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用 AI 生成的合并请求
资深计算机科学家 Stuart Spence 在个人博客发文,解释了他为何会直接拒绝由 AI 生成的低质量代码合并请求(Merge Request, MR)。他将这类低质产出称为 “AI slop”,认为其不仅浪费审查者时间,还可能破坏项目质量。
Spence 总结了六种典型情境下他会拒绝审查:
-
冗余或应删除却未删除的代码(本应删除但未删,让审查者白白多费心);
-
提交者缺乏语言基础知识(AI 辅助无助于提升作者能力);
-
AI 生成的大量“文档垃圾”(未经人工筛选的冗余文档,给 reviewer 增加负担);
-
引入与项目风格不一致的代码或测试(引入新框架或日志、测试风格杂乱无章,冲击一致性和认知负担);
-
对边界条件过度处理,反而制造 bug(可能掩盖真正问题,造成更多 bug);
-
无意义或已弃用的依赖,且提交者无法解释原因(无法解释原因,最终会借口说是“AI 的错”)。
不过,Spence 并非完全否定 AI。他表示,若代码属于一次性分析逻辑、功能边缘化,或提交者清晰说明了 AI 的使用与验证过程,他仍会考虑审查。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蚂蚁集团入股多家芯片企业,加速布局 AI 算力基础设施
蚂蚁集团日前通过旗下投资实体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一周内完成对昕原半导体、烨知芯科技、云合智网三家芯片企业的投资及增持,加速布局AI算力基础设施。 这并非蚂蚁首次投资芯片领域。据了解,蚂蚁集团自2023年确立“AI First”战略后,持续加码芯片领域投资,覆盖存储、端侧算力、网络传输等环节,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AI技术生态。此次密集投资凸显其从单一技术布局转向“基础设施+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的全链条覆盖逻辑,应对AI时代算力竞争。
-
下一篇
MIT 报告揭示 95% 企业 GenAI 项目失败
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的《2025年商业 AI 现状》报告指出,超过300亿美元已经投入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中,但高达95% 的企业试点项目未能成功转入生产阶段。 调查显示,阻碍企业进展的并不是技术本身或相关的法规,而是这些工具的应用方式。许多系统并未融入实际工作流程中,缺乏记忆和适应能力,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少能够改善,因此,尽管在实验室中表现良好,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奏效。 报告中的 “GenAI 鸿沟” 概念引人注目,一方面只有约5% 的试点项目取得显著成功,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益;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其他项目的90% 则停滞不前,无法迈过测试阶段。MIT 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差距并不在于拥有最好的模型或最快的计算芯片,而是与工具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成功的案例是那些能够与真实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并能够随着时间改进的系统,而失败的则是试图将通用 AI 嵌入笨重流程中的项目。 尽管像 ChatGPT 和 Copilot 等通用工具已被80% 以上的公司尝试,并有近40% 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推广,但这些工具实际上主要提升了个人生产力,并未显著影响公司的利润表现。针对企业定制的平台...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coker安装(在线仓库),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