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带你徒手做个Java线程池
摘要:花10分钟开发一个极简版的Java线程池,让小伙伴们更好的理解线程池的核心原理。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放大招了,冰河带你10分钟手撸Java线程池,yyds,赶快收藏吧》,作者:冰 河。
Java线程池核心原理
看过Java线程池源码的小伙伴都知道,在Java线程池中最核心的类就是ThreadPoolExecutor,而在ThreadPoolExecutor类中最核心的构造方法就是带有7个参数的构造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各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 corePoolSize:线程池中的常驻核心线程数。
-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能够容纳同时执行的最大线程数,此值大于等于1。
- keepAliveTime:多余的空闲线程存活时间,当空间时间达到keepAliveTime值时,多余的线程会被销毁直到只剩下corePoolSize个线程为止。
- unit:keepAliveTime的单位。
- workQueue:任务队列,被提交但尚未被执行的任务。
- threadFactory:表示生成线程池中工作线程的线程工厂,用户创建新线程,一般用默认即可。
- handler:拒绝策略,表示当线程队列满了并且工作线程大于等于线程池的最大显示数(maxnumPoolSize)时,如何来拒绝请求执行的runnable的策略。
并且Java的线程池是通过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实现的,线程池的使用方是生产者,而线程池本身就是消费者。
Java线程池的核心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手撸Java线程池
我们自己手动实现的线程池要比Java自身的线程池简单的多,我们去掉了各种复杂的处理方式,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原理:线程池的使用者向任务队列中添加任务,而线程池本身从任务队列中消费任务并执行任务。
只要理解了这个核心原理,接下来的代码就简单多了。在实现这个简单的线程池时,我们可以将整个实现过程进行拆解。拆解后的实现流程为:定义核心字段、创建内部类WorkThread、创建ThreadPool类的构造方法和创建执行任务的方法。
定义核心字段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名称为ThreadPool的Java类,并在这个类中定义如下核心字段。
- DEFAULT_WORKQUEUE_SIZE:静态常量,表示默认的阻塞队列大小。
- workQueue: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 workThreads: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List集合保存线程池内部的工作线程。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默认阻塞队列大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WORKQUEUE_SIZE = 5; //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private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List集合保存线程池内部的工作线程 private List<WorkThread> workThreads = new ArrayList<WorkThread>();
创建内部类WordThread
在ThreadPool类中创建一个内部类WorkThread,模拟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费workQueue中的任务,并执行任务。由于工作线程需要不断从workQueue中获取任务,所以,这里使用了while(true)循环不断尝试消费队列中的任务。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内部类WorkThread,模拟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 //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费workQueue中的任务,并执行 //由于工作线程需要不断从workQueue中获取任务,使用了while(true)循环不断尝试消费队列中的任务 class Work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不断循环获取队列中的任务 while (true){ //当没有任务时,会阻塞 try { Runnable workTask = workQueue.take(); workTask.ru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创建ThreadPool类的构造方法
这里,我们为ThreadPool类创建两个构造方法,一个构造方法中传入线程池的容量大小和阻塞队列,另一个构造方法中只传入线程池的容量大小。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在ThreadPool的构造方法中传入线程池的大小和阻塞队列 public ThreadPool(int poolSize,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is.workQueue = workQueue; //创建poolSize个工作线程并将其加入到workThreads集合中 IntStream.range(0, poolSize).forEach((i) -> { WorkThread workThread = new WorkThread(); workThread.start(); workThreads.add(workThread); }); } //在ThreadPool的构造方法中传入线程池的大小 public ThreadPool(int poolSize){ this(poolSize, new LinkedBlockingQueue<>(DEFAULT_WORKQUEUE_SIZE)); }
创建执行任务的方法
在ThreadPool类中创建执行任务的方法execute(),execute()方法的实现比较简单,就是将方法接收到的Runnable任务加入到workQueue队列中。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通过线程池执行任务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task){ try { workQueue.put(task);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完整源码
这里,我们给出手动实现的ThreadPool线程池的完整源代码,如下所示。
package io.binghe.thread.pool;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inked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stream.IntStream; /** * @author binghe * @version 1.0.0 * @description 自定义线程池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默认阻塞队列大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WORKQUEUE_SIZE = 5; //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private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模拟实际的线程池使用List集合保存线程池内部的工作线程 private List<WorkThread> workThreads = new ArrayList<WorkThread>(); //在ThreadPool的构造方法中传入线程池的大小和阻塞队列 public ThreadPool(int poolSize,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is.workQueue = workQueue; //创建poolSize个工作线程并将其加入到workThreads集合中 IntStream.range(0, poolSize).forEach((i) -> { WorkThread workThread = new WorkThread(); workThread.start(); workThreads.add(workThread); }); } //在ThreadPool的构造方法中传入线程池的大小 public ThreadPool(int poolSize){ this(poolSize, new LinkedBlockingQueue<>(DEFAULT_WORKQUEUE_SIZE)); } //通过线程池执行任务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task){ try { workQueue.put(task);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内部类WorkThread,模拟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 //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费workQueue中的任务,并执行 //由于工作线程需要不断从workQueue中获取任务,使用了while(true)循环不断尝试消费队列中的任务 class Work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不断循环获取队列中的任务 while (true){ //当没有任务时,会阻塞 try { Runnable workTask = workQueue.take(); workTask.ru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没错,我们仅仅用了几十行Java代码就实现了一个极简版的Java线程池,没错,这个极简版的Java线程池的代码却体现了Java线程池的核心原理。
接下来,我们测试下这个极简版的Java线程池。
编写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也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在main()方法中调用ThreadPool类的构造方法,传入线程池的大小,创建一个ThreadPool类的实例,然后循环10次调用ThreadPool类的execute()方法,向线程池中提交的任务为:打印当前线程的名称--->> Hello ThreadPool。
整体测试代码如下所示。
package io.binghe.thread.pool.test; import io.binghe.thread.pool.ThreadPool; import java.util.stream.IntStream; /** * @author binghe * @version 1.0.0 * @description 测试自定义线程池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eadPool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10); IntStream.range(0, 10).forEach((i) -> { threadPool.execute(()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ello ThreadPool"); }); }); } }
接下来,运行ThreadPoolTest类的main()方法,会输出如下信息。
Thread-0--->> Hello ThreadPool Thread-9--->> Hello ThreadPool Thread-5--->> Hello ThreadPool Thread-8--->> Hello ThreadPool Thread-4--->> Hello ThreadPool Thread-1--->> Hello ThreadPool Thread-2--->> Hello ThreadPool Thread-5--->> Hello ThreadPool Thread-9--->> Hello ThreadPool Thread-0--->> Hello ThreadPool
至此,我们自定义的Java线程池就开发完成了。
总结
线程池的核心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我们耐心的分析,深入其源码理解线程池的核心本质,你就会发现线程池的设计原来是如此的优雅。希望通过这个手写线程池的小例子,能够让你更好的理解线程池的核心原理。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CANN开发实践:4个DVPP内存问题的典型案例解读
摘要:由于DVPP媒体数据处理功能对存放输入、输出数据的内存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内存首地址128字节对齐),因此需调用专用的内存申请接口,那么本期就分享几个关于DVPP内存问题的典型案例,并给出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FAQ_DVPP内存问题案例》,作者:昇腾CANN。 DVPP是昇腾AI处理器内置的图像处理单元,通过AscendCL媒体数据处理接口提供强大的媒体处理硬加速能力,主要功能包括图像编解码、视频编解码、图像抠图缩放等。 由于媒体数据处理功能对存放输入、输出数据的内存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内存首地址128字节对齐),因此需调用专用的内存申请接口,那么本期就分享几个关于DVPP内存问题的典型案例,并给出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使用错误的DVPP内存申请接口,导致应用程序报错并退出 内存大小不符合DVPP的要求,导致应用程序报错并退出 DVPP内存被提前释放,导致视频流解码输出的图像异常 DVPP读/写内存地址无效,导致应用程序异常中断 01 使用错误的DVPP内存申请接口,导致应用程序报错并退出 现象描述 从日志存放路径(默认为“$HOME/ascend/log...
- 下一篇
AR Engine毫秒级平面检测,带来更准确的呈现效果
近年来,AR版块成为时下大热,这是一种将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物体融合到真实环境里的技术,用户借助显示设备可以拥有真实的感官体验。AR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涉及娱乐、社交、广告、购物、教育等领域:AR可以让游戏更具互动性;商品通过AR展示更真实;使用AR进行教育教学让抽象事物更形象等,可以说AR技术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感,AR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虚拟对象准确地融合到现实世界中,即让虚拟对象以正确的姿态显示在真实场景的正确位置上。一些AR方案完成环境识别与摄像机位姿计算之后,没有进行平面检测就直接叠加虚拟对象显示,导致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没有很好的贴合度,用户容易产生视觉错位,影响虚拟对象在现实中的呈现效果。因此,如何在不同的真实环境中准确检测出水平或垂直平面,与放置虚拟对象位置的平面保持一致,是用户与AR进行交互的重要一步。 华为HMS Core AR Engine跟踪设备周围的光照、平面、图像、物体、环境表面等环境信息,辅助开发者们的应用实现虚拟物体以场景化的方式逼真地融入现实物理世界。其中平面检测能力可识别到水平和垂直平面(地面或墙面)上的成...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Red5直播服务器,属于Java语言的直播服务器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