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加速节:解读CDN的应用场景与产品价值
8月12日,全民加速节第二次直播中,阿里云CDN产品专家寒丰进行了《阿里云CDN产品解读》的主题分享,从CDN的趋势、变迁、价值三个方面来阐述思考,并对阿里云CDN产品的业务架构和价值进行解读。
当下,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的各个环节,线上流量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企业需要抢占的重要高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超过99%的用户都是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其中,APP分类占比的数据显示,在移动应用规模排行前四的APP类型包括游戏、日常工具、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类,这四大类就已经占据了57.9%,剩下的40%包括了像社交、教育等,这组数据也进一步验证说明了移动互联跟大众生活的息息相关。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材料显示:从2018年到2019年,网页总数是呈增长趋势的,动态网页的增长率是大于整体网页增长率,同时,下面还有一个数据是平均每个页面的字节数在在增长,反映到实际业务中,就是用户对智能的要求会更高,对于交互性实时性诉求更重,同时对整体的服务质量也要求也高了。动态交互的权重在不断地增加,用户交互体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
如何提高用户的交互?CDN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CDN绝大部分的能力是提高整个用户的交互流畅度,为终端的体验带来一个比较好的提升。
CDN服务的典型场景
CDN服务的几个典型场景如下:
首先,图文音视频基本上存在于所有的互联网业务之中,比如网站上的图片、短视频、长视频等,这些是互联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业务场景。
第二,边缘交互。比较常见的是边缘卸载,把加密的一些能力在CDN边缘做下沉,减少中心的消耗,降低中心成本的一个这种大量的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中心的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动态交互,当有些内容无法在边缘处理,这时候就涉及到边缘去跟中心做交互,这种就是典型的动态交互的业务场景,需要把终端的用户信息和中心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的交互,并且能够反应到给到终端用户。
第四,各个企业的业务场景不同,它有一些不是非标准化的协议的话,也需要在互联网中去分发,提升整个业务的交互性,这也需要CDN具备能够去支持非标业务的能力。
阿里云CDN产品发展史
阿里云CDN产品正式商用的是在2014年,它是发源于淘宝自建CDN,在内部使用成熟之后才走向市场的。在2015年,阿里云CDN的用户规模突破了10万,产品能力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在2015年,CDN在数据传输安全上进行了布局和突破。
随着互联网内容形态和交互形态的演进,动态交互要求不断变高,比如电子商务购物过程中的支付登陆类的场景诉求变大,在2016年,阿里云CDN对外开始提供动态交互的服务,帮助客户提高整个用户交互体验,同年,阿里云CDN也开放了部分全球的服务能力,开展了全球化布局。
在2017年,基于很多客户并没有去把业务内容拆分得很细的情况,CDN需要为他提供一站式的动静态内容加速服务,阿里云CDN衍生出全站加速产品,为了在整个的服务运营体系过程中,更好的去提供业务决策,也推出实时数据分析,让数据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在2018年,阿里云CDN上线支持了iPv6,并且在一些新的协议,如QUIC的支持上进行了技术尝试。
在2019年,阿里云CDN进一步释放边缘算力,发布了ER产品,让企业用户能够在CDN边缘节点上去执行自己的程序,让用户去自定义业务。
阿里云CDN产品业务架构图
自从阿里云CDN商业化至今,一直在进行场景化的探索,致力于覆盖到上述用户的全业务场景。上文所述的整个互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场景,反应到CDN之上的直观感知就是业务的变化,不同的业务其实有不同的流量带宽的体现。
阿里云CDN以场景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服务能力,在资源基座层面,可以提供多变灵活多变、弹性的资源,来应对业务需求;在行业差异化诉求层面,比如金融政务、传统企业、传媒、教育、游戏、医疗等等行业,有对于安全性、数据分发性等不同级别的要求,阿里云CDN可以根据边缘分发、加速传输、安全防护、自定义服务、性能优化、动态选路、iPv6、视频处理、边缘脚本、数据分析等等不同的产品能力进行组合,为行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方案。
阿里云CDN主要有三大产品价值
第一, 灵活
阿里云全球2800+节点,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OTb带宽储备。从覆盖率和节点数来看,产品更加接近用户的终端,对于加速网络的灵活度和切换度至关重要。从带宽的储备来看,如此充足的带宽储备也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业务的突发。
第二, 快速便捷
阿里云CDN产品可以在控制台上去实现自助开启。用户业务的开通、接入和使用的话,全自动自主操作,不需要其他的第三方的介入。真正的即开即用,在整个控制台上,用户也可以去根据业务诉求去开启和关闭,能够很快速的去反映到业务上。
第三, 个性化
企业业务是具备多样性的,需要根据他的业务自身情况来实现一些自定义的服务能力,甚至于说在根据他的具体的业务场景去制定它的业务形态,这在阿里云CDN产品上可以实现。比如自定义同步,这完全可以通过CDN控制台去快速的自助实现。
如何在边缘节点中去实现业务价值提升?
基于遍布全球的边缘节点资源,如何充分释放技术能力和算力,帮助客户提升价值是阿里云CDN一直在思考的方向。阿里云CDN通过可条件化、可编程化和可边缘化,基于业务多样性下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把业务与性能提升相互融合,实现交互体验的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让客户根据自己的业务去建立逻辑、去差异化处理,实现业务收效最大化。
对于一些老旧的业务,客户如果改动中心架构,可能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周期,而在CDN侧进行边缘优化,让边缘承载更多的中心的服务能力,让更个性化的一种这种服务的话,更贴近于自己的业务,即可达到效果最佳。
点击访问CDN全民加速节,观看完整视频回放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从单体到混乱的微服务,阿里云托管式服务网格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 | 王夕宁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参与阿里巴巴云原生文末留言互动,即有机会获得赠书福利! 在服务网格技术使用之前,为了更快更灵活地进行业务创新, 我们常常会把现有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 把单体应用程序分拆为分布式的微服务架构。通常来说, 在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变迁过程中, 最初都是面向代码库的模式。 对这些微服务治理的实现, 往往是以代码库的方式把这些服务治理的逻辑构建在应用程序本身中,这些代码库中包括了流量管理、熔断、重试、客户端负载均衡、安全以及可观测性等这样的一些功能。这些代码库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强, 版本也随之变更,因为版本不同导致的冲突问题处处可见。此外,库的版本一旦变更,即使你的应用逻辑并没有任何变化,整个应用也要随之全部变更。由此可见, 随着应用的增长和团队数量的增加,跨服务一致地使用这些服务治理功能会变得非常复杂。 服务治理的能力 Sidecar 化 通过把这些服务治理的能力 Sidecar 化,就能够把服务治理的能力与应用程序本身进行了解耦,可以较好地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同时这些 Sidecar 能力不需要依赖于某种特定技术框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向 Sidecar pr...
- 下一篇
从 1.9 到 1.11,聊聊 PyFlink 的核心功能演进(附 Demo 代码)
作者:程鹤群(军长),Apache Flink PMC整理:谢县东(Flink 社区志愿者) 摘要:本文由 Apache Flink PMC,阿里巴巴技术专家程鹤群分享,主要介绍 PyFlink 的核心功能及应用,分为以下四部分: PyFlink 的发展史。 PyFlink 的核心功能及原理。 PyFlink Demo 演示。 PyFlink 社区扶持计划。 Tips:点击文末链接可查看作者原版 PPT 及分享视频~ 1.PyFlink 的发展史 1.1、v1.8.x Flink 在 1.8 版本的时候就已经提供 Python API,只在 Datase/Stream 上提供支持。 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Table API 不支持 Python。 两套各自独立实现的一个 Python API。 底层实现是 JPython,JPython 无法支持 Python3.x。 1.2、v1.9.x 2019 年 8 月发布。 支持 Python Table API。 1.3、v1.10.x 2020 年 2 月发布。 提供了 Python UDF 的支持。 提供 UDF 的依赖管理。 1.4、...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