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f CEO Roy Li:打开物联网世界的创意大门?
在硅谷最著名的创业家,也是世界上最大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的文集《黑客与画家》中,他曾把优秀的程序员(文中他称之为“黑客”)比作画家。与画家一样,程序员在软件世界中实现创意,只是他们以代码而非画笔,来挥洒想象力。
在物联网时代,创意的实现却有些艰难。
在进行应用开发时,硬件知识的匮乏阻挡了大多数开发者进入这个领域。而勉强能够完成当下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人员,往往需要懂得嵌入式、硬件配置、运行环境等,技能点必须极其广泛,合适的人员很难找到不说,开发难度也很大。这与Paul Graham提到的能够实现无限想象力的“创作”距离很远。
当“黑客”们进军物联网领域时,这过程应当简单,便捷,而非冗杂,繁复。
“通过提供各类硬件设备的开发工具,减少交叉编译及降低内核开发包的要求,它简化了开发过程。”TechCrunch在评价物联网操作系统Ruff时这样说。这家公司刚刚获得了北京TechCrunch大会创业大赛的第一名,从国内外顶尖创投机构的总裁、合伙人评委的手中,获得了价值100万人民币的可转换贷款。
在最近的微软创新峰会上,Ruff还获得了2016最具投资价值奖。上周,在GiTC上,它也拿到了年度最佳技术创新奖。
记者联系到了CEO Roy Li,聊了聊物联网时代化繁为简的重要性,以及创意将给这个万亿级市场带来的可能性。
一个“黑客”的创意路径
和许多技术创业者不同,Ruff创始人Roy Li在网络世界中早已拥有了不小名气,在近年兴起的问答网站“知乎”上面,他有将近10万关注者。他的个人公众号被封掉两次后,新号仍旧有一批忠实读者。从网络安全到系统,他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度过了超过十年的时间。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他身处其中不断尝试,也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正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客”——那些在软件及硬件方面拥有知识,并且通过创新能力剖析系统的人。
这也是他在数年前就敏锐意识到了物联网平台上操作系统的可观未来的原因。
“做Ruff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执念”,Roy Li曾是诺基亚塞班系统OVI开放平台的负责人,在智能手机时代目睹了一个不够好用的操作系统对曾经的手机巨头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诺基亚曾经有70%的市场份额,开发者们当时一定都想在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和平台上开发。然而愤怒的小鸟、切水果都是在苹果上开发出来的,就是因为开发工具好用。”
“移动互联网这场仗已经打完了,没有机会再做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但物联网里还有这个机会,现在也正是最好的时候。”Roy说。
2014年,Ruff正式开始研发,目标是“成为物联网时代的Android”。
从最初的团队搭建,到引入先后两笔投资,Roy的考虑方向也代表着Ruff的未来发展路径。
团队方面,Roy选择了在开发者社区里拥有着天然影响力的伙伴。除了自己是网络安全技术专家,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以外,他找来了著有《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等多本著名技术书籍的周爱民担任结构师。周爱民也曾是盛大、豌豆荚、支付宝的架构师。Ruff的CTO郑烨则是Oracle Duke选择奖作品Moco创始人,也是前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
Ruff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极客邦,一个拥有许多开发者资源的天使投资方。这对于技术创业来说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它的附加价值大于投资的资金本身。
第二笔则是来自国内最大的PE景林资本的1200万人民币。虽然Ruff做的操作系统不像国内许多创业项目一样,需要“加速度”式地烧钱,然而它也的确需要一定研发成本。而景林资本提供的支持,可以让Ruff的团队稳步扩大。
有了Ruff,开发者到底怎么玩?
对于互联网行业之外的读者,Ruff所做的事情听起来一定很抽象。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它代表的正是将物联网开发“具象化”——将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物联网开发变得简便、易行。
Ruff将硬件接口抽象,屏蔽芯片架构与型号和板级资源的差异,为上层驱动层及应用层的软件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这样一来,应用开发者面对的就是纯粹的软件接口了。
也就是说,原来一个能够开发物联网应用的工程师的成长过程可能是:学习硬件知识,学习嵌入式开发,学习终端代码与前端代码等等。一个人需要同时考虑内存管理、硬件接口通信与用户体验。
现在则是:在Ruff提供的SDK中,用JavaScript写好应用逻辑。Boom,一切结束。
Ruff在软硬件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连通的桥梁,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更加开放与自由。
当软件开发者不再是被动将PM的想法“翻译”为代码,而是拥有了创作的自由与工具时,他们就会从一个机械的执行者变成创造者。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性能测试知多少---系统架构分析
之前有对性能需求进行过分析,那篇主要从项目业务、背景等角度如何抽丝剥茧的将项目的需求抽离出来。在我们进行需求的时候也需要对被测项目的架构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不了解被测系统的架构,那么在后期的性能分析与调优阶段将无从下手。 简单系统架构介绍 因为每个公司的业务不同,采用的技术,架构也都有很大不同。但不管怎么变动,但基本都在三层架构的基础上扩展与改进。 下面看一个基本的系统架构: 表示层: 表示层运行在客户终端上,运行java applet 程序,提供协议控制和用户界面,与系统用户实现直接交互,通过TCP/HTTP协议与业务层系统通信,向应用层系统发送请求报文,并接收应用层系统返回的回应报文。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实现核心业务逻辑服务。 应用服务器主要运行中间件系统,中间件系统系统作为一个容器来运行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前台发来的请求报文通过中间件传递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处理的过程中调用数据层的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将查询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应用软件处理完成后通过中间件系统返回给客户端。 在大型的系统中,可以对应用系统进行拆分,比如拆分成交易服务,查询服务;或者通过负载均衡技术...
- 下一篇
中国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实现量产
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军企业中科曙光29日在天津宣布,曙光星河云服务器系统正式量产。这是我国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的重大项目成果。 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聂华表示,曙光星河云服务器系统采用全新的国产设计体系架构,其正式量产标志着我国云计算产业从此拥有了安全可控的云服务器系统。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大数据、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更迭,也对云计算基础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更适合云应用的新型服务器系统。 在此背景下,由中科曙光领衔的“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项目组针对云计算大量应用呈现计算资源需求量低、并发访问量需求高及信息查询量大的特点,在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上实现了为云而生、亿级并发、安全可控三大突破,建立了以国产技术为核心的云服务器架构标准。 聂华介绍,曙光星河云服务器系统是面向云计算典型应用需求,性能功耗比和整体服务能力较传统架构服务器有显著提升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的新型服务器系统,可以完美解决传...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