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
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景梳理过去一年AI标准化最新进展。
《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标准推进计划2025年的一项重要成果。该报告立足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全景,系统分析国际标准组织和主要经济体标准化行动,研判标准加快提速、互操作性与负责任的发展态势,剖析技术迭代超前、产业链条复杂、治理理念差异、南方国家缺位等挑战,提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标准发展建议。
报告强调,全球合作是构建包容、互联、可持续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关键路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组织、政府、产业界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持续推动负责任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与落实。
报告指出,在生成式AI、大模型与智能体快速落地的背景下,国际标准组织、主要经济体与产业巨头正把“负责任、可互操作”列为头号工程,标准制定节奏显著加快;其中,中国机构与企业已从“跟跑”转向“并跑”乃至“领跑”,在数据治理、安全治理、数字人、大模型评测等关键领域连续输出“中国方案”。
-
欧盟《人工智能法》8月全面生效,CEN-CENELEC同步发布15项“协调标准”,高风险AI系统合规验证首次实现“一站式”对标。
-
美国NIST将《AI风险管理框架》升级为测试、评估、验证与确认(TEVV)配套标准零草案,预计2026年形成ISO/IEC兼容的跨域测试基准。
-
中国国务院8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2026年前新制定50项以上国家标准、参与20项以上国际标准;强制性国标《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已配套6项实践指南,率先为AIGC内容安全划出红线。
报告同时提醒,全球118个南方国家仍处AI治理讨论“缺席”状态,算力、数据与人才短板导致其只能被动接受欧美规则。金砖国家、东盟、非盟正通过区域联盟争取更多话语权:2025年《金砖国家AI治理宣言》明确主张联合国框架下的多元共治;东盟发布《负责任AI路线图(2025-2030)》,把技能、公平、治理、合作列为四大支柱。
点击下载:《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