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GitHub 告别独立时代,Gitee 12 年坚守开启 AI 新程

日期:2025-08-14点击:42

深圳北科大厦,几位外国客人,专注地盯着屏幕上 Gitee 的实操演示,不时还向一旁的中国工程师询问功能细节,转眼一小时过去——这一幕发生在 2018 年 10 月开源中国的深圳办公室,来访者正是 GitHub 的前两任 CEO :Nat Friedman 与 Thomas Dohmke 。

而如今,这两位熟人走了,开源中国仍在,开启 AI 新程......

 

GitHub 两任 CEO 的东方足迹

2018 年 10 月,在中国开源年会 COSCon'18 的活动现场,开源中国 COO 徐勇(现任开源中国 CEO )第一次见到了 Nat Friedman 。“衣着随意,一看就是程序员”,是徐勇对这位 GitHub 掌门人的第一印象。

可能是身处一个圈子的好感,徐勇与 Nat Friedman 在第二天讨论中国开源生态的闭门会上,聊得格外投机。当 Nat Friedman 得知开源中国也有一款类似 GitHub 的软件后,顿时来了兴趣,当即便和徐勇约定了第二天开源中国拜访,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那是 2018 年的一个凉爽的上午,一高一矮两个老外走进了开源中国办公室。徐勇回忆,上午十点,Nat Friedman 一行就来了。寒暄一阵之后,徐勇作为东道主,向 Nat Friedman 一行讲解起了当时的 Gitee 。

“ Nat 大高个儿嘛,看屏幕就比较费劲,全程都是勾着腰。但看得出,他对 Gitee 很感兴趣,特别是一些功能上的创新——或者说,是中国的开发者市场。

彼时,开源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引发全球瞩目:GitHub 被微软以 75 亿美元全资收购。GitHub 作为全球最知名中立的开源协作平台,被科技巨头收购之后该何去何从?Nat Friedman 被任命为 CEO 未来又有何动作?外界众说纷纭。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Nat Friedman 官宣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并没有出现在 GitHub 的办公室,反而是来到了中国,特别是出现在了开源中国的办公室一起观摩 Gitee 的演示

拜访的最后,Nat Friedman 团队其中一人向徐勇递出了名片,直白地问:“如果我们出钱收购,开源中国卖不卖?” 此人,正是当时 GitHub 的 CTO,也就是后来的第二任 CEO 的 Thomas Dohmke。

对此,徐勇内心坚定,但周全考虑并没有明确拒绝。而在这次深圳会面不久,微软全球 CEO Satya Nadella 来华,又特地安排了与开源中国马越(现开源中国董事长)的会面,依旧提及收购事宜。

面对行业巨头抛来的橄榄枝,开源中国始终坚定选择独立发展。徐勇后来回忆道:“虽然 2018 年,开源中国也处于业务转型的阵痛期,在资本市场四处化缘,但将本土唯一的代码托管平台拱手让人,中国未来的开源生态又谈何自强呢Gitee 得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路。

正如 Gitee 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致敬 GitHub ,但绝不照搬,始终聚焦“开发者为本”,走出一条贴合中国开发者需求的特色之路。

 

2 个人,7 年,“他们都离开了”,我们依然前行

2025 年 8 月 11 日,一则消息震动全球开发者社区:GitHub CEO Thomas Dohmke 宣布辞职,而 GitHub 将结束独立运营,整体并入微软 CoreAI 部门,且微软不再为其寻找新 CEO。

Thomas Dohmke 在内部邮件中提及:如今 GitHub 已有超过 10 亿个代码库与分支,开发者数量突破 1.5 亿,以及 Copilot 持续引领蓬勃发展的 AI 市场,拥有 2000 万用户不断增长......

如此成绩的背后,是微软与 GitHub 以开放的方式续写开源生态的共生故事:

  • 开源开放上,微软开源 WSL (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打破了 Windows 与 Linux 长期以来的生态壁垒,成为连接千万开发者的技术桥梁;

  • GitHub 产品功能上,开放地收购了 NPM 等工具厂商,使得 Actions 能力变强。GitHub Actions 于微软时期推出,甚至免费私有仓库也是在微软时期才开始提供;

  • 数据开放,GitHub 上的公开数据,成为开发者打磨工具、挖掘趋势、创造新方案的 “原始素材库”。而在大模型时代,无数聚焦代码生成、漏洞检测、自动化开发的大模型与工具,正是以 GitHub 的公开数据为训练基底;

对开发者生态来说,“开放”是微软收购 GitHub 之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并且以这样的开放实现了众多创举,其中就有 Copilot 。

2021 年,随着生成式 AI 的崛起,微软与 OpenAI 合作推出 GitHub Copilot ,正式开启 AI 编程时代。如今,Copilot 从代码补全工具,发展成拥有 Copilot Chat&Voice 的对话式编程助手,再到能审查与修复代码、用GitHub Spark 构建全栈应用的多模态智能体系统,

但,乱世何妨缺英豪?尽管 GitHub Copilot 算是第一个在 AI 编程领域颠覆大家认知的产品,但过去这一年多,微软一定也意识到:在这波 AI 编程浪潮下,旗下的 GitHub 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影响力,而 Copilot 则更多地是在给旁人做嫁衣。

正如开源中国 CTO 红薯评价:“不仅是 GitHub 还包括 VSCode 。GitHub 的价值体现在其不止有 1.5 亿用户和 10 亿仓库上,还有巨大的流量和用户惯性。但很明显,很多人已经不买 Copilot 的账了,说得更夸张一点就是 GitHub 在 AI 编程时代一开始的首发到现在暂时落后。微软希望改变现在的这个局面,其核心思路不再 GitHub+AI ,而是 All In AI。

结合微软与 GitHub 目前遇到的危机,曾经的“开放”,也步入“缩紧”。相较于 GitHub 在巨头体系下的战略调整,Gitee 的发展路径始终聚焦 “开发者为本”。没有大厂的资金狂投,却凭借 “草根” 式的坚韧,筑牢了中国开源创新的基础设施;没有急于追逐全球扩张,却深耕本土土壤,让每一个功能都贴合中国开发者的工作场景。这种扎根本土的坚守,让 Gitee 在开源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开源中国 12 年坚守,开启 AI 新程

看到卸任的新闻,回顾 Nat Friedman 、 Thomas Dohmke 与开源中国 2018 年的这段缘分,不禁令人唏嘘。7 年时间,他们已经离开这一变动让不少人感慨开源平台的命运流转,而在中国,另一个名字却始终稳健前行 —— Gitee 正以扎根本土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属于中国开源的独特篇章。

如今的 Gitee ,依托对中国开发者协作习惯的深刻理解,已进化为一站式软件工程平台,支撑起  1350w+ 开发者36w+ 企业、2000+ 高校的高效协作从代码托管到项目管理,再到 DevOps 工具链,Gitee 的每一迭代升级都紧扣本土开发者的真实需求 —— 让每一行代码,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下,AI 浪潮席卷全球,软件开发正迎来智能化变革。面对这一时代呼唤,开源中国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开启 AI 新程,推出面向开发者、终端用户与产业场景的 AI 应用共创平台——模力方舟( ai.gitee.com )。

模力方舟以全栈技术能力降低 AI 应用门槛,构建三大核心体系:技术基座通过多模态模型库、国产化算力优化和智能调度实现 “模型即服务”,配合低代码工具链加速开发;服务体系覆盖全链路商业化支持,提供安全合规的存储认证系统与企业级私有部署方案,推动金融、工业等垂直领域快速落地;开放生态通过 AI 审核分级、开发者收益倾斜和算力补贴机制,形成 "开发 - 反馈 - 迭代" 的创新闭环。

100层高楼已完成90层,模力方舟建立在OSChina与Gitee之上

12 载的坚守,有心酸、亦光荣!在中国这片开源生态的土地上,其实并没有如微软这样的顶级大厂,于资金上的猛烈加持,更多是如 Gitee 、模力方舟这样的“草根”搭台,一步一个脚印,深耕本土土壤,肩负起了中国软件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筑牢了中国开源创新的

过去十二年,Gitee 以学习为起点,在开源路上步步扎实;未来,Gitee 将以模力方舟为支点,在 AI 工程的新赛道上持续创新。从软件工程平台到 AI 工程平台,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 “全心全意为开发者服务” 的初心。

在开源与 AI 交织的新远征中,Gitee 将继续扎根本土、拥抱世界,以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之路,为全球开发者贡献属于中国的开源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806939/blog/18688139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