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永:openEuler将着力四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底座
openEuler的研发立项在2010年前后,那时openEuler还是华为的商用系统,正式的名称是EulerOS。由于EulerOS一直低调行事,导致openEuler在2019年年底开源后并没有获得太多来自大众的关注。
2020 年,openEuler 的开源社区开始爆发式增长,社区的开发者从 1000 多人增长到 6000 多人,SIG 组的数量从 40 多个增加到 89 个,软件仓库的数量也达到 8000 多个,下载使用遍及全球 54 个国家、1000 个城市,下载量高达 25 万次。到今年 9 月,openEuler 的商业发行版已经销售超过 30 万套。
伴随着openEuler生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关注openEuler的进展。
今天51CTO邀请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Euler项目组技术委员会成员、中科创达首席架构师 刘寿永,一起走近openEuler生态,了解openEuler生态、未来的规划以及开发者和企业在openEuler生态中的机会。
以下为不改变原意的采访整理。
Q:近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汇是“数字经济”。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1上说道: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openEuler作为“数字经济生态底座”的组成部分,它有怎样的能力来承接这么重大的任务的呢?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分类(2021)》的文件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的生态底座,之所以能被称作底座,是因为它是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设施,所有的数据,通信,交易(我们传统所讲的IT,CT,OT等)都必须有这个底座做保障,那这个底座是什么?当仁不让的是操作系统,脱离了操作系统,数字世界是不存在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数字经济,因为操作系统是保障数字经济有效运行的最基础的部分,你的微信离开操作系统能运行吗?如果不能运行,那你的微信支付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
openEuler扮演的正是数字经济底座的重要位置,openEuler不是某一个操作系统,它已经成为培养操作系统的土壤,不仅仅可以长出适用于服务服务器,云计算的操作系统,也能长出适用于边缘,嵌入式等操作系统,而且能长出树枝,树叶,来丰富整个操作系统生态。从而能够带动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发展。
Q:openEuler在目标领域中有怎样的技术先进性?希望给这些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达成什么样的愿景?
从整体上来讲的话,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运营技术),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从单点技术上来讲的话,比如内核,安全,合规,容器,编译器,混合部署等都不同程度做了重构和优化,以满足万物互联时代下日益增长的应用场景的需求。
Q:目前openEuler生态整体的状态是怎样的,有哪些欠缺,有哪些长足的进展?
openEuler整个的生态发展比较良好,目前在服务器,云计算领域,已经得到的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的参与厂商有麒麟,统信等,还有运营商和国产芯片等厂商都有参与,但这对构建one for all的生态来讲还远远不够。openEuler有领先的技术和开放的合作作为后盾,也正在规划边缘侧,嵌入式领域的延申,把一些更先进的技术比如硬实时,高可靠等带入到社区,真正的做到全场景覆盖。我们中科创达成立了Edge SIG,将会和生态伙伴一起构建以openEuler为底座的边缘操作系统。
Q:未来几年内,openEuler整体的生态布局是怎样的,或者说openEuler生态的战略方向指向哪里?
如果大家有关注过openEuler最新的版本的release的情况,可以看到openEuler已经分成几个场景,服务器,云计算,边缘,嵌入式等,同时也在规划统一构建工具,增加系统构建的简单,易用和可扩展性。服务器和云计算会持续投入,并与传统操作系统伙伴们一起来做大做强;同时,加大新兴领域和传统行业的投入,比如边缘计算,工业场景,把核心技术带到这些数字化的新市场,来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明年项目组也会和行业伙伴,比如像我们创达,一起来做边缘和嵌入式的版本,并推进它在行业中落地。
Q:如果有企业或开发者想要投入openEuler生态,您会向他们提出怎样的建议和要求?
openEuler欢迎任何企业加入,openEuler所有的资源都是开源开放的,代码,资料,会议等等;当然,Euler社区更希望的是大家都能共同贡献,共同成长,最后能共赢;另外,好多企业都签署了CLA,但 CLA的签署和加入社区不是强关联,签署CLA才能贡献社区,实际上是一个社区免责协议;一般有拿有放才是真正参与社区,所以大部分人会把代码共建这个动作等同于参与社区,但是实际含义还是有差别的。
欧拉希望更多的创新型的企业和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的加入,强大的底座加上应用的驱动,这样能够带动欧拉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Q:OpenHarmony和openEuler将来会如何分工配合?面对有交集的部分目前有怎样的规划?
OpenHarmony的主要定位在移动端,更注重人机的交互,注重设备的链接和显示,目前主要是消费类电子上。而欧拉的嵌入式,主要是行业,更看重的是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当然,这里会有一些重合点,比如都用Linux kernel,是不是可以合并在一起?openEuler和OpenHarmony我相信慢慢的会走到一起汇合,而不是谁去替代谁,技术上相互借鉴,交叉领域相互共存,最后共同来支撑数字底座。
Q:OpenHarmony已经与Eclipse基金会达成合作布局海外,openEuler在出海这件事情上有怎样的考量和构想?
openEuler和OpenHarmony的诞生的背景和基础不同,openEuler其实占有Linux开放生态的优势,所以,海外布局有点浑然天成,比如Intel,SUSE这些大的外企业已经签署了CLA,他们可以带动生态的国际化发展。另外,随着像创达这种全球化企业的加入,可以通过实际的应用应用场景,比如机器人,比如我们边缘计算盒子等,把openEuler带到海外。
Q: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国内首个开源基金会,通过openEuler项目,您了解的国内开源环境的现状和挑战是什么?
开源生态和闭源生态中都有成功的企业,大家最熟知的RedHat,典型的开源代表,Apple典型的闭源代表,企业的成功不能以开源闭源来界定。
开源圣经《大教堂与集市》其实已经说明,开源是个大集市,项目良莠不齐,但大家都可以合作,最后是否成功,取决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执行能力。
在技术上,好多闭源的公司也用了开源的软件;开源软件的实现有时候也借鉴了闭源的设计。
不论是否产生商业价值,开源在推动基础软件发展和全球合作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开源环境其实还出于起步阶段,处于启蒙的阶段。尽管有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欧拉社区,木兰协议等非常优秀的组织和规范,但也要警惕国内开源良莠不齐,引发内卷,所以,需要合理引导,适当启蒙。
开源和开放不能等同,开放不一定开源,开源是为了能更好的开放,开放不等于放手,所以,才需要开源治理,保证合规。所以这两者要结合,根据企业,产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实际的选择。
Q:要推进中国开源事业的发展,您认为要点有哪些?
其实,开源本身就是个全球化的事情,只不过在国内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我觉得要发展好开源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政策引导,开源首次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所以,已经有政策引导;
第二,国家单位,协会,联盟,协同推进,比如信通院,标准化所,CCF协会,开源推进联盟从标准,布道,活动等各个维度来推进。
第三,就是企业参与,企业要对开源有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开源,如何参与开源,开源对自己的价值在哪儿?不要横冲直撞,最后头破血流,所以需要认真的学习,不固步自封。
第四,鼓励高校参与开源,比如一生一芯的开源芯片计划,开源操作系统大赛,甚至可以开设开源课程。
最后,就是产学研结合,学校开源育人,企业开源用人,通过开源开放的整体来推动经济发展,让开源全球化。
Q:openEuler是如何协调生态中企业的开源共建和商业化的?
为什么非要把开源和商业化对立来看呢,社会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参与开源项目的都有谁?Google,华为,IBM,就连曾经骂开源是cancer的微软,也开始拥抱开源,这些都是商业公司,用开源来做标准,来占据生态的制高点。
那中小企业呢?开源软件商业化,通过服务,订阅来提供商业版本,这在国内以前可能比较难做到,但随着国内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我相信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公司产生。
好多人觉得竞争性的企业没法参与同一项目,但我们的目的不是竞争,不是为了把对手打死,那叫垄断;我们是合作共赢,大伙一块来开拓市场,抱团,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Q:能否透露中科创达目前在openEuler有哪些进展,商业化进程如何,以及其后续规划?
创达已经签署了CLA,我本人也很荣幸加入openEuler TC family,在这里感谢openEuler社区和带领我入门的导师们。
我们在社区中成立了2个SIG,一个是Edge SIG,来推动openEuler在边缘侧的应用,已经发布了基于x86平台的openEuler边缘发行版;另外一个是openBoard SIG,主要是定义开发板标准,来推动openEuler 在RISC-V生态中标准化和应用,现在1.0的spec已经完成。
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参与其他的SIG中,为社区,为数字经济底座,为开源做出一份贡献。
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能在openEuler之上创造更丰富的智能世界。
受访人信息:
姓名:刘寿永
Title: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Euler项目组技术委员会成员、中科创达首席架构师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谷歌出手,5 亿美元“拿下”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 Siemplify
当地时间 1 月 4 日,路透社披露谷歌旗下云计算部门完成收购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 Siemplify。据悉,为了顺利收购,谷歌为 Siemplify 支付了约 5 亿美元现金。 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网络攻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谷歌下定决心要扩大其网络安全产品。早在去年八月,面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的大范围增长,谷歌向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 100 亿美元用于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都没有披露交易具体财务细节,但据一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称,谷歌大概为Siemplify 支付了约5亿美元现金。 关于 Siemplify 目前,Siemplify 由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mos Stern 主持日常工作,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提供安全协调、自动化和响应解决方案等。收购完成后,Siemplify 平台将被整合到谷歌云平台中。 最近几年,Siemplify 公司发展势头不错,已经获得了 G20 Ventures 和 83North 等投资者 5800 万美元融资。在与谷歌云达成合作后,Siemplify 在吸引资本方面将会有更大优势,有利于其正在筹集的新一轮私人资本。 自...
- 下一篇
英特尔正准备为 Linux 提供 Windows 用户所没有的 “超能力”
英特尔计划在 Linux 内核 5.17 中引入一个特殊的变化,可以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更新系统固件。 去年发现的几个安全漏洞,使得系统管理员很难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迅速修补系统。 如果能做出一些改进,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更新一些关键组件以提高安全/性能呢? 英特尔旨在通过其新的 PFRUT(平台固件运行时更新和遥测Platform Firmware Runtime Update and Telemetry)驱动程序来实现这一目标。 英特尔计划在 Linux 内核 5.17 中提供 PFRUT 虽然 Linux 内核 5.16 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发布,不过英特尔的目标是将这一新的功能合并到即将发布的 Linux 内核 5.17 稳定版。 但是,它究竟是什么? 有了 PFRUT 驱动,特定组件(或系统固件)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更新,而不需要重新启动。 最初,英特尔倾向于将其称为“无缝更新”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最近被添加到 Linux 电源管理的 linux-next 分支中的 Linux 内核提交,他们可能会继续使用一个厂商中立的名字,即 pfrut_driver。 顺便说一句,linux-n...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