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翟佳:在中国,做世界的 Pulsar

日期:2025-08-15点击:18

在用微信发消息的时候,你是否想像过,点发送按钮的瞬间,信息就从手机出发,经由服务中心,流向朋友的手机。来来回回之间,无数这样的信息持续传递,便汇聚成一条条消息流。

可是,每天有十多亿用户打开微信,如此庞大的信息流,怎么保证不出错呢?

其实,在服务中心内部,有一个关键的东西在发挥作用,那就是消息流中间件,这些中间件集群协同运作,负责解决海量消息的存储、排序、调度问题,所以这些消息能够快速、安全、准确、稳定地送达。即便在亿万人同时发消息的高峰期,系统也依然井井有条,不会拥堵混乱。

不只是微信——从滴滴的实时派单、12306 的抢票队列,到银行秒级支付通知,甚至工厂里千台设备的运行数据同步,背后都是消息流中间件在支撑。

市面上的消息流中间件众多, Apache Pulsar 凭借存算分离架构和云原生设计,越来越受关注。

翟佳做的就是 Pulsar 的生意,这是他的第三次创业旅程。成立谙流科技的第一天,就定下方向:要坚持做中国的社区,做中国的公司。在中国打好根基后,才能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如此笃定,如此清晰。

不久前,在一场创业者活动上,大家让翟佳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他给出了一个简单却少有人能做到的回答:“我专注一个开源项目十年了。”

翟佳

迁往美国?不,留在中国!

2023 年,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StreamNative 和许多跨国科技公司一样面临着抉择:中国团队是解散,还是整体迁往美国?

StreamNative 是一家基于开源项目 Pulsar 做商业化的公司,此时发展如日中天。不过,StreamNative 希望塑造更“美国化”的形象,以迎合北美客户和投资人的期待。但对翟佳和中国团队的几位技术骨干而言,这意味着放弃他们最熟悉、也最看重的本土战场。

“这关乎职业生涯,也关乎家庭。”翟佳回忆当时的纠结。作为联合创始人,翟佳已经为这家公司奋斗了近五年。

而与 Pulsar 结缘,还要更早。

那是在 2015 年,翟佳还只是存储巨头 EMC 北京研发中心的一个工程师。彼时,云原生浪潮初起, 公司正在构建融合流计算与存储的云原生方案。在对比了 Kafka 等多种 MQ 之后,Pulsar 表现出的企业级能力让他们眼前一亮。此前,业内曾认为消息流领域的技术已经固化了,尤其在海外市场,Kafka 和 Tibco 已经一统天下。直到 Pulsar 的出现,像一条鲶鱼打破了这种认知。

存储与计算分离的架构设计,让 Pulsar 特别适合在云原生环境中运行。而存算绑定的 Kafka 并不能满足企业级服务的场景。尤其在面临严重硬件错误或者节点故障的情况下,Kafka 读写的延迟并不可控,而 Pulsar 能保证读写延迟在几毫秒内,服务质量可预期。

不过两年时间,翟佳就从 Pulsar 使用者成为深度贡献者, 之后在 2019 年,与 Pulsar 创始团队成员郭斯杰共同创立 StreamNative,并且进展顺利,不久,就在零销售人员的情况下积累了几十家全球客户,而且基本都是海外客户。

当时没有人能想到会有二选一的这一天。

翟佳最终决定留在中国。既不解散,也不迁往美国,而是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

2024 年元旦那天,翟佳作为联合创始人兼 CEO,带领一支20人左右的中国核心团队,创立了谙流科技。这是他围绕 Pulsar 的第三次创业旅程,却也是最不同的一次——立足中国市场、走人民币路线。

翟佳相信中国的社区基础和市场潜力:“中国有全球最活跃的 Pulsar 社区,有腾讯、华为、快手和小红书这样的大公司在贡献代码,更有对开源包容的客户群体。”

中国还有大量数据规模极大、服务质量要求极致的场景,比如腾讯的交易数据、小红书的社交爆发、快手的短视频流量……这些场景对消息流中间件的需求远超海外,且更加严苛。

市场空间足够大, 但一定要聚焦

相比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消息流中间件的市场份额要小得多,但它仍是各软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件。所以翟佳认为,消息流的全球市场足够大。至少对当前没有太多竞争对手的谙流科技来说,足够大。

但市场空间从来不是成功的保证。

2017年,翟佳在他的第一次创业旅程中就遭遇了多线作战的困境。Streamlio 公司同时推进多个开源项目,精力分散,商业化举步维艰。“计算、数据传输、存储,公司都有涉及。尽管在工程师看来这很不错,天天接触新技术,加班加点写代码,一步步完善功能、解决问题,过得很充实。”但结果很残酷:无论在社区发展、用户认可度,亦或者是商业化上,都不如意。

失败的教训很深刻,这让翟佳意识到,必须要聚焦。

因此,在 2019 年,他与 Pulsar 社区伙伴郭斯杰二次创业,聚焦 Pulsar,在服务腾讯计费平台、华为终端等高要求场景实现了突破。

一次失败,一次成功,就这样验证了翟佳的想法:业务聚焦以后,在获取用户以及价值宣导上,更有成效。“这是一个逐渐聚焦的过程:从多个开源产品到聚焦一个开源产品(Pulsar),再到聚焦到一个市场,最后到聚焦到一个产品的使用模式。”翟佳总结道。

这种策略延续到谙流科技,基于 Pulsar 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私有化部署产品。

谙流科技之所以选择私有化部署这条路,是因为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

海外企业偏向公有云托管,中国企业更青睐私有化部署。翟佳介绍,国内客户,尤其是金融、电信和制造业企业,对数据不丢失、快速故障恢复和合规性有极高要求。比如半导体制造企业的 MES 系统一旦宕机,可能导致生产线上的晶圆报废,损失巨大。而社区版 Pulsar 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谙流科技基于 Pulsar 打造了 ASP 平台,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国产化适配,强化私有化部署下的易用性与可管理性。

与此同时,大型金融企业和央企对合规、监管和运维也有更高标准,谙流科技对 Pulsar 进行了强化,例如打通各种健全认证的体系、开发与审计复核系统对接的功能,确保交易日志满足监管要求。此外,还引入了监控系统,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某头部证券公司是我们的一个早期客户,其部署的 Pulsar 系统已稳定运行三年,系统零故障,业务零中断,直接验证了服务的高可用性。”翟佳表示 。

当前,Kafka 仍然在消息流处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方便国内大量用户从 Kafka 迁移至 Pulsar,翟佳等人在协议兼容这块做了大量工作,客户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即可平滑切换。

在谙流科技的 ASP 平台,这些能力都变成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

这条路是通的。在当前投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谙流科技成功实现自我造血。

成立一年多来,团队规模保持在20人左右,服务中国银联、浦发银行、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十余家头部客户,收入已能覆盖运营成本。今年 2 月,谙流科技还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开源社区建设、产品研发以及商业化落地。

未来:AI 浪潮与 Pulsar 演进

翟佳透露,自 2022年开始,Pulsar 就已进入平台稳定期,社区工作重心从功能扩张转向系统优化。在这一两年间,新功能的开发速度明显放缓,谙流科技及社区核心成员(包括众多 Committer 和 PMC 成员)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系统稳定运行保障,以及用户体验优化——包括改进用户引导机制和交互设计,同时强化既有功能。

随着 AI 热潮席卷全球,Pulsar 也在探索新的应用场景。社区正在讨论如何将消息流中间件的功能适配到 AI 场景下。

翟佳解释,在分布式系统架构中,消息流中间件(如 Pulsar)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削峰填谷机制解决系统间处理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腾讯计费平台为例,当突发性高并发用户请求直接冲击后端服务时,长链路处理极易导致失败,而引入消息流中间件后,通过异步处理和请求持久化,既能保障服务健壮性,又将系统间复杂的 M×N 耦合关系简化为 M+N 的连接模式。

在 AI 场景里,类似的诉求也很多。比如和大模型对话时,用户通过网页发请求,但模型可能要“想”很久,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缓冲层,先把请求接住,等后端处理完再把结果返回,解耦前端和后端。实际上,从数据输入、RAG 检索到多业务模型协同,各环节不同的处理速度都需要消息流中间件来缓存中间状态和数据。此外,Pulsar 社区还在探索作为 AI Agent 的上下文存储或记忆(memory)载体。

在翟佳眼里,这都是“消息流中间件(比如Pulsar)在传统场景里的老本行,现在只是针对 AI 的特点做了适配”。

“Pulsar 在 AI 时代的技术迭代与其在云原生时代的崛起类似。好的技术都是在实际使用中慢慢打磨出来的。大家先尝试各种方案,然后通过实践摸索出最佳实现方式,最后形成行业标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技术演进过程。”翟佳对 Pulsar 的未来充满信心:凭借技术优势和社区基础,它迟早会在消息流中间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当 AI 浪潮席卷而来,能接住这场技术革命的,或许就是像翟佳这样十年专注一个方向的人。技术会变,但专业精神永不过时。

原文链接:https://my.oschina.net/u/3859945/blog/18688371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