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RISC-V 可期
2023年,长期被冠以“低端”帽子的RISC-V架构,终于实现了高端化过程中的两个“小目标”:一个是单核性能走高,可与ARM Cortex-A7对标;另一个是应用场景拓展到PC领域,首台搭载RISC-V架构的笔记本电脑面世。
如此势头下, 2024年RISC-V的发展似乎“一片坦途”。
在数据中心市场“掘金”
为了实现“高端化”转型,RISC-V架构设计企业在持续尝试将市场拓展到对算力、稳定性等指标要求更高的领域。2023年,业界推出多个面向数据中心的RISC-V产品,其中包括算能科技流片业内首颗RISC-V服务器芯片SG2042、赛昉科技推出的超大规模总线IP“昉·星链-700”及256核RISC-V众核IP子系统平台。
在数据中心领域,当前涌现了多家剑指服务器CPU的RISC-V初创公司。赛昉科技董事长兼CEO徐滔认为,不只是服务器CPU,“数据中心”市场可谓遍地是黄金,BMC芯片、存储芯片、AI加速器、DPU等都可以用RISC-V来做。“我认为, 2024年将有多款不同类型的RISC-V芯片在数据中心场景中量产落地。”徐滔向《中国电子报》表示。
此外,还有多家RISC-V 厂商设计的 “大芯片”有流片可能,其中包括Ventana的192核、4nm的RISC-V服务器CPU——Veyron V2,Tenstorrent的3nm AI & CPU Chiplets——Grendel等,它们都有机会在2024年流片。
赶上“AI特快”
“人工智能是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兴技术中最重要的类别,该类应用需要新型的编程模型、新型的SoC以及新型的系统,我们看到RISC-V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SiFive 企业营销与业务开发资深副总裁刚至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刚至坚认为,RISC-V提供了一个奇妙的、共享的生态系统, 一个AI编程环境以及开发新软件的环境,随着性能、可定制化能力不断提升,RISC-V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人工智能主导的新兴市场中,其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中心、汽车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高端SoC可商用
在深度数智总裁卜祥敏看来,2024年最关键的是SoC可商用产品的落地。
“2023年我们做了一年基于RISC-V的整体解决方案,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SoC芯片与真正的可商业化落地之间还有不少距离。”卜祥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2023年深度数智推出了基于RISC-V架构的笔记本电脑。2024年,我们计划和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同推出搭载新一代基于RISC-V架构设计的SoC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
2023年,谷歌与安卓宣布支持RISC-V生态。卜祥敏表示,这将推动RISC-V的生态系统走向完善。更加完备的生态系统,将有助于提升RISC-V在桌面、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可用性。
徐滔认为,垂直整合是RISC-V处理器在高端市场落地的有效方式。“垂直整合,即通过应用定义芯片。RISC-V在商业上标准开放、技术上架构灵活,厂商可以更好地根据应用需求设计芯片。高端应用定义芯片,更能释放垂直整合的价值,这也是RISC-V最大的机会。”徐滔表示。
软件生态加速建设
2023年6月,全球RISC-V软件生态计划RISE(RISC-V Software Ecosystem)组织成立。该计划由谷歌、英特尔、高通、联发科、Andes、平头哥、Rivos、SiFive、Ventana、三星、英伟达、Imagination等共13家产业巨头共同发起的,旨在协助RISC-V国际基金会共同加速RISC-V商用软件生态建设。它的成立,标志着RISC-V软件生态从纯开源主导、基金会主导进入商业化主导、全球大规模共建的时代。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RISC-V得到Debian和OpenEuler两大开源操作系统社区的官方主线支持,加之RISE组织成立,头部软硬件企业正式加入RISC-V生态,2024年RISC-V软件生态将加速建设。
武延军认为,2024年,市面上将会在2023年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再次出现RISC-V标志性高性能处理器,服务器软件生态规模化适配正式开启。开源开放和全球协作理念,使得RISC-V开发者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芯片架构师 Jim Keller:英伟达的 CUDA 不是护城河,是沼泽
曾从事 x86、Arm、MISC 和 RISC-V 处理器研究的芯片架构师 Jim Keller 批评了英伟达的 CUDA 架构和软件技术栈,他认为 CUDA 是英伟达的沼泽而非护城河。 “CUDA 是沼泽,而不是护城河。x86 也是一片沼泽。[…] CUDA 并不美好,它是通过一次堆积一件东西来构建的。” https://twitter.com/jimkxa/status/1758943525662769498 他指出,就连英伟达本身也有多个专用软件包,出于性能原因,这些软件包依赖于开源框架。 就像x86一样,CUDA在保持软件和硬件向后兼容性的同时逐渐增加了功能。这确保英伟达的平台完整且向后兼容,但它影响了性能并使程序开发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很多开源软件开发框架可以比CUDA更高效地使用。 Jim Keller 写道:“基本上没有人编写 CUDA,如果你确实编写 CUDA,它可能不会很快。[...] Triton、Tensor RT、Neon 和 Mojo 的存在是有充分理由的。” 甚至英伟达本身也有不完全依赖 CUDA 的工具。例如,Triton Inference Server...
- 下一篇
2023 年度 Rust 调查报告
2023 年度 Rust 调查报告现已出炉,基于 2023 年 12 月 18 日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期间进行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问卷共收到 11950 份回复,其中 9710 份完成了所有问题。 参与情况 参与调查的开发者来自世界各地,最多的是美国(22%),其次是德国(12%)、中国(6%)、英国 (6%)、法国 (6) %)、加拿大(3%)、俄罗斯(3%)、荷兰(3%)、日本(3%)和波兰(3%)。92.7% 的受访者更趋向于采用英语交流技术主题,相较 2022 年的 93% 略有下降;中文是第二选择,占比为 6.1%( 2022 年为 7%)。 Rust 使用情况 有 93% 的受访者称自己是 Rust 用户,其中 49% 的人每天(或几乎每天)都会使用 Rust,相较上一年小幅增加 2 个百分点。在没有使用 Rust 的用户中,31% 的人表示主要原因时使用 Rust 有难度;67% 的人表示他们还没有机会优先学习 Rust,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46% 的受访者表示其不再使用 Rust 的原因在于“无法控制的因素”(比 2022 年减少了 1 个百分点),31...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