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总量超 6 亿次,全球开源技术峰会GOTC 2025 圆满落幕
11月2日,为期两天的全球开源技术峰会 GOTC 2025 于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峰会由开源中国主办,以开源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核心主线,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行业领袖与数千名开发者,共同描绘了一幅由开源驱动的AI未来蓝图。
一、 盛会落幕,影响力破圈:一场现象级的开源盛宴
本届大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开源技术在AI时代的巨大号召力:
- 线下规模:吸引超 3000 人次现场参会,气氛热烈。
- 线上辐射:直播观看量突破 500 万人次,打破了地域界限。
- 媒体聚焦: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 50 余家主流媒体全方位报道。
- 曝光惊人:全网曝光总量超 6 亿次,相关报道阅读量超 600 万次,标志着开源技术的影响力正从技术圈层走向公众视野。
二、 思想高地:顶尖讲者齐聚,描绘AI时代的开源蓝图
主论坛高屋建瓴,聚焦于开源与AI从底层硬件、开发范式到商业化和生态建设的全链条思考。
大会伊始,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经信局、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及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领导和专家在致辞中传递出一个核心共识:开源已成为驱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而中国正积极拥抱并致力于引领这一浪潮。
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更是星光熠熠: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北京大学教授梅宏、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等学术泰斗,从国家战略与技术根基层面阐述了开源的重要性。
- 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等产业领袖,分享了对于AI开源生态与商业化路径的前瞻洞察。
各位专家共同描绘的未来图景清晰而坚定:通过开源技术路线,构建一个让企业拥有主权、创新得以普惠、中国掌握主动权的健康、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新生态。
三、 技术纵深:十二大专题论坛,系统解构AI前沿
如果说主论坛构建了宏观框架,那么十余场专题论坛则构成了深入肌理的“技术神经网络”。大会设立了包括大模型应用、AI Coding、Agentic AI、云原生AI、AIGC、具身智能等在内的全领域话题,系统性地展现了AI从技术探索到工程化落地的全过程。这些论坛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以极高的技术深度,成为了开源社区驱动AI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证明。
四、 生态实践:重磅发布与深度研讨,推动产业落地
知识的分享最终是为了推动实践。本次大会成为了多个关键项目与思想碰撞的舞台:
1、 重磅发布,引领方向
- 零一万物 & 开源中国:联合发布 “Open AgentKit 平台”
- 天翼云:正式宣布 OpenTeleDB 开源
- 开放智算产业联盟 & LF 开源软件学园:人工智能人才认证计划正式启动
- 开源中国 & 深圳机器人协会:宣布共建具身智能社区
这些发布不断探索着开源与AI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与生态建设方向
2、圆桌交锋,碰撞思想
多场深度圆桌论坛思想碰撞激烈,亮点纷呈:
- 《插件、IDE、CLI、平台:5 问 AI Coding 工程化》:直面AI编程的落地挑战。
- 《对话 Kubestronauts:开源航天者的潜能探索与机遇征途》:聚焦于云原生领域的顶尖精英,分享其对开源技术在更广阔疆域应用的无限想象。
- 《2025 RISC-V人才机遇与挑战》:前瞻性地剖析了核心技术与人才发展的关键议题。
3、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尤为引人入胜的是 “AI 造物” 论坛的动手实践环节。与会者亲自动手,在CoreS3 SE主控设备上部署离线大语言模型,真切感受到了边缘AI“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潜力。
五、 连接未来:开源市集汇聚生态,让创新触手可及
除了高密度的思想交锋,大会同样注重生态的连接与展示。现场创新设立的 “开源市集” ,吸引了60余家开源项目、科技企业及创新团队参展。
这种 “论坛+市集” 的模式,让前沿理论与最新实践相得益彰。参会者不仅能聆听报告,还能亲眼所见、亲手体验最新的开源AI产品与解决方案,极大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技术与需求的对接。
感恩致谢,携手同行
GOTC 2025 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支持。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政府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感谢大会出品人与各位嘉宾的智慧分享,感谢所有媒体、社区合作伙伴与现场及线上观众的积极参与。
特别鸣谢本次大会的赞助商与合作伙伴们,你们的鼎力支持是峰会顺利举办的重要基石。
峰会虽已落幕,但开源与AI的浪潮正奔涌向前。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启智能时代的新篇章!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降薪跳槽,投身开源!只为 AI 落地“最后一公里”
2022 年底,一个 AI 项目上线的深夜。 作为大厂的资深 AI 算法部署工程师,Always 刚完成了第 N 个从算法到上线的项目。他没有喜悦,反而盯着屏幕陷入了沉思。他发现,所有 AI 落地项目,本质上都在重复同一套繁杂的流程——无非是换了模型和业务逻辑。这个过程,正是业内最头痛的AI 落地最后一公里。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些重复的事情上,浪费这么多时间?”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升起:能不能把这套流程彻底抽象成一个通用框架?拖拽⼯作流+有向⽆环图+多端推理⸺这个技术⽅案在他的脑海⾥逐渐清晰。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做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不太理智”的决定:主动降薪 40%,跳槽到一家 955 的公司,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个框架做出来,并把它开源! 于是,nndeploy 诞生了! 这是一款专为 AI 落地最后一公里 而生的易用、高性能端侧 AI 部署框架。它通过可视化⼯作流降低⻔槛,统⼀接⼝搞定多端推理,并提供 LLM、AIGC、换脸、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开箱即用的 AI 模型部署配置文件。让 AI 落地,从数周缩短至几天。 GitHub 地址:github.com/nndeploy...
-
下一篇
AI 为什么不认识 Excel 文件?——用 SpreadJS 与 GCExcel 打通 AI 与数据的鸿沟
AI 为什么不认识 Excel 文件?——用 SpreadJS 与 GCExcel 打通 AI 与数据的鸿沟 如何利用AI、SpreadJS与GCExcel构建下一代智能Excel处理方案 当下,很多企业已经把AI接入到业务系统:合同用AI审核、知识库用AI问答、文档用AI总结。你会发现——Word、PDF、图片,AI基本都能“看懂”;唯独一到Excel,常常提示“不支持”或“内容不完整”。为什么AI对Excel“犯迷糊”?如何让AI像人一样理解、加工并回写表格数据?答案就在于:AI天生不“懂”Excel结构,而SpreadJS(前端在线Excel)与GcExcel(Java服务端表格组件)提供了标准化、可编程的解析与读写能力,把Excel变成AI可消费的数据接口。 一、AI为什么不认识Excel? 文件结构复杂:Excel(xlsx)本质是压缩包+XML/二进制,包含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样式、合并信息、数据验证、公式、图表、数据透视表、切片器、迷你图、形状等多层结构。通用大模型只擅长“文本流”,面对这种“结构化+呈现层+计算引擎”的复合格式,无法直接还原业务语义。 计算语义缺失:E...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