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详情

集群“脑裂”问题

日期:2024-10-15点击:167

一、定义

“脑裂”问题,就是指在同一个集群中的不同节点,对集群的状态有了不同理解。体现在集群中不同的节点对于master的选择出现了分歧,出现了多个master竞争

二、“脑裂“问题剖析

(一)“脑裂”问题成因

  • 网络问题

    集群间的网络延迟导致一些节点访问不到master,认为master挂掉了从而选举出新的master,并对master上的分片和副本标红,分配新的主分片,如ES集群、Redis集群等。

  • 节点负载

    主节点的角色既为master又为data,访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停止响应造成大面积延迟,此时其他节点得不到主节点的响应认为主节点挂掉了,会重新选取主节点,如ES集群,Redis集群等

  • 内存回收

    data节点进程占用的内存较大,引发大规模内存回收,造成进程失去响应,如ES集群、Zookeeper集群、Redis集群。

(二)“脑裂”问题后果

  • 数据不完整性(同时读写共享资源,导致数据损坏)。
  • 服务异常(共享资源被瓜分,服务起不来,如zookeeper集群)。

三、“脑裂”问题解决办法

“脑裂”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解决,分布式集群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加以解决。

  1. 增加节点数:增加集群节点的数量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建议将节点数量至少设置为3个及以上。
  2. 配置合适的心跳时间和超时时间:如Nacos Server中心跳时间和超时时间的设置,对避免脑裂问题非常重要。建议将心跳时间设置为默认的5秒,并将超时时间设置为心跳时间的3倍以上。
  3. 合理配置负载均衡策略:应该使用合适的负载均衡策略,确保请求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集群的各个节点上。建议采用轮询算法或加权轮询算法等负载均衡算法。
  4. 合理配置集群网络:如在Zookeeper集群中,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质量对避免脑裂问题非常重要。建议使用高性能、低延迟的网络设备和线路,并在网络中实现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
  5. 合理配置选举算法:如在Zookeeper集群中在进行主节点选举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建议选择合适的算法,例如FastLeaderElection算法。
  6. 使用分布式锁:如在Zookeeper集群中,可以使用分布式锁来控制资源的访问,确保数据一致性。常用的分布式锁有Curator、Redis等。
  7. 部署多个数据中心:如果应用需要在多个地理位置上运行,可以考虑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部署多个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复制和同步。这样即使某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其他数据中心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脑裂”问题通常是发生在节点间不能通信情况下,集群可能会分裂出多个leader的小集群。如何避免“脑裂”问题,其只要核心思想都是在leader选举的时候,需要半数投票通过才能选举成为leader,即公式:节点投票数>总节点数/2。集群采用奇数节点是因为奇数个最高效和节省资源。

四、问题延伸

  1. 若Nacos采用持久节点模式(CP原则)此场景下会产生“脑裂”问题吗?
  2. zookeeper集群会产生脑裂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zookeeper遵循的是CP原则,当集群中过半数节点不可用时,即使leader节点仍然存活,整个集群也是无法对外提供服务,leader此时会进入looking状态;另外2个follower节点会选举出新的leader;当原leader网络恢复正常时,会转为follower角色;

原文链接:https://my.oschina.net/VILLE/blog/16325197
关注公众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扫描即可查看该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