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AI 重塑一切,基础设施焕发新生——专访 OpenInfra 基金会执行长 傅兰石 (Jonathan Bryce)

日期:2025-07-11点击:11

 AI 技术全面加速的时代,开源基础设施迎来关键性整合——OpenInfra 基金会正式加入 Linux 基金会,这一举措显示开源操作系统、云平台与容器技术的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这不仅为全球数字基础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也为 AI 普及创造开放、可及的环境。

 2025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China 大会期间,OSCHINA 专访了 OpenInfra 基金会执行长 Jonathan Bryce,深入了解此次整并背后的关键思考,以及 AI 与基础设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一、AI 是最大的基础设施使用者

Jonathan Bryce 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基础设施,它所需的资源超越以往任何科技应用。」从巨量存储空间、高速网络,到 CPU+GPU 混合架构,AI 对算力、资源分配与架构灵活性提出全新要求。

这也带来更高的透明度与治理挑战。Bryce 指出:「当新技术问世时,总会有企业想控制它,但我们相信开源才是确保公平与创新的方式。」他强调,未来每一位开发者都应该能够自由取得基础设施,构建属于自己的 AI 解决方案。

二、从 OpenStack  OpenInfra,再进一步融合 Linux

OpenStack 起源于 2010 年,由 NASA  Rackspace 联合开源,迅速打破公有与私有云的技术垄断。2020 年,OpenStack 基金会更名为 OpenInfra 基金会,触角拓展至边缘计算、安全容器等新兴领域。

如今,OpenInfra 基金会成为 Linux 基金会的一部分,Bryce 认为这是因应全球开源格局变化的重要布局。他说:「过去数年,开源项目面临更多安全与合规挑战,而 Linux 基金会在这方面具备成熟资源与经验。」

加入后,OpenInfra 仍保有自身的治理架构与预算安排,技术社区与项目运作保持独立。这样的模式不仅保留灵活性,也强化了跨基金会间的技术协作。

三、开源实践:从 AI 工作负载到数字主权

开源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由组合与快速创新。Bryce 分享多个来自全球的实际应用案例:越南 FPT 云服务使用 OpenStack 管理 GPU,提供 AI 训练平台;中国阿里云则采用 Kata Containers 实现容器安全隔离,结合云原生技术扩展 GPU 能力。

为协助企业部署 AI-ready 架构,OpenInfra 推出「开源基础设施蓝图」(Open Infrastructure Blueprint),整合 OpenStackLinuxKubernetes等组件,打造模块化、弹性化的解决方案。

除了技术创新,Bryce 特别提到「数字主权」的战略价值。他指出:「许多国家与企业愈加关注数据的储存位置与法律适用性,这促使欧洲等地掀起本地云服务热潮。」例如,法国九大银行集体采用 OpenStack 建构私有云,以保障数据掌控权。这些银行包括 Société GénéraleBNP Paribas 等业界龙头,它们在考虑安全、合规与成本控制的前提下,选择以自有架构支持其内部运算与金融科技发展,成为欧洲推动数字主权的关键案例。

四、结语:打造人人可用的 AI 世界

Bryce 强调,真正的创新不该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我们的使命是确保开源基础设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 AI,参与技术发展。」

随着 OpenInfra 加入 Linux 基金会,全球开源社群正共同铺设一条让 AI 更加开放、安全与普及的道路。开源不只是工具,更是迈向数字民主的关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489239/blog/18684312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