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本的 Android++ 在 GitHub 开源
支持在 Visual Studio 开发安卓应用的工具 Android++ 近日正式开源,源代码提供在软件作者 Justin Webb 的 Github 主页。
Android++ 是一个免费的 Visual Studio 扩展,支持在 Visual Studio 上开发和调试原生的 Android 应用,主要基于 NDK 的 C/C++ 应用。同时包括可订制的发布、资源管理以及集成了 Java 源码编译。
Justin Webb 在 Blog 上表示,过去有许多原因Android++ 导致无法开源,幸运的是现在终于可以开放 0.7.x 版本的代码。
Webb 认为,“即使是 Visual Studio 2015 Update 1 的 Android 支持,比起 Android++ 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要他觉得能提供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就会继续维护这个项目。
Android++ 主要为 C/C++ 项目(大多在游戏工业)提供帮助,所以它的各种优化方案和独特的方法还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分享的)。Webb 希望人们能在 Android++ 的源代码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分割线================================
文章转载自 开源中国社区[http://www.oschina.net]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谷歌应用商店曝 132 款恶意软件 但目标非安卓
据外媒报道,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近期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中发现了 132款恶意软件,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应用包含的恶意代码给用户下载的却是Windows 恶意软件,对Android平台并不起影响。 据了解,这132个App由7位开发者开发,已经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上架,这就意味着这些软件是通过了谷歌的相关审查,也或许是存在漏洞。安全人员对这些应用解析后发现,这些应用部署了Android Webview静态HTML页面,但是却暗藏能够连接到存在恶意行为域名的IFrame。只要用户不小心在应用程序中点击了页面,就会链接域名下载恶意软件。 当然,下载的都是针对Windows平台的恶意软件,对Android设备根本不起作用,因此安全公司推测可能是开发者使用了盗版Windows系统所致。但这并不能排除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恶意软件传播方式,只不过针对的人群是开发者罢了。 当前Palo Alto Networks已经将该发现上报给了谷歌安全团队,这132款应用目前已经从Play Store中下架。 本文来自开源中国社区 [http://www.oschina...
- 下一篇
Android 的全盘加密容易破解
使用高通芯片的Android设备存在多个漏洞,攻击者很容易从锁定的设备中提取出加密密钥,然后用超级电脑或其它专门设备进行暴力破解。Google和高通发表声明称漏洞已经修复,但研究人员估计,37%的Android企业用户没有打上补丁。漏洞存在于高通ARM处理器的安全功能TrustZone中,以色列独立安全研究人员Gal Beniamini已经释出了漏洞利用代码,利用TrustZone的两个漏洞(编号CVE-2015-6639 和CVE-2016-2431)提取出磁盘加密密钥。漏洞补丁已经释出,但Beniamini指出,已经修复的Android设备可以回滚到未修复状态。高通发言人声称,该公司的平台支持反回滚机制,能阻止设备安装旧的软件版本。 文章转载自 开源中国社区[http://www.oschina.net]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Mario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