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美国升级“关键软件”出口管制,开源生态面临地缘政治冲击

日期:2025-10-17点击:3

10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首次将“所有关键软件”纳入出口管制范围,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防护、身份认证等7大类技术领域。此次管制不仅针对商业软件,更将开源软件纳入监管框架,引发全球开发者社区高度关注。

开源软件为何被波及?

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若开源软件具备“关键软件”属性(如涉及加密、网络控制或供应链安全),即使代码公开可获取,仍需遵守出口许可要求。例如:

  • Apache基金会明确声明,其软件通过美国服务器分发,受EAR管辖;
  • Linux内核虽由全球开发者协作,但因Linux基金会注册于美国且分发服务器位于境内,同样面临管制风险;
  • Android系统(Apache 2.0许可证)虽名义上开源,但美国政府可依据EAR限制其对中国企业的使用。

专家指出,美国此举旨在通过技术供应链切断中国获取关键软件能力的路径,开源社区的“无国界”特性被地缘政治重新定义。

中国信创与工业软件迎机遇

管制升级倒逼中国加速软件国产化进程。政策层面,国家设定2027年为全面替代完成节点,党政信创专项资金已到位,行业信创从金融、电信扩展至能源、交通等领域。市场层面:

  • 基础软件:统信UOS、麒麟OS等国产操作系统加速适配,用友BIP等企业服务软件实现全栈信创化;
  • 工业软件:EDA(华大九天)、CAD(中望软件)、PLC(东土科技)等领域国产化率显著提升,部分核心系统已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 生态建设:用友BIP联合3900+ISV伙伴、1100+专业服务商构建信创生态链,覆盖20+行业大类。

企业应对策略与挑战

  1. 合规审查:企业需排查开源组件来源,避免使用受管制技术(如加密模块);
  2. 多元化布局:引入非美开源项目(如Rust语言、欧洲开发的数据库),降低单一技术依赖;
  3. 法律支持:借助专业机构评估出口管制分类编号(ECCNs),规避违规风险。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国产数据库在金融核心系统替代中面临性能、生态兼容性难题,Oracle等海外产品的深厚积累形成替代壁垒。此外,多数国产软件基于开源技术二次开发,自主可控能力需进一步验证。

全球开源生态的反思

此次事件暴露了开源软件的地缘政治脆弱性。Apache、Linux等项目的美国背景使其成为管制工具,开发者需重新评估技术选型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呼吁:“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生态,避免将国家数字安全寄托于他国法律框架。”

当前,中美科技竞争已从硬件延伸至软件领域,开源社区的“自由共享”理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信创产业能否在压力下实现技术突围,将成为全球软件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

 

原文链接:https://www.oschina.net/news/377922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