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RAG 2.1 正式发布:强化多模态 RAG 能力,支持更多后端框架
UltraRAG 由清华大学 THUNLP 实验室、东北大学 NEUIR 实验室、OpenBMB 与 AI9Stars 联合推出,是首个基于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架构设计的 RAG 框架。研究者只需通过编写 YAML 文件,即可声明串行、循环与条件分支等逻辑,以极低代码量构建多阶段推理与检索生成系统。
UltraRAG 2.0 框架示意图:
UltraRAG 2.1 近日已正式发布,本次更新围绕原生多模态支持、知识接入与语料构建自动化、统一构建与评估的 RAG 工作流三大方向带来了核心增强:
-
原生多模态支持:统一 Retriever、Generation 与 Evaluation 模块,全面支持多模态检索与生成;新增 VisRAG Pipeline,实现从本地 PDF 建库到多模态检索与生成的完整闭环。
-
知识接入与语料构建自动化:支持多格式文档解析与分块建库,无缝集成 MinerU,轻松构建个人化知识库。
-
统一构建与评估的 RAG 工作流:适配多种检索与生成推理引擎,提供标准化的评估体系,支持全链路可视化分析,实现从模型调用到结果验证的统一流程。
🔗 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OpenBMB/UltraRAG
🔗 教程文档:https://ultrarag.openbmb.cn/
🔗 开源数据集:https://modelscope.cn/datasets/UltraRAG/UltraRAG_Bench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