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 50 篇论文后,他发现 AI 领域的某些进步其实就是炒作
云栖号资讯:【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人工智能(AI)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每一部 iPhone 都比上一部更了解你的脸、声音和习惯,人工智能对隐私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职位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激增反映了更快的芯片、更多的数据和更好的算法。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 Davis Blalock 说,有一些改进是来自微调,而不是发明者声称的核心创新,而有些改进可能根本就不存在。Blalock 和他的同事比较了几十种改进神经网络的方法(大致模仿大脑的软件架构)。他说,“在研究了 50 篇论文之后,事情已经变得很清晰,当时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并不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
研究人员评估了 81 种剪枝算法、程序,它们通过对不需要的连接进行剪枝来提高神经网络的效率。这些方法差别不大,但所有人都宣称自己具有优越性。然而,很少有人对它们进行恰当的比较——当研究人员设法把它们放在一起评估时,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表明近 10 年来它们的性能有什么改善。今年 3 月,在机器学习与系统大会上公布的这一结果让 Blalock 的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 John Guttag 感到意外,他指出,这种无规则的对比本身就说明了技术发展的停滞。Guttag 说,“老话说得好,无法度量就无法改进,对吧?”
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的许多子领域的进展都出现了问题。2019 年开展的一项针对搜索引擎中使用的信息检索算法的元分析表明,“最高点……实际上出现在 2009 年。”2019 年的另一项研究再现了 7 个神经网络推荐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于流媒体服务。研究发现,有六种算法的性能没有超过多年前开发的简单许多的非神经算法(这些早期的技术当时都经过了调优),揭示了该领域的“进展幻象”。
今年 3 月,来自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Kevin Musgrave 在 arXiv 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研究了损失函数,这是这类算法的一部分,从数学上明确了算法的目标。Musgrave 在一项涉及图像检索的任务中,基于同样的标准对其中的 12 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开发人员的说法相反,准确性自 2006 年以来就再没有提高。Musgrave 说:“这一直以来都是炒作。”
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增强可以来自其架构、损失函数或优化策略(如何使用反馈进行改进)的根本性变化。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Zico Kolter 表示,对上述任何一种技术进行细微的调整都可以提高性能。Kolter 的研究内容是经过训练后能够对黑客的“对抗性攻击”免疫的图像识别模型。一种被称为投影梯度下降(PGD)的早期对抗性训练方法(该方法会同时在真假样例上进行简单的训练),似乎已经被更复杂的方法所超越。但在今年 2 月 arXiv 发表的一篇论文中,Kolter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当使用一个简单的技巧来对它们进行增强时,所有方法的效果都差不多。
在经过适度调整后,旧的图像检索算法和新算法的性能一样好,这表明,实际的创新很少。
“这非常令人惊讶,这一点我们以前没有发现,”Kolter 的博士生 Leslie Rice 说。而 Kolter 表示,他的发现表明,像 PGD 这样的创新很难做到,而且很少有实质性的改进。“很明显,PGD 实际上就是一种正确的算法,”他说,“这显而易见,而人们希望找到更为复杂的解决方案。”
其他主要算法的进步似乎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97 年,一种被称为长短时记忆(LSTM)的架构在语言翻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经过适当的训练后, LSTM 的性能可以与 20 年后开发的更先进的架构相媲美。另一个机器学习的突破出现在 2014 年的生成对抗网络(GAN)中,举例来说,它可以将网络以生成 - 判别循环的方式进行配对,以提高它们生成图像的能力。据 2018 年的一篇论文报道,只要计算能力足够,原始的 GAN 方法就可以与后续几年的方法相媲美。
Kolter 说,与调整现有算法相比,研究人员更愿意去创造一种新的算法,并对其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最先进的水平。他指出,调整现有算法可能显得不那么新颖,使得“发表论文的难度大大增加”。
Guttag 说,算法的发明者不希望与他人的算法进行彻底的性能比较,结果却发现他们的突破性进展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比较太仔细是有风险的。”同时,那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数据集、调优方法、性能指标和基线。“完全的横向对比是不现实的。”
一些夸大性能的说法可以归因于该领域的爆炸性增长,该领域的论文数量超过了有经验的审稿人。Blalock 说,“这似乎是成长的烦恼”。他敦促审稿人,要坚持与基准进行更好地比较,并表示,更好的工具将有所帮助。今年早些时候,Blalock 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 Jose Gonzalez Ortiz 发布了一款名为 ShrinkBench 的软件,它可以让人们更轻松地比较剪枝算法。
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新方法在本质上并不比旧方法更好,但他们所实现的调整也可以应用到之前的算法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算法出现。“这几乎就像一个风险投资组合,”Blalock 说,“其中一些业务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但有些却非常成功。”
【云栖号在线课堂】每天都有产品技术专家分享!
课程地址:https://yqh.aliyun.com/zhibo立即加入社群,与专家面对面,及时了解课程最新动态!
【云栖号在线课堂 社群】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发布时间:2020-06-11
本文作者:Matthew Hutson
本文来自:“InfoQ ”,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nfoQ”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正式发布专有云版本,阿里旗下低代码开发平台「宜搭」 如何发力政企数字化转型?
云栖号资讯:【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36氪获悉,6月9日,低代码应用开发PaaS平台「宜搭」于阿里云线上峰会中正式发布专有云版本和精品应用市场,瞄准政企数字化转型服务。 「宜搭」为阿里巴巴内部孵化的低代码应用开发PaaS平台。36氪多次报道,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指那些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工具,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应用开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开发时间成倍缩短,从而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宜搭能够实现的效果也是如此。传统模式下需要两周才能开发的表单流程类应用,普通业务人员用宜搭2小时即可通过托拉拽的形式完成开发,大大提高了业务运转效率。 尽管低代码是个新兴技术,但在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这项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疫情期间,宜搭平台支持了阿里内部团队和外部生态伙伴从0到1研发上线了20多个系统,如新冠病毒信息更新、健康打卡系统、疫情信息采集系统、物资互助平台、员工节后办公统计、阿里巴巴防疫直采全球寻源平台等,专门用于抗疫期间的后勤保障支持,有些还作为模板,免费对社会开放。截...
-
下一篇
All In All-Flash,阿里云入门级ESSD云盘重磅发布
Part1:产品规格介绍 基于全闪存储介质的ESSD PL0新规格正式在杭州以及北京区域上线公测。ESSD PL0作为ESSD系列入门级规格,采用与ESSD系列相同的技术架构,同样拥有亚毫秒级别的延时,单卷最大支持10000的IOPS。 此次全新发布的ESSD PL0 采用NVMe存储介质,最大程度上释放阿里云的技术红利。这也是业内唯一一款基于“RDMA网络架构+NVMe存储介质”的入门级云盘。 Part2:应用场景 ESSD PL0作为入门级规格,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例如:小型数据库场景、DevOps场景、系统盘场景。线上实测“搭载ESSD PL0的六代增强型实例”启动速度提升了60%以上;此外针对DevOps场景,基于ESSD系列云盘的“本地快照”特性,能够在数十秒内快速完成快照创建以及云盘创建操作,将业务等待时间缩短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