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le多渠道打包的原理、实践与辅助开发
背景
在发布apk时,经常遇到需要发布多个版本,每个版本均有细微差异的情况,称为多渠道打包,Android Studio中提供了利用Gradle实现多渠道打包的功能。
原理
我们知道,apk的打包过程分7步:
1、打包资源文件,生成R.java文件
2、处理aidl文件,生成相应java 文件
3、编译工程源代码,生成相应class 文件
4、转换所有class文件,生成classes.dex文件
5、打包生成apk
6、对apk文件进行签名
7、对签名后的apk文件进行对齐处理
多渠道打包,就是对这个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Android Studio的Gradle可以通过设置productFlavors来实现这个功能,通过自定义buildTypes,在打包时把主目录与自定义的buildType目录合并,每个buildType对应一个渠道,实现多渠道打包。
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的待打包文件,还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1、配置文件,增设参数,在打包时读取不同版本的参数;
2、资源文件,各版本准备与主版本不同的资源文件,在打包时合并或置换;
3、代码文件,各版本准备自己需要的代码文件,或在代码中针对不同的版本修改业务逻辑;
规则
1、资源文件的覆盖,图片、音频、 XML 类型的 Drawable 等资源文件,将会进行文件级的覆盖。
2、资源文件的合并,字符串、颜色值、整型等资源以及 AndroidManifest.xml ,将会进行元素级的覆盖(不同版本只要写与主版本不同的元素即可)。
3、代码资源的准备,代码文件不会覆盖或合并,同一个类文件, 在不同目录(buildTypes 、 productFlavors 、 main)中只能存在一次,否则会有类重复的错误。
这种做法的问题是,由于main目录下不能有这个代码文件,所以每个版本都需要维护一个本版本的代码文件,在后续开发中会有严重的代码文件冗余问题。
如果代码变动不大,没必要使用多个代码文件,可以在gradle中定义一个与版本有关的常量,在代码中根据这个常量判断版本,输出不同的业务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不同版本的java文件时,会发现图标不是熟悉的java代码的蓝色图标,只是普通的文件夹图标,里面也不能右键创建package,这是因为当前的Build Variants不是当前版本,AS并没有使用那部分代码,在Build Variants中更换为当前版本即可。
4、覆盖等级为:buildTypes > productFlavors > main。
实践
一个从零开始做gradle多渠道打包的流程如下:
首先,我们要为每个版本创建BuildTypes及对应的文件目录
点开左下角的Build Variant,可以看到多版本的配置已经生效
根据上文所述,根据各版本需要更换资源文件
编写xml资源中待替换的元素
制作各版本的java代码文件
再次强调,这种方式下,在main中不能有同名代码文件。
或者自定义版本常量,在main的代码中编写各版本的业务逻辑
打包时,可以选择多个版本一起打包
生成多个apk文件
一个简单的多渠道打包过程就完成了。
速度问题与快速多渠道打包
Gradle多渠道打包最大的问题是速度太慢,像上文那样同时打包3个apk,其实就是依次打3个apk,消耗的时间远远超过打包1个,如果待发布的产品版本过多(几十个),一次打包消耗的时间就很可观了,还依赖gradle就不合适了。
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作法是先用gradle打包,把得到的apk当做压缩包,用自定义工具去直接修改apk文件。
所以快速多渠道打包的基本原理是:先制作1个基础apk,然后自己写一个配置工具,去批量地解压缩基础apk并修改文件,从而取得较快的发布速度。
在Github上有一个很实用的开源项目,快速多渠道打包开源项目AndroidMultiChannelBuildTool,是使用Python实现的,使用也很简单,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利用多渠道辅助开发
Gradle多渠道打包不限于制作apk,在debug时也会起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辅助开发。
例如,我们可以在开发过程中模拟后台数据,这样可以在后台服务接口开发滞后时,先完成Android端的业务开发。
前面说过,在多渠道打包会出现多个Build Variants
在这里选择需要debug的版本,就可以mock模拟数据。
利用这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制作一个mock版本,在开发前期使用mock版本模拟返回服务端数据,在连接后台调试和产品发布时,使用prod版本发布,而他们使用的业务逻辑都是main中的同一套代码,所以能很好的加速开发。
附录
Android高级技术大纲,以及系统进阶视频;
附录一;Android高级技术大纲
附录二;Android进阶系统资料视频
获取方式;
加Android进阶群;701740775。即可前往免费领取。免费备注一下csdn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从零开始完成一个Android JNI开发
背景 最近的一个项目需要用到Android JNI开发,在这里记录了一下如何从零开始完成一个JNI开发。 我们知道,Android系统本身是包括Java层和C层两部分的,相应的Android开发也分SDK开发和NDK开发两种,SDK开发是Java代码,NDK开发则是C/C++代码,他们之间通过JNI接口来交互,Java代码可以调用外部的本地代码, 外部的C/C++ 代码可以调用Java代码。 环境配置 首先在Android Studio中安装相关开发包,从settings中打开Android SDK,然后安装三个包: 接下来可参考超级简单的Android Studio jni实现进行配置,并编写hello world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java代码生成c代码时(在新建的类上右键执行javah),有可能会遇到找不到类的错误,这时需要跑一遍App,让它生成这个类文件 相关文件及其功能 主要涉及的文件如下 在java中定义调用jni的java类,用来从java中调用,并生产jni中的h头文件; 在app工程中的build.gradle,用来配置生成和使用jni; jni文件夹中的...
-
下一篇
Android程序员为什么要去学Java后台
作为一个原生Android开发,一路走来经历了Java 、 Kotlin的洗礼;在“原生要凉”的氛围下学习Cordova、ReactNative、Weex、Flutter 等跨平台框架;之后又在“大前端”的口号下延伸到React、Vue 等前端框架的学习;最终面对“全栈”的诱惑,又撸起了 SpringBoot的 Java web 开发。 Android 开发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在面对如今“移动要凉”的氛围,我们在沉住气“纵向进修”的同时,有时也希望横向拓展自身的能力,而 Android 开发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Java 和良好的开放氛围给予了我们更多可能。 本文主要讲述本人在 Java Web 开发上的学习选择,希望能在一定某些方面帮到大家,这里也并不是安利转型,“全栈”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每个人都对“全栈”的范畴有着不一样的定义。但是了解过后,至少能在需求上和“后台”发生争执时怼得更有力不是? 一、背景 了解下有利于消化 这里快速说下 Java Web 开发的背景,作为Android开发,在学习后台开发上无疑用 Java 做敲门砖是成本较低的选择,Java Web 与...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