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昇腾CANN内存复用技术,降低网络内存占用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深度解读昇腾CANN内存复用技术,降低网络内存占用》,作者: 昇腾CANN。
随着大模型的兴起,神经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对内存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高,如何降低AI算法的内存占用成为AI计算领域降成本提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降低AI算法内存占用的主要技术有内存复用(Memory Reuse)、重算(Recompute)、内存交换(Memory Swap)、控制执行序(Topo优化)等,其中内存复用是应用最广泛的内存优化技术,该技术可在不影响网络执行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内存占用,结合Topo优化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占用,且对执行性能影响也较小。
静态shape的神经网络在基于计算图模式执行时,由于具备计算图的全局视角,可以较完整地记录和管理全局内存及生命周期信息,GE(Graph Engine)图引擎基于业界常规的内存优化技术,借助全图视角对内存复用算法进行了更好的寻优处理,同时进行了Topo排序优化降低网络内存理论最小值,从而更有效地降低网络内存占用。
1 内存复用技术
1.1 常规内存复用技术
如下图所示有一个简单的网络,经过Topo排序后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D,每个节点的输出内存都可以用这个ID来表达生命周期。
其中“生命周期”是指内存从分配到释放的时间段,用拓扑排序序号来表示,在复用处理过程中,生命周期没有重叠的才能复用。
“内存复用”是指按照生命周期和内存大小,把不冲突的内存重复使用,来降低网络内存占用。内存复用算法主要有Binary block复用和Max block复用两种,两种复用算法原理类似,唯一差别是block的大小规划有差异。这里的“block”是指内存复用时的虚拟内存块,并不是真正的内存。
内存占用的“理论最小值”计算方式为:按照内存使用顺序,在每个节点生命周期开始加上内存大小,生命周期结束减去内存大小,不考虑内存碎片和空洞等浪费问题,理论计算得到的内存占用最小值。如下图所示,内存占用的理论最小值为4608,但是如果不做内存复用,总内存大小为8704。
原始网络内存需求示例图:
内存复用处理的主要步骤:
1、获取内存复用block的Range值
Max block算法取所有内存大小的最大值作为Range,此例为[4096],Binary block算法会按规则生成多个Range,此例为[1024,2048,4096]。
2、Reuse处理
按照拓扑排序进行内存分配和复用,Max block复用算法block大小都一样,只要生命周期满足要求就可以复用,Binary block复用算法block大小不同,要生命周期和block大小同时满足要求才可以复用。
3、Resize处理
复用处理时block大小一般都比实际分配的内存大,resize的作用就是根据复用结果把block大小改成合适的大小并做512字节对齐。
下面以Max block算法为例介绍原始内存复用技术的实现原理,Range为[4096],因此所有block大小都为4096。Max block算法内存复用示例图如下所示:
Reuse处理:按照网络节点顺序进行内存复用。内存分配时的block大小都是4096,标号为A、C、E的内存可以复用,而标号是B、D的内存由于生命周期存在交叉,无法复用。所以复用后得到3个block。
Resize处理:按照block中实际节点内存大小进行压缩。复用完成后每个block取所有节点的内存最大值作为该block最终内存大小,如block1最大的是E,最终大小为4096,block2只有一个B最终大小为2048,block3为512,最后所有block的大小累加就是复用后的总内存大小。如下图所示,复用后总内存大小为6656。
1.2 GE内存复用优化技术
Max block算法进行内存复用时,要求所有block大小都是block Range,即网络节点的内存最大值4096,所以即使实际仅需要较小的内存也要按照最大值进行内存分配,存在一定的内存浪费。Binary block算法虽然对block大小进行了细化,但是要在一定大小范围内的节点才会复用,内存较大和内存较小都无法复用,也会影响内存复用的效果,存在内存浪费的弊端。
因此,GE采用了一种更极致的内存空间复用优化技术。一级复用时只把相同大小的内存复用在一起得到一组block,二级复用时把block按照从大到小排序,顺序取后面一个block,如果生命周期不重叠和当前block进行合并,否则不做处理,以此类推进行多级递归判断,最后把未被合并的block大小进行累加就是最终内存大小,由于大block合并多个小block,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内存占用。
一级复用处理:按照实际大小进行复用,不同大小的block不复用在一起,因此AC可以复用,AE大小不同无法复用,复用后示例如下图所示。
一级复用处理后得到4个block(比原有节点数减少了一个,此例比较简单,实际网络中block的数量可以比节点数减少一个数量级),然后根据网络节点生命周期获取block的生命周期。block生命周期示例图如下所示:
然后把block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级复用处理:把排序后的大block和小block依次进行合并处理,一个大block可以合并多个小block。
- block4生命周期为[5,6],block2的生命周期为[2,4],生命周期不重叠,可以和block2进行合并,起始地址对齐。
- block1生命周期为[1,4],和block4生命周期不重叠,但是和block2重叠,因此摆放在block2的右侧,起始地址为block2的结束地址。
- block3生命周期为[4,5],和block4重叠,不能和block4合并,因此只能摆放在block4的右侧。
- 最终得到复用后的内存大小为4608(4096+512),和理论最小值一致,没有任何浪费。
block合并示例图如下所示:
1.3 GE内存复用优化效果
GE的内存复用优化主要有以下优点:
- 提高内存复用率,减少内存占用
解决不同大小内存之间的组合复用问题,可以把一块大内存切分成多块小内存进行二次复用,进一步提高内存复用率,减少内存占用。
- 降低复用算法耗时
先按节点内存实际大小和生命周期进行一级复用,减少二级复用时的block个数(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有效减少二级复用算法耗时。
从16个实际网络模型的测试结果看,采用GE内存复用优化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网络内存,单Stream大部分场景可逼近理论最小值,而处理耗时也较短,如下图所示。
较好的内存复用效果主要得益于GE计算图模式有全局的内存大小和生命周期信息,能够让复用算法进行更好的寻优处理;而单算子模式下,由于算法无法预测内存大小,生命周期也没有全局信息,会导致内存空洞和碎片问题,无法将内存复用做到极致,大部分场景内存占用只能做到理论最小值的1.2倍以内。相同网络图模式内存占用会比单算子模式更少,例如,相同的网络下,若单算子模式需要15.14G,图模式只需要13.8G,内存占用可降低9%左右。
2 Topo优化技术
2.1 常规Topo技术
内存复用优化技术主要解决如何逼近理论最小值的问题(一个网络在确定的Topo排序下都有一个理论最小值),而改变Topo排序可以进一步降低理论最小值的下限。业界常用的Topo排序算法有BFS,DFS,逆DFS,在不同的图结构下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常规排序算法没有考虑内存相关因素。常规Topo技术示例如下图所示:
如上网络结果所示,DFS选择左侧分支先排序时,如图10中的“优先排序左侧分支”,会导致B的内存生命周期较长[2,6],无法和C,D内存复用。DFS选择右侧分支先排序时,如图10中的“优先排序右侧分支”,B的内存生命周期是[5,6],可以和C,D内存进行复用,但是又会导致A内存的生命周期变长由[1,3]变为[1,5],因此常规Topo排序算法无法做出针对内存的最优选择,最后复用后内存大小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2.2 GE Topo优化技术
GE针对Topo技术进行了优化,首先做常规Topo排序,然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处理,结合内存策略把某些节点的排序重新调整,从而确保调整后内存大小是可以降低的。其中一个优化策略就是把输入是长生命周期的节点向后移动,移动到排序最靠前的一个输出节点前。
长生命周期内存的判断规则:
- 固定规则,根据类型判断,如果某节点的输入是Variable、Constant、Const类型,或者不做复用的Data、RefData类型,则此节点可向后移动,因为这些类型的节点内存本身不做复用,所以节点向后排不影响内存生命周期。
- 动态规则,根据Topo排序结果进行判断,排序完成后,理论上可以计算出某节点的输入节点内存的最大生命周期,标记为L1,然后寻找本节点的输出内存的最小生命周期,标记为L2,如果L1 > L2,则可以将本节点移动到L2前。
如下图所示,假设节点A是Variable类型,则可以将节点B移动到输出节点F的前面,进行排序优化。
2.3 GE Topo优化效果
做了Topo优化后,降低了网络的内存理论最小值,最后内存复用后的大小会进一步下降,如下是几个网络的实际测试结果。
3 更多介绍
GE内存复用技术的相关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后续技术分享。如需获取更多学习资源请登录昇腾社区。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ELB Ingress网关助力云原生应用轻松管理流量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ELB Ingress网关助力云原生应用轻松管理流量》,作者:云容器大未来。 背景 通常情况下,K8s集群的容器网络平面和外部网络是隔离的,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到集群内部的容器业务,如何为容器提供并管理统一的外部流量入口?社区提供的常见方式是使用Nodeport Service,Loadbalancer Service,Ingress等K8s资源对象来暴露集群内部的容器原生应用。Service对象提供了四层负载均衡能力,Ingress对象则提供了面向应用层访问(HTTP/HTTPS等)的七层负载均衡能力。 而随着云原生架构在企业内的普遍落地,容器作为云原生微服务应用的载体,需要面对更多挑战,如面对微服务的复杂组网,业务请求在云服务之间转发往往需要做源地址转换而导致流量分发损耗;游戏类、电商抢购类等业务在短时间内会进行频繁扩缩容,必须应对高并发的网络流量;网关入口流量应对互联网的安全攻击,如灰产、异常流量,需提供流量安全防护能力;此外,支持更加复杂的路由规则配置、多种应用层协议(HTTP、HTTPS、GRPC等)、应用蓝绿发布、流量可观测性等七层高级转发能力也逐渐成...
- 下一篇
OurBMC社区SIG建设进展(3月-6月)
为更好地推动社区技术发展,打造以技术为核心的开源 BMC 根社区,OurBMC 社区围绕开发者关注的软硬件适配、产业化落地等方向成立了多个 SIG,针对特定或多个技术主题成立不同组,按照不同 SIG 进行组织管理。所有 SIG 均平等开放,欢迎大家加入 SIG 并参与贡献。 社区 SIG 列表:https://www.ourbmc.cn/#/SigList 概况 当前已完成 OurBMC 社区产品 V1.0.0 版本的发布,软硬件适配 SIG 下的各仓库配合社区产品的发布生成了各自对应的版本,同时在 V1.0.0 的基础上进行推进。此外,标准化与测试 SIG、产业化落地 SIG 和硬件方案 SIG 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SIG工作进展及安排 1. 软硬件适配 SIG (1)bmc-openbmc 1)共推送12个PR,其中合入11个PR,一个还在评审中,主要包括: 集成Phytium IPMI OEM命令,支持多通道IPMB通信 新增支持SMBios的Redfish接口特性 添加GPIO管理器、实体管理器、状态监控器对飞腾服务器BMC卡的适配 网页显示飞腾平台定义的PostCode状...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SpringBoot2初体验,简单认识spring boot2并且搭建基础工程
- CentOS8安装Docker,最新的服务器搭配容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