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正准备为 Linux 提供 Windows 用户所没有的 “超能力”
英特尔计划在 Linux 内核 5.17 中引入一个特殊的变化,可以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更新系统固件。
去年发现的几个安全漏洞,使得系统管理员很难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迅速修补系统。
如果能做出一些改进,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更新一些关键组件以提高安全/性能呢?
英特尔旨在通过其新的 PFRUT(平台固件运行时更新和遥测Platform Firmware Runtime Update and Telemetry)驱动程序来实现这一目标。
英特尔计划在 Linux 内核 5.17 中提供 PFRUT
虽然 Linux 内核 5.16 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发布,不过英特尔的目标是将这一新的功能合并到即将发布的 Linux 内核 5.17 稳定版。
但是,它究竟是什么?
有了 PFRUT 驱动,特定组件(或系统固件)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更新,而不需要重新启动。
最初,英特尔倾向于将其称为“无缝更新”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最近被添加到 Linux 电源管理的 linux-next 分支中的 Linux 内核提交,他们可能会继续使用一个厂商中立的名字,即 pfrut_driver。
顺便说一句,linux-next 分支代表着这些变化将进入下一个 Linux 内核稳定版(5.17)。
在技术上,这个 提交 对该变化的解释如下:
- 用户应该提供 EFI 封包,并通过将该封包写入设备的特殊文件以将其传递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在特定的 ACPI 平台固件运行时更新ACPI Platform Firmware Runtime Update设备(INTC1080)的 ACPI _DSM 方法的帮助下,将封包传输到平台固件,而实际的固件更新是由平台固件中的低级管理模式代码进行的。
就像人们通常期望的那样,这应该可以消除停机时间,可以对解决任何安全和性能改进的固件进行基本更新。而且,系统固件更新可以很容易地直接通过操作系统(这里是 Linux)进行。
正如其中一个 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的 PDF 文件 中强调的那样,驱动程序的遥测部分是为了 “从 MM 中检索日志信息,以进行监控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请注意,这只有在 Linux 系统和英特尔芯片上才能实现。
考虑到当你需要修补系统固件以抵御安全问题时,等待系统上的任务完成不是一种理想状况,这种能力的增加应该是非常方便的。
这是为 Linux 桌面或服务器准备的吗?
该改进主要是为服务器专用硬件量身定做的。
英特尔的官方文件指出,这是为具有高服务水平协议(SLA)的系统准备的,这种 SLA 需要尽量减少重启。
然而,这对拥有企业级系统的特定桌面用户群应该也是有用的。
虽然这可能不是桌面 Linux 发行版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它可能是改善用户体验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开始。特别是对于热衷于保持系统固件更新而不严重干扰其工作的用户。
这也应该可以引入更多类型的更新的可能性,当涉及到 BIOS 或 UEFI 时,可以由操作系统而不是主板处理。
这不仅限于为你的桌面配置服务器级别的硬件的 Linux 桌面用户。
虽然目前只限于 Linux 系统,但这也应该很快可以用于 Windows 和其他操作系统。
你对英特尔推出的这一变化有何看法?你认为这是对系统固件更新处理方式的一个重大改进吗?
欢迎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刘寿永:openEuler将着力四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底座
openEuler的研发立项在2010年前后,那时openEuler还是华为的商用系统,正式的名称是EulerOS。由于EulerOS一直低调行事,导致openEuler在2019年年底开源后并没有获得太多来自大众的关注。 2020 年,openEuler 的开源社区开始爆发式增长,社区的开发者从 1000 多人增长到 6000 多人,SIG 组的数量从 40 多个增加到 89 个,软件仓库的数量也达到 8000 多个,下载使用遍及全球 54 个国家、1000 个城市,下载量高达 25 万次。到今年 9 月,openEuler 的商业发行版已经销售超过 30 万套。 伴随着openEuler生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关注openEuler的进展。 今天51CTO邀请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Euler项目组技术委员会成员、中科创达首席架构师 刘寿永,一起走近openEuler生态,了解openEuler生态、未来的规划以及开发者和企业在openEuler生态中的机会。 #videoid{height:350px} @media (max-width: 767px){ #...
- 下一篇
推荐物联网项目中采用时序数据库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应用的普及,越来越非互联网、业务系统的数据被采集、记录和存储。 很多系统开发者熟悉的是 Oracle、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像 Redis 这样的键值数据库,于是在物联网应用、制造业数字化应用中也延续了相似的数据库选型。 这样做得好处很直接,产品熟悉,技术难度可控,开发工期可控。但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推移,该方案面临的性能挑战越来越大,而且在业务开发中会面临很多相似的查询、统计需求需要实现。 为什么呢?我们再审视一下物联网数据、制造业数据的特点。 首先,数据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三列,时间、标签、值; 第二,数据生成大多具有稳定的节奏,不存在或者与一般互联网应用那样的波峰波谷; 第三,数据很少更新,更多的是一次写,多次查询; 第四,数据量极其巨大,同时对于存储成本又很敏感; 第五,数据分析统计中很重要的维度之一是时间; …… 以上这些特点和我们熟悉的交易类数据有很明显的不同。虽然用关系型数据库可以存储和管理,但没有很好地利用对于数据的理解。 如果能选择针对这类数据特点的专用数据库,则会让很多技术难点得到化解,而且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数据库行业中,...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