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一次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回应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立法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所作的积极回应。该法通过后,将在数据安全领域具有基础性的法律地位,必将加快我国数据监管与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进程。
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信息的创新、共享、传播和创造性使用,将大幅度地提高知识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同时,在现代信息社会,对个人信息享有独立利益的主体日益多元。信息业者在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可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而国家同时也是个人信息最大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者。因此,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方面,需要平衡个人信息权利、信息业者对个人信息利用的利益、国家管理以及公共利益等之间的关系,构建政府、信息处理者以及信息主体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共计八章七十条,构建了权责明确、保护有效、利用规范的制度规则;同时,草案也注重促进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个人信息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具有诸多亮点,具体而言:
丰富完善了个人对其信息所享有的权利
草案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从实质内容上看,个人信息是指信息网络环境中将自然人自身与他人作出区分的各种个人身份信息,以及与个人身份信息形成对应关系的个人网上言行信息、数据资料信息等。
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主体控制自己的信息不被信息控制者违法处理或滥用的权利,是整个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运行的基石。民法典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民事权利作出规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网站超过400万个,应用程序数量超过300万个,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8.96亿,网络购物用户达7.1亿,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5亿。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企业将海量信息汇总成为大数据后,可以分析市场、做出决策。
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在“徐玉玉电话诈骗案”中,陈文辉等通过腾讯QQ、支付宝等工具非法获取高考学生信息,并使用该信息实施电信诈骗活动,造成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录取新生徐玉玉死亡。草案规定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包括知情权、查询权、更正权、删除权等,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建立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以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则
个人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作出了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一步细化、充实,确立了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的一系列规则,包括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并且个人有权撤回同意;重要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取得个人同意;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关于如何平衡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与个人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草案一方面采取了“两头强化”的思路,即强化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强化个人一般信息的利用,以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个人敏感信息”是涉个人隐私核心领域、具有高度私密性、对其公开或利用将会对个人造成重大影响的个人信息,草案设专节作出更严格的限制,规定基于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并且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而对“个人一般信息”则可以加强利用,发挥其价值。此种立法思路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特点,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草案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强调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最小范围,公开处理规则,保证信息准确,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等,并将上述原则贯穿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结合当前情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应用为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草案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作为不经个人事前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此外,草案专节规定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在保障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要求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全面保护个人人格利益的需要,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息主权、文化主权以及经济发展。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时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对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将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具有重要意义。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超值的渗透测试入门基础篇
网络安全渗透测试者是什么?他们去发现测试目标的各种漏洞。正因为渗透测试者不懈努力,才让网络系统安如磐石,更好的服务广大民众。 这些年,互联网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金钱、工作等非常重要,且注重隐私的内容。因为网络安全受到重视,所以网络渗透测试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前渗透测试阶段 首先进行信息搜集,比如网站的编写语言,Web容器,服务器系统,CMS,IP,站长信息等等。然后目录探索(后台扫描),后台扫描仅仅是这个步骤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找到后台而扫描目录,通过目录探索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后台管理地址等。端口扫描是使用nmap对目标的端口进行扫描,进而判断开放哪些服务,为之后打下铺垫漏洞探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探测,确认它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可以利用,最后将其汇总,拟成方案,就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漏洞情况进行利用,通过漏洞攻击得到shell权限 后渗透测试阶段 权限提升,既然到这步你应该已经得到一个webshell或者目标机器的一个低权限用户了,后渗透测试阶段就是利用现有的较低权限经过一些技巧、溢出漏洞得到最高权限。假如对方是一个大企业,...
- 下一篇
屠龙少年变成恶龙?聊聊推荐系统与信息茧房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推荐系统中的信息茧房。 说到信息茧房大家都很有危机感,之前在知乎当中还有人提问,如何对抗推荐系统,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当中。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茧房,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的未来真的会被推荐系统操控接触不到外界的新事物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信息茧房出现的原因。 马太效应与信息茧房 圣经马太福音当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类似的道理,在道德经当中也有出现。道德经当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里面的道理虽然复杂,但是直观上并不难理解。越是富有的人拥有的资源越多,那么赚钱的能力也就越强,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富有。越是贫穷的,赚钱的手段越少,那么自然越贫穷。在推荐系统领域也是一样的,越多人浏览的商品说明人气高,人气高的商品往往销量、评价以及各方面数据也就越好。这些指标越好的商品越容易被推荐系统选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从而陷入一个正向循环。而那些人气低的商品则对应地陷入负向循环,人气越来越低,直到最后销声匿迹。 这样会导致一个什么后果呢?会导致推荐系统运转到后来,推荐出来的都是高...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