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AQS中的condition源码原理
摘要:condition用于显式的等待通知,等待过程可以挂起并释放锁,唤醒后重新拿到锁。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AQS中的condition源码原理详细分析》,作者:breakDawn。
condition的用法
condition用于显式的等待通知,等待过程可以挂起并释放锁,唤醒后重新拿到锁。
和直接用lock\unlock去做等待通知的区别在于,lock是不会释放锁的,但是利用的condition的await则可以,且唤醒后会自动重新拿回锁。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 public void condition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 if(xxxx)判断不满足条件,等待,释放锁 condition.await();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conditionSignal()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 做完事情了,通知condition上等待的开始抢占 condition.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也提供了一些支持中断、支持超时的等待方法
condition 和 object.wait/notify的区别
- object的wait依赖sync, 只能最多有一个等待队列。 而通过newCondition可以制造多个等待队列
- wait不支持中断,而condition支持
- condition支持等待特定时间
condition原理分析
超大原理流程图
- await(), 简单来讲就是把当前线程放入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然后调用LockSupport.park拉起线程。如果被其他线程通过signal唤醒,则放入同步队列中竞争锁,竞争成功则返回,否则继续竞争。
- signal方法,就是拿到condition的等待队列头节点,用cas修改节点状态,改成功则唤醒线程。但有可能被别人抢先,所以需要cas操作。
代码结构部分:
Lock提供了newCondition接口给外部锁调用
而newCondition()返回的Condition是一个接口
这个接口的实现类是ConditionObject,放在AQS抽象类的内部类中
原理实现部分
等待队列
- 每个condition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等待队列
- 每次调用condition.await, 就插入到等待队列尾部
- 等待队列插入封装线程的节点时不需要在尾部CAS, 因为必须先获取锁,才能调用await,因此不用CAS竞争
- 每个Lock只有一个同步队列(用于lock()时阻塞和竞争用), 但是可能会有多个等待队列(用于condition的await)
等待过程
- 添加线程到condition的等待队列尾部
- 释放占用的锁,并唤醒同步队列的后继节点
- 此时肯定不在aqs的同步队列中了, 用park方法进入阻塞状态
- 被唤醒,唤醒时可能是通过sign()被人放入了同步队列, 也可能是被中断唤醒,因此要做checkInterruptWhileWaiting检查看是否继续, 如果同意继续,就继续睡眠,直到进入同步队列
- 尝试acquireQueued竞争和抢占state同步状态
- 退出前,顺带用unlinkCancelledWaiters清理已经不是CONDITION状态的等待队列节点
public final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添加本线程到等待队列尾部 Node node = addConditionWaiter(); // 释放锁,唤醒同步队列中的后继节点 int savedState = fullyRelease(node); int interruptMode = 0; // 如果已经在同步队列中了,说明被成功sign唤醒 while (!isOnSyncQueue(node)) { // 阻塞挂起 LockSupport.park(this); // 确认是否需要中断时就退出 if ((interruptMode = checkInterruptWhileWaiting(node)) != 0) break; } // 在同步队列中,那就按同步队列的规则在队列中用CAS竞争同步状态 if (acquireQueued(node, savedState) && interruptMode != THROW_IE) interruptMode = REINTERRUPT; // 清理已经不是CONDITION状态的等待队列节点 if (node.nextWaiter != null) unlinkCancelledWaiters(); if (interruptMode != 0) reportInterruptAfterWait(interruptMode); }
唤醒过程signal()
1.检查调用signal时,是否当前线程获取了锁,不是则抛异常
if (!isHeldExclusively())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2.获取condition队列中的第一个等待节点
Node first = firstWaiter; if (first != null) doSignal(first);
3.用CAS清除CONDITION状态
if (!node.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CONDITION, 0)) return false;
4.调用AQS的enq(firstWaitNode),将这个节点放入到同步队列的队尾(需要CAS支撑?因为可能是共享的,即使获取了锁也需要竞争)
Node p = enq(node);
5.移动入同步队列成功后(可能经历了几次CAS),再用unpark方法唤醒,那个线程就进入了上面代码中Park之后的部分了
int ws = p.waitStatus; if (ws > 0 || !p.compareAndSetWaitStatus(ws, Node.SIGNAL)) LockSupport.unpark(node.thread);
6.如果是signalAll方法,则等待队列中每个节点都执行一次signal方法,全部移入同步队列中并唤醒(唤醒后他们很可能还会因为抢不到资源而阻塞,但队列位置不同了,也无法再通过sign唤醒了)
do { Node next = first.nextWaiter; first.nextWaiter = null; transferForSignal(first); first = next; } while (first != null);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ModelBox姿态匹配:抖抖手动动脚勤做深呼吸
摘要:本案例使用Windows版本的ModelBox SDK进行二次开发,主要是针对姿态匹配案例开发实践。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姿态匹配:抖抖手动动脚勤做深呼吸》,作者:吴小鱼。 在之前发布的AI说ModelBox推理真的高效吗一文中,我们使用双阶段单人人体关键点检测作为案例对比测试了ModelBox的性能。作为一个性能测试案例我们只是简单的将检测到的关键点画在原图上,并未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昨晚做梦,梦到关键点检测案例哭诉大材小用为何对它弃之不理明明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愧疚之下连夜写了这篇动手动脚的案例 ,最终效果如下: 画面左上角随机绘制一个标准姿势,同时检测用户的姿态与标准姿势进行相似性比对,得分绘制在画面中央。如果得分超过阈值,则视为姿态一致,将更新下一个标准姿势。 本案例使用Windows版本的ModelBox SDK进行二次开发。如果对此还不熟悉,请先阅读ModelBox端云协同AI开发套件(Windows)开发环境篇,如果对ModelBox AI应用开发感兴趣,欢迎参加我们的ModelBox实战营。 工程目录 本案例是在single_human_pose应用基础上修改而...
- 下一篇
3层结构+7大特点,带你认识华为云IoTEdge
摘要:华为云IoTEdge三层架构联合打造的IoT边缘平台功能,持续为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带来价值。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IoTEdge学习笔记】华为云IoT边缘功能特点及价值》,作者:华为IoT云服务 。 IoT边缘是一组软件产品,包含云服务、边缘运行时软件、边缘模块应用,将云端能力快速拓展至边缘,提供数据采集、低时延自治、云边协同、边缘计算等能力,在园区、城市、工业等边缘常见场景,作为数据源切入点,解决客户对设备上云、本地计算、数据预处理等诉求。 华为云IoT边缘IoTEdge分为端、云、边三层架构,这三层架构各司其职: 设备端:靠近客户现场的设备,可以通过边缘节点的数据采集能力,就近接入边缘节点,从而实现设备的管理、智能控制、数据治理。 边缘节:IoT边缘软件部署在网关或服务器上,纳管为边缘节点,节点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采集、预处理、数据流转、路由转发,同时边缘侧提供应用托管、边缘计算等功能,方便业务本地自治、业务扩展。 云端:云端控制台具备对边缘节点的监控管理,通过云边协同通道下发配置,执行应用远程部署升级,数据路由转发上云等能力。 三层架构联合打造的IoT边缘平台功能,持...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