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肉搏战:商汤和旷世们的商业化征途
“我要把商汤挤出去。”吴文昊说出了心里话。
OPPO去年发布R11s旗舰机时,将商汤的人脸识别和拍照优化技术作为一个重要亮点推出。此前,苹果最新手机iPhone X上Face ID启用人脸识别功能,取消了指纹识别,国产手机厂商OPPO、vivo等确认这一趋势,开始跟进。对预期千万级销售量的手机产品来说,谁家公司的人脸识别方案搭载上去,都将名利双收。
作为商汤的竞争对手、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吴文昊向腾讯《深网》表示,“OPPO手机我们也在合作了。”旷视总部在北京,在深圳放了两拔人,分别在手机厂商OPPO、vivo附近,与其技术人员保持随时沟通。他认为旷视有一些狼性,“我们进入一个行业追求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份额。”
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是人工智能浪潮中崛起的视觉识别领域代表性公司,二者对手机人脸识别解锁的争战已经开始,更多的市场争夺也发生同属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浅谈人工智能芯片(一)-- 深度神经网络和NVidia GPU的崛起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人工智能基础芯片作为主要的计算力推动引擎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和热议,这个系列连载会介绍人工智能芯片兴起的背景和现有主要玩家以及研究现状,主要包括NVidia GPU、Google的TPU、Intel的Nervana、IBM的TreueNorth、微软的DPU和BrainWave、百度的XPU、Xilinx的xDNN、寒武纪芯片、地平线以及深鉴科技的AI芯片等,基本上是GPU、FPGA、神经网络芯片三分天下的趋势,三种芯片各有各自的优劣,都在面向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本章先聊一聊深度神经网络和NVidia GPU的崛起。 人工神经元和深度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模拟人脑,人脑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1000万亿个突触,能够处理复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情感控制、人体复杂机构控制
- 下一篇
MIT与商汤科技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共同推动AI发展
人工智能联盟将助力MIT Intelligence Quest新项目。 2月2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共同探索人类与机器智能的未来。商汤科技由MIT校友汤晓鸥教授创立,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该联盟将致力于全方位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脑科学智能算法、医疗图像、机器人等,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以应对更多全球性挑战,并将有力支持MIT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最前沿跨学科探索研究。 商汤科技是全球首家参与MIT最近成立的Intelligence Quest (以下简称IQ)项目的公司。这个项目发挥MIT在人脑研究、认知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优势,推动人类与机器智能研究的发展,旨在造福全人类。IQ项目覆盖包括材料设计、金融、早期疾病诊断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此外,它还将对人工智能在经济、文化和伦理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MIT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联接更多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创新公司及个人。 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表示:“作为MIT校友,我很高兴能与母校合作,共同促...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