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只有能力门槛,没有性别门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 STEM 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全球女性研究人员仅占 29.3%,不到三分之一。这说明了,在技术这一行业中,男女比例存在显著的不平衡。从学校教育到职场环境,女性在技术相关岗位上的比例远低于男性。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反映在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中,即认为某些职业更适合男性。
3 月 8 日,在开源中国 OSCHINA 的直播节目《数智漫谈》上, 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祝欣蓉却表示,技术领域是没有性别门槛的。“我们今天虽然是在讨论女性话题,但对我来说,只有能力的门槛。无论是在底层研发还是项目管理等工作中,关键在于个人的能力与贡献,而非其性别。”
(微信扫码,查看直播回放)
PingCAP 首席技术专家缪翎也发表了一样的看法:“主要还是看能力,无论是争取项目还是沟通工作,都与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无关。”
祝欣蓉发现,不少女学生找工作时,大部分都倾向于选测试或前端岗位。“好像自然而然就往这方向走。但只要她们来问我,如果我觉得她技术不错,我一定建议她先往后端走——先做后端,之后再转前端或运营都更容易。但如果你先做销售,再想转回技术岗就比较难了。”
祝欣蓉也表示,这和技术岗的高强度特性有关。“大家总说技术岗要大量熬夜、消耗精力,可能有些女性年龄大了就撑不住。”为此,她也提出建议,要锻炼身体,体力好了才能干高强度工作、拿更高工资。但绝对不是说女性只能做测试岗、运营岗。
祝欣蓉鼓励女性不要让他人或社会的偏见定义自己的能力范围。“我们自己不要先给自己定义——你心里一旦认定了,社会更会强化这种偏见。我反复跟女同学强调:别自我设限!”
“一定要主动争取机会。摒弃‘女性是弱势群体’的自我设限,准确定位自身价值——机会往往属于敢于争取的人。就像工作中发现机遇时,主动与领导沟通远比自我纠结有效,真正困难的是突破‘敢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心理障碍。”资深前端工程师彭雪梅表示。
虽然技术领域目前仍由男性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无法在此领域取得成功。彭雪梅分享了她主动争取机会的经历:“当时公司项目架构存在问题,恰逢新项目启动,我敏锐抓住了这个契机。周五先找主管沟通,系统梳理了现存架构的问题根源:包括原班人马的搭建规则、技术标准等核心信息。明确表达接手架构优化的意愿后,主管同意周一详谈。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我迅速搭建出简易版新架构模型。周一的跨部门会议上,拿着这套方案与团队深入探讨可行性和实施计划,最终成功争取到主导权。”
其实在这之前,她完全没有主动争取的意识。直到某天突然意识到:重复性工作正在消磨成长性,加上所谓的 "35 岁危机" 焦虑,才顿悟必须主动创造提升会,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对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缪翎认为,要保持自信,略带盲目也没关系,“毕竟作为职场新人,你完全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再者要勇敢些,我指的勇敢是不计较得失、不困于顾虑,朝着心仪方向全力冲刺。这适用于所有人,不必刻意区分性别。”
“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持续精进,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祝欣蓉建议女性应该更加主动地表达自我,争取发言权和领导地位。希望更多人认识到,技术行业的进入门槛只有能力要求,而不涉及性别限制。
之前有姐妹聊到,有些技术群以男性开发者为主,聊天内容不太适合参与,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交流群,欢迎进来唠唠嗑~
【数智漫谈】
OSCHINA 视频号直播畅聊栏目【数智漫谈】,每期一个技术话题,三五位专家围坐,各抒己见,畅聊开源。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行业前沿、最热门的技术话题、最有趣的开源项目、最犀利的思想交锋。如果你手上也有新点子、好项目,想要跟同行交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讲坛随时开放~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ClickHouse CPU 100%的问题排查与优化
背景 最近我们收到用户反馈,Sentry Web 无法正常刷数据,过一会儿又好了。经过初步排查,发现问题根源在于 ClickHouse 的 CPU 使用率居高不下,甚至达到了 100%,导致系统性能瓶颈。以下是我们对问题的详细分析、解决过程以及后续优化的总结,希望对遇到类似问题的团队有所帮助。 问题现象 从用户的反馈来看,Sentry Web 数据无法及时刷新,表现为页面加载缓慢甚至无响应。通过监控仪表盘,我们注意到 ClickHouse 的 CPU 使用率异常高,长时间维持在 90%-100% 之间,且 24 小时内变化不明显(如下图所示)。 上图显示,CPU 使用率波动在 90%-100% 之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凌晨流量较低的预期的流量波动规律不符。通常情况下,凌晨流量减少时,CPU 使用率应该随之下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让我们初步判断,CPU 高负载可能与流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 原因分析 为了找到 CPU 打满的根本原因,我们从多个维度展开了排查。 1. CPU 使用率趋势与流量无关的初步判断 通过观察 24 小时的 CPU 使用率趋势,我们发现其波动幅...
- 下一篇
万字长文解答:除了问答,大模型还有什么用?
OSCHINA 编辑部【OSC有问必答】栏目,每周一会,聚焦开发者提出的实际问题,邀请行业专家、技术大咖或资深开发者进行深度剖析和解答,人话版呈现开发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欢迎各位开发者说出你最关心的技术难题,也欢迎资深开发er、行业专家、学者大咖们自荐! 交流可添加微信:JunoHsu1122 本期我们聚焦的核心问题是:除了问答,大模型还有什么用? 大模型的对话功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大众惊艳一次,但是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中却常常“翻车”,导致开发者与企业既惊叹于大模型理解自然语言、生成代码或报告的效率,又深陷于其面对真实业务场景时暴露的局限性。这种矛盾折射出技术理想与产业现实之间的鸿沟。 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智能体、模型微调、垂域大模型、大模型与现有技术栈融合等等,都是业界正在探索的解决方式。 OSCHINA 邀请邀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田野做客【有问必答】,拆解大模型使用方法论,从不同行业场景下的大模型选择与使用原理,到智能体实践探讨,希望能为各位开发者找到更好的大模型使用方法。 本文的最后,田野博士页分享了对开发者个人技能树更新的建议。欢迎各位开发者留言分享你的大模型技术栈学习进度...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Mario游戏-低调大师作品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2048小游戏-低调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