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重塑一切,基础设施焕发新生——专访 OpenInfra 基金会执行长 傅兰石 (Jonathan Bryce)
在 AI 技术全面加速的时代,开源基础设施迎来关键性整合——OpenInfra 基金会正式加入 Linux 基金会,这一举措显示开源操作系统、云平台与容器技术的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这不仅为全球数字基础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也为 AI 普及创造开放、可及的环境。
在 2025 年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China 大会期间,OSCHINA 专访了 OpenInfra 基金会执行长 Jonathan Bryce,深入了解此次整并背后的关键思考,以及 AI 与基础设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一、AI 是最大的基础设施使用者
Jonathan Bryce 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基础设施,它所需的资源超越以往任何科技应用。」从巨量存储空间、高速网络,到 CPU+GPU 混合架构,AI 对算力、资源分配与架构灵活性提出全新要求。
这也带来更高的透明度与治理挑战。Bryce 指出:「当新技术问世时,总会有企业想控制它,但我们相信开源才是确保公平与创新的方式。」他强调,未来每一位开发者都应该能够自由取得基础设施,构建属于自己的 AI 解决方案。
二、从 OpenStack 到 OpenInfra,再进一步融合 Linux
OpenStack 起源于 2010 年,由 NASA 与 Rackspace 联合开源,迅速打破公有与私有云的技术垄断。2020 年,OpenStack 基金会更名为 OpenInfra 基金会,触角拓展至边缘计算、安全容器等新兴领域。
如今,OpenInfra 基金会成为 Linux 基金会的一部分,Bryce 认为这是因应全球开源格局变化的重要布局。他说:「过去数年,开源项目面临更多安全与合规挑战,而 Linux 基金会在这方面具备成熟资源与经验。」
加入后,OpenInfra 仍保有自身的治理架构与预算安排,技术社区与项目运作保持独立。这样的模式不仅保留灵活性,也强化了跨基金会间的技术协作。
三、开源实践:从 AI 工作负载到数字主权
开源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由组合与快速创新。Bryce 分享多个来自全球的实际应用案例:越南 FPT 云服务使用 OpenStack 管理 GPU,提供 AI 训练平台;中国阿里云则采用 Kata Containers 实现容器安全隔离,结合云原生技术扩展 GPU 能力。
为协助企业部署 AI-ready 架构,OpenInfra 推出「开源基础设施蓝图」(Open Infrastructure Blueprint),整合 OpenStack、Linux、Kubernetes等组件,打造模块化、弹性化的解决方案。
除了技术创新,Bryce 特别提到「数字主权」的战略价值。他指出:「许多国家与企业愈加关注数据的储存位置与法律适用性,这促使欧洲等地掀起本地云服务热潮。」例如,法国九大银行集体采用 OpenStack 建构私有云,以保障数据掌控权。这些银行包括 Société Générale、BNP Paribas 等业界龙头,它们在考虑安全、合规与成本控制的前提下,选择以自有架构支持其内部运算与金融科技发展,成为欧洲推动数字主权的关键案例。
四、结语:打造人人可用的 AI 世界
Bryce 强调,真正的创新不该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我们的使命是确保开源基础设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 AI,参与技术发展。」
随着 OpenInfra 加入 Linux 基金会,全球开源社群正共同铺设一条让 AI 更加开放、安全与普及的道路。开源不只是工具,更是迈向数字民主的关键力量。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从 Python 演进探寻 AI 与云对编程语言的推动
作者:孤弋 引言 Python 作为当今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从 2008 年 Python 3.0 的发布到 2024 年 Python 3.13 的正式发布,以及 2025 年计划发布的 Python 3.14,十六年的演进过程不仅见证了编程语言技术的进步,更反映了整个软件行业的深刻变化。从人工智能的兴起到云计算的普及,从微服务架构的流行到开发者体验的重视,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着 Python 语言的持续发展。 近十六年版本演进图 先给下面这张图从版本发布的时间上先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 Python 3 从 2008 年推出,起初的核心目标是解决 Python 2 中积累的语言设计缺陷和一致性问题。以牺牲向前兼容为代价,来修复语言设计中的根本缺陷。其中包括字符串与编码的混乱、类型安全的不足、标准库的臃肿等。但是随着云计算、AI 等新兴技术的兴起,Python 3 逐渐开始追求更现代的编程风格和体验、更极致的性能等。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从编程风格、类库能力、性能优化、虚拟机技术、开发工具链等多个维度,阐明 Python 语言的各个版本间的能力变化,为大家呈现一个尽量完整的 Py...
- 下一篇
解码鸿蒙生态及核心技术+2025 HarmonyOS 创新赛,携手共创万物互联新未来
7月8日晚,一场聚焦HarmonyOS 应用开发的线上技术交流会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开源中国(OSCHINA)《数智漫谈》栏目主办,以“三步上手鸿蒙开发:工具·能力·进阶”为主题,旨在帮助开发者高效掌握鸿蒙应用开发核心技能,把握万物互联时代的创新机遇。 直播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关注,观看人次超过1.45万,全网累计曝光量达740万。 交流会上,三位来自鸿蒙生态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分享。 华为云HCDE、鸿蒙应用认证开发者姚圣伟介绍了鸿蒙操作系统的最新进展。截至 2025 年 6 月,鸿蒙生态设备突破 10 亿台,中国市场占有率 17%,超越 iOS 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 鸿蒙的核心能力包括分布式架构、跨端开发、AI集成等,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鸿蒙6.0 版本强化了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提供更高带宽、更低时延、更安全可靠的设备间通信能力,支持更流畅、更强大的多设备协同体验。 专家特别提到,相比 Web应用,鸿蒙元服务具备独特的核心优势。在用户体验上的提升,元服务实现了“原子化”场景渗透,无需打开完整载体,可直接嵌入系统场景(如负一屏卡片、日历提醒),实现 “服务找用户”,而 We...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Mario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