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OpenStack,需要谨防“舍本逐末”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构建开放私有云系统,OpenStack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样是采用IT服务外包的方式,OpenStack的选型以及所需要的服务模式和用户以往所熟悉的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从而也注定了用户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OpenStack和传统方式有什么不同?
传统License购买方式,用户购买到的是软件使用权,最多就是入门级、专业级等版本上的差异,相同版本的软件之间没有差异,软件产品的升级按照开发商的节奏进行,变化相对缓慢。
OpenStack和传统软件的差异,除了源代码开放之外,开源社区汇聚了全世界的智力资源,每时每刻不断会有新的内容出现。如果把OpenStack比喻为一个金矿,那么这个金矿的特点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说,OpenStack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软件海洋,对于用户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购买整个海洋。
在OpenStack世界中,用户本身就是OpenStack的一部分。以互联网企业为例,企业使用OpenStack,同时也贡献OpenStack,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与互联网用户不同,传统企业级用户和开源社区之间隔着一个资源外包的服务商,如此一来,服务商能力以及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很显然,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中介层的性质不同,最终的效果完全不同。
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
作为服务提供商,OpenStack厂商最愿意表达的就是对于社区贡献的排名。在国内,个别厂商习惯使用Commits来作为社区贡献的度量,但实际上,Commits只是OpenStack社区12个指标之一,除此之外,还有Completed Blueprints、Lines of code、Resolved Bugs、Reviews等,其中Completed Blueprints是全球各大厂商最看重的。
OpenStack组织结构
除了这些指标之外,从组织形式上,OpenStack有白金、黄金和企业会员的区分;在项目上,也有Core Services和Big Tent(大帐篷)的差别。其中Core Services是社区技术委员会(TC)统一管理的项目,发行版使用广泛,投入厂家众多。而Big Tent 项目投入厂商分散,发行版应用相对较少,带有创新探索的性质。社区每个项目都有一个PTL和6~10个Core Member(核心开发)负责该项目的需求批准、代码检视、代码合入、环境维护、标准制定等工作。项目技术决议的生成,需要通过IRC线上会议和OpenStack-dev邮件进行,PTL、Core对项目任何改动有表决权,是技术控制象征。一个厂商在OpenStcak组织中地位、PTL、CM数量,水平高低立判。在OpenStack组织中,中国最具领先的企业当属华为,目前华为OpenStack黄金会员,2016年初荣获了董事席位,有4个项目PTL和20个核心开发者 (Core Member),为此华为投入600+研发工程师参与OpenStack项目,在美国、欧洲、以色列、中国建有8个研发中心。截止到2016年10月10日,华为在OpenStack社区新发布的Newton版本贡献,Completed Blueprints全球第6,Resolved Bugs全球第8,Reviews全球第7,Lines of Code全球第12,Commits全球第11。
OpenStack核心项目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将有助于合作伙伴的了解和判断。话语权的不同,厂商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不同。
硬实力之外
选择OpenStack服务提供商,除了指标和硬实力之外,厂商的经营理念也非常重要。众所周知,OpenStack开源社区版本并不是商用版本,投入商业使用,在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方面,必要的定制开发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根据设计场景的不同,不同厂商OpenStack发行版会有所不同。
对于用户来说,OpenStack发行版私有代码应该尽可能回馈社区,要保持和社区发展方向的一致,从而最大程度保护长远的利益。减少冲突、私有代码回馈社区,被社区认可、接纳就变得非常重要。厂商实力、影响力不同,其结果和方向的调整能力也不同。
OpenStack发行版厂商众多,各种OpenStack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证实各厂商部署的OpenStack平台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上具有互操作性,今年4月举办的奥斯汀峰会上,”Interop Challenge”倡议被正式提交到OpenStack基金会,并号召其他云厂商共同证明OpenStack云的互操作性。德国电信和华为作为首批厂商参与了”Interop Challenge”倡议,并在OpenStack巴塞罗那峰会上进行了现场演示,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是参与测试的唯一的国内厂商。今年10月份,华为还助力德国电信Open Telekom 通过了OpenStack互操作性测试,取得“OpenStack Powered”商标使用权。这意味只需编写一次,用户的应用程序即可在全球的OpenStack Powered的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上运行。
Openstack董事,华为Anni Lai发表“将OpenStack引入各行各业”的演讲
德国电信Open Telekom Cloud是欧洲第一个基于OpenStack的大规模、跨国公有云,它基于华为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其提供的IaaS服务让用户的IT更有弹性、更可靠、更具扩展性、更安全及更低的成本。作为核心引擎的华为FusionSphere是在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易用性、兼容性、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对OpenStack进行了功能增强和加固的结果。在10月25~28日,刚刚结束的巴塞罗那OpenStack第14届全球峰会(OpenStack Summit)上,华为与德国电信联合发布了《华为FusionSphere使能德国电信开放电信云》白皮书,同时华为还宣布参与英特尔公司的 “Clod for All”计划,与英特尔公司开展全球合作。
此前的今年9月,华为与Commvault、Veeam、Veritas等业界主流备份厂商基于OpenStack 数据保护项目构建数据保护服务标准,开放DPaaS方案。
类似华为这样的行为,不断投身到社区的活动中,推动甚至引领项目方向的发展,这对增强企业的硬实力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据了解,目前华为已经投入600+研发工程师参与OpenStack项目,并且在美国、欧洲、以色列、中国建有8个研发中心,在社区中设有4个项目PTL和20个核心开发者 (Core Member)。 作为OpenStack黄金会员,华为2016年初荣获了董事席位,也是惟一在24个董事席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
小结
传统企业级用户选择OpenStack,就是选择了开源。在开源的世界里,选择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在开源的世界里,保持开源的状态才是根本,任何固化的私有代码和服务不过是皮毛,舍本逐末,其结果将是后患无穷。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云计算发展促进IDC持续增长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高速增长带来了数以万亿级别的数据容量的爆发,催生了大数据产业的旺盛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大数据的应用前景之广阔已经毋庸置疑,也为IDC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国内网站巨头BAT和其他大中型网站凭借其拥有的丰富网络资源,纷纷布局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用以储存大量的后台数据。中国电信2009年成立“翼云计划”项目组,开始推进云计算部署;2011年正式对外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2012年正式推出云主机、云存储等系列天翼云计算产品,并且成立了云计算公司,集中运营中国电信全部的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在2014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期间宣布正式推出“移动云”产品,2015年底4G基站已经超过了100万,并将持续加大在移动宽带、智能终端和云计算方面的投入力度,力争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中国联通2016年初发布了...
- 下一篇
Mitaka:OpenStack迄今为止最成熟作品面世
美国时间4月7日,OpenStack社区发布了OpenStack的第13个版本——Mitaka,新版本聚焦于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终端用户体验。目前OpenStack在云构建领域已经成为了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软件,成为了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云平台选项,为企业应用优化和云原生软件开发架起了桥梁。此外,它们还是一个整合引擎,可以通过单独的一套API实现对裸机、虚拟机和容器编排框架的管理。 由来自293个组织的2,336名开发者、运营者和用户组成的国际化社区共同设计并创建了OpenStack Mitaka版本。随着OpenStack发布六周年的临近,该项目拥有一个成熟且稳定的内核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OpenStack社区近期的开发努力将在更大程度上聚焦于让软件的部署、管理和可扩展变得更加便捷。 简化可管理性 Mitaka版本包含了大量的改进,重点提升了云部署者和管理者日常使用的便携性。其中一个亮点是,通过引入附加的标准默认值和减少必须手动选择的选项数量,简化了对Nova计算服务的配置。由于将云网络身份管理功能的多个设置步骤——安装、运行、认证、分配令牌等整合成了一个步骤,Keysto...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