行fmt.Println() 函数会在for循环中立即运行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会!select 会阻塞调,当程序运行起来时不会有任何输出,直到case匹配到。你不妨试试。
热加载配置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信号的监听,以及信号处理的简单工作,接下来我们需要细化信号处理阶段的代码,需要添加上加载配置文件的逻辑,我们将演示加载一份简单的json配置文件,文件的路径存放于/tmp/env.json,内容比较简单,仅一个test字段:
{
"test": "D"
}
同时,我们需要创建解析该json格式配套的数据结构:
type configBean struct {
Test string
}
我们声明了一个configBean 结构体,用来和env.json配置文件字段一一映射,然后只要调用json.Unmarshal()函数,我们就可以把这份json文件内容转为对应的Go语言结构体内容,当然这还不够,在解析完之后我们还需要声明一个变量来存储这份结构体数据,供程序在其他地方调用:
// 全局配置变量
var Config config
type config struct {
LastModify time.Time
Data configBean
}
此处,我并没有直接把configBean解析的json数据赋值给全局变量,而是又包装了一层,额外声明了一个字段 LastModify用来存储当前文件的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每收到一个需要更新配置文件的信号时,我们还需要比对当前文件的修改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更新时间,当然这仅仅是一个配置优化加载的小技巧。
如下便是我们的加载配置文件的代码,这里新增了一个loadConfig(path string) 函数,用于封装加载配置文件的所有逻辑:
// 全局配置变量
var Config *config
type configBean struct {
Test string
}
type config struct {
LastModify time.Time
Data configBean // 配置内容存储字段
}
func loadConfig(path string) error {
var locker = new(sync.RWMutex)
// 读取配置文件内容
data, err := ioutil.ReadFile(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读取文件属性
fileInfo, err := os.Stat(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验证文件的修改时间
if Config != nil && fileInfo.ModTime().Before(Config.LastModify) {
return errors.New("no need update")
}
// 解析文件内容
var configBean configBean
err = json.Unmarshal(data, &configBean)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config := config{
LastModify: fileInfo.ModTime(),
Data: configBean,
}
// 重新赋值更新配置文件
locker.Lock()
Config = config
locker.Unlock()
return nil
}
关于loadConfig()函数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我们虽然使用了锁,但是在文件读写并没使用锁,仅在赋值阶段使用,因为在这种场景下不存在多个goroutine同时操作同一个文件的需求,如果你所在的场景存在多个goroutine并发写操作,那么保险起见,建议你把文件的读写最好也加上锁机制。
至此,我们大致完成了利用监听系统信号更新配置文件的所有所有逻辑,接下来我们来演示最终成果,演示之前我们还需在main函数添加一点额外代码,模拟主进程成为一个常驻进程,这里还是使用通道,最后代码大致如下:
func main() {
configPath := "/tmp/env.json"
done := make(chan bool, 1)
// 定义信号通道
sig := make(chan os.Signal, 1)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USR1)
go func(path string) {
for {
select {
case <-sig:
// 收到信号, 加载配置文件
_ := loadConfig(path)
}
}
}(configPath)
// 挂起进程,直到获取到一个信号
<-done
}
最终我们使用一张gif图片来演示最终效果:
最终的完整版代码,请在此处查看:github代码地址,并且需要说明的是,demo中的代码还有些小细节,例如:错误的处理,信号通道的关闭等,请自行处理。
预告:鉴于文章篇幅考虑,本文中我们只实现了第一种文件更新方式。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第二种方式:使用inotify监听配置文件的变化,以实现配置文件的自动更新,期待你的关注。
(360技术原创内容,转载请务必保留文末二维码,谢谢~)
关于360技术
360技术是360技术团队打造的技术分享公众号,每天推送技术干货内容
更多技术信息欢迎关注“360技术”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小程序开发:用原生还是选框架(wepy/mpvue/uni-app/taro)?
自 2017-1-9微信小程序诞生以来,历经2年多的迭代升级,已有数百万小程序上线,成为继Web、iOS、Android之后,第四大主流开发技术。 与之相随,小程序的开发生态也在蓬勃发展,从最初的微信原生开发,到wepy、mpvue、taro、uni-app等框架依次出现,从刀耕火种演进为现代化开发,生态越来越丰富。 选择多了,问题也就来了,开发小程序,该用原生还是选择三方框架? 首先,微信原生开发的槽点大多集中如下: 原生开发对Node、预编译器、webpack支持不好,影响开发效率和工程构建流程 微信定义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语法,不如正经学vue、react,学会了全端通用,而不是只为微信小程序 vue/react生态里有太多周边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比如ide、校验器、三方库。。。 微信那个ide和专业编辑器相比实在不好用 同时,开发者对三方框架,又总是有各种顾虑: 怕性能不如原生 怕有些功能框架实现不了,只能用原生 怕框架不稳定,跳到坑里 以及诸多三方框架,到底该用哪个 面对如此纠结的场景,不少热心开发者发布评测文章分享经验,但感觉众说纷纭,过期信息太多。缺少一份非常专业的、深度...
-
下一篇
Redis从入门到放弃系列(七) 过期、内存淘汰策略
Redis从入门到放弃系列(七) 过期、内存淘汰策略 本文例子基于:5.0.4 过期策略 Redis对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策略有两种 惰性删除 定时随机删除 惰性删除 惰性删除的时机在于当你要获取该key的时候再去做判断.这里我以String类型作为演示画图: int expireIfNeeded(redisDb *db, robj *key) { if (!keyIsExpired(db,key)) return 0; /* If we are running in the context of a slave, instead of * evicting the expired key from the database, we return ASAP: * the slave key expir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master that will * send us synthesized DEL operations for expired keys. * * Still we try to return the r...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