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内部运行机制,教你解决Redis性能问题
摘要:聚焦Redis的性能分析,思考Redis 可以通过哪些机制来提高性能,当性能瓶颈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能做出哪些优化策略,最终确保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分析内部运行机制,教你解决Redis性能问题》,作者: 华为云社区精选。
Redis是一种键值数据库,有着时延低、性能好、数据结构丰富的特点,常用作缓存、排行榜、计数器、 消息队列等,是电商秒杀、聊天系统等业务场景中的“熟客”。
作为一个“缓存中间商”,Redis的性能问题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操作延迟问题,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所以本文聚焦Redis的性能分析,从Redis的基本概念出发,了解Redis是什么,它的运行机制,思考Redis可以通过哪些机制来提高性能,当性能瓶颈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能做出哪些优化策略,最终确保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读懂Redis:缓存神器原来是这样工作的
一个网站总有大量的数据是用户共享的,如果每个用户都去数据库查询,效率就太低了。所以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将用户共享数据缓存到服务器的内存中。
举个例子,应用程序们从MySQL查询到的数据,会到Redis这里登记,后面再需要用的时候,就先查找Redis的缓存,无需返回到MySQL查找。一套流程下来,为MySQL减轻了不小的负担,网络服务的性能显著提升。
Redis堪称数据库届的万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也得益于它有着丰富的数据结构,以及强大的读写性能。
以数据结构为例,Redis和其他结构化存储的重要区别便是,它不仅支持字符串,还支持不同类型的抽象数据结构,如列表、映射、集、排序集、HyperLogLogs、位图、流和空间索引等。那么Redis是如何做到如此“万能”的,它支持的这些数据结构又是如何从底层实现呢?《三次给你聊清楚Redis》之Redis是个啥 就从非关系型数据库谈起,详细聊了聊这个问题,就像最简单的字符串,Redis并未沿袭传统c语言的惯例,而是单独构建了一种简单的动态字符串抽象类型,并充分利用SDS实现。
当然,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Redis系统的设计理念,比如它通过什么机制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开发大系统必备技术之Redis技术学习与研究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作者谈到了Redis的历史、流行度、设计思想,并通过支持Redis的Java客户端Jedis ,用详尽的代码案例一步步演示了它支持的数据类型使用方法,它的事务特性、集群等等,更为具象地了解Redis的特点。
当我们对Redis的基本原理了然于胸后,再针对业务场景进行优化时,也能更合理地使用各种Redis命令。
Redis性能:祸福相依的内部运行机制
Redis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内存来存储数据,当内存超过物理内存的限制后,内存数据会和磁盘产生频繁的交换,最终导致Redis性能急剧下降。所以在生产环境中我们通过配置参数maxmemoey来限制使用的内存大小。 在有趣的Redis:缓存被我写满了,该怎么办? 中,作者详细解释了2个常见的缓存淘汰算法LRU算法和LFU算法,如何删除那些没用的数据。
另一方面,Redis为了把内存中的数据持久到磁盘上,也提供了完善的持久化机制,主要包括2种:
- RDB:产生一个数据快照文件
- AOF:实时追加命令的日志文件
但是如果配置不合理,持久化会占用过多内存从而影响性能。举个例子,如果AOF的刷盘时机设置为每次写入都刷盘,由于每次写命令都需要写入文件并刷到磁盘中才会返回,当写入量很大时,会增加磁盘IO的负担,大大降低Redis的写入性能。Redis 持久化是如何做的?一文聊聊 RDB和AOF对比分析 谈到了这两种持久化机制对Redis性能的影响,建议大家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持久化方式。
在讨论Redis性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它的单线程结构,这里的单线程指的是执行命令 ,比如一条命令从客户端到达服务端不会立刻被执行,而是会进入一个队列中等待,每次只会有一条指令被选中执行。【Redis破障之路】:Redis单线程架构 详细分析了单线程模型的Redis为什么性能如此之高,能达到每秒万级别的处理能力,简单透露两点:纯内存访问、I/O多路复用技术,具体可以阅读文章。而Redis的单线程架构,也意味着网络问题会对它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当业务规模扩大,单个Redis服务无法承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分布式架构来提高Redis的性能,Redis主从复制以及哨兵的原理解读 和 Redis Sentinel 源码:Redis的高可用模型分析 都讨论了主从模式下的关键功能:哨兵,通过对其源码的理解,详细说明了哨兵的代码实现方式,并学会使用哨兵功能解决主节点的写能力、存储能力限制等等。
除此之外,诸如数据结构的复杂度、网络带宽、操作系统以及硬件本身都会对Redis的性能产生影响,它的性能问题几乎涵盖了 CPU、内存、网络、磁盘的方方面面,再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我们分析了影响Redis性能的一些关键内部机制,比如它的缓存淘汰算法;它的持久化会占用过多内存从而影响性能;它的单线程架构等。通过了解Redis的这些内部实现原理,也能进一步帮助大家排查它的性能问题。
Redis调优:宕机怎么办?收下这几颗灵丹妙药
下面,我们将给出一些应对Redis性能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常见的缓存问题为例,通常情况下,Redis缓存层由于某种原因宕机后,所有的请求会涌向存储层,短时间内的高并发请求可能会导致存储层挂机,称之为“Redis雪崩”。Redis缓存异常应对方案分析 有针对性的总结了Redis发生缓存穿透、雪崩、击穿情况时,能够有效应对的解决方案,比如不要给访问频繁的热点数据设置过期时间,从而解决Redis实例没有起到缓存层作用的问题。
大key也是影响Redis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 key 写入的 value 非常大,那么 Redis 在分配内存时就会比较耗时。同样的,当删除这个 key 时,释放内存也会比较耗时,这种类型的 key 我们一般称之为 大key。 在 分布式缓存数据库Redis大KEY问题定位及优化建议 中,作者就针对数据库报错OOM来一步步分析大key的问题,先是查看Redis集群内存监控指标,确认内存异常分片,然后通过在线&离线工具分析,结果显示大key导致数据大小分布不均。对此作者给出了两个方案:短期是删除查询到的key,长期是对大key进行拆分。
另一个经常被诟病性能问题的是fork, fork是开源Redis的一个重要依赖,当 Redis 开启了后台 RDB 和 AOF rewrite 后,在执行时,它们都需要主进程创建出一个子进程进行数据的持久化,fork就是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函数。
在华为云GaussDB(for Redis)服务团队支撑某客户业务上云的过程中 ,就发现了由fork引发的时延抖动问题,文章一场由fork引发的超时,让我们重新探讨了Redis的抖动问题 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探究了fork对性能的影响,包括业务抖动、内存率利用率降低和实例容量受限。比如,在电商大促、热点事件等业务高峰时发生上述fork,会导致Redis阻塞,进而对业务造成雪崩的影响。
团队通过修改日志、系统性排查整改代码中的 fork调用,最后在新版本GaussDB(for Redis)中解决了该问题,并清零了内部的fork使用,与原生Redis相比,彻底解决了fork的性能隐患。
其实,考虑到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原生Redis出现性能瓶颈难以避免。这时候,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商业版本的Redis,一劳永逸解决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
在 GaussDB(for Redis)与原生Redis集群的性能对比 中,就比较了华为云自研Redis和原生Redis集群在X86架构下的性能测试报告,结果表明GaussDB(for Redis)在性能、抗写和存储成本上的优势明显。
从相识到相惜:Redis与计算存储分离四部曲 进一步从技术角度拆解分析了GaussDB(for Redis)如何在存算分离的架构下,实现强一致、秒扩容、超可用、低成本。以强一致为例,Redis遇到流量压力进行主从切换时很容易发生数据不同步问题,GaussDB ( for Redis)就在存储层(DFV层)去进行强一致的数据同步,而非计算层,这样就避免了任何中间态下的数据的不一致,再也不用担心宕机导致数据丢失。更多的技术细节揭秘,也可以阅读这组专题高斯Redis揭秘系列文章,更全面的认识GaussDB ( for Redis)。
Redis的性能问题,涉及到的技术细节很多,本专题只是列出了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上述提及的技术文章,对它有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从底层运行机制去思考Redis的性能调优。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如何强化应用安全能力,全面拦截 Log4j 漏洞攻击
最近几天对于很多开发者而言,只能用争分夺秒与胆战心惊来形容。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被公布的 Apache Log4j2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CNVD-2021-95914)。当前几乎所有技术巨头都在使用该开源组件,其危害将带来一连串连锁反应。据行业机构不完全统计,该漏洞影响 6w+ 流行开源软件,影响 70% 以上的企业线上业务系统!漏洞波及面、危害程度均堪比 2017 年的让数百万台主机面临被勒索病毒攻击的风险的“永恒之蓝”漏洞。 漏洞解析 Apache Log4j RCE 漏洞造成如此大影响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易于利用,更在于其巨大的潜在危害性。此次危机由 Lookup 功能引发,Log4j2 在默认情况下会开启 Lookup 功能,提供给客户另一种添加特殊值到日志中的方式。此功能中也包含了对于 JNDI 的 Lookup,但由于 Lookup 对于加载的 JNDI 内容未做任何限制,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 JNDI 注入实现远程加载恶意类到应用中,从而造成 RCE。 据悉,Apache Log4j 2.x <= 2.14.1 版本均回会受到影响。可能的受影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S...
- 下一篇
带你掌握二进制SCA检测工具的短板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针对二进制SCA检测技术短板所面临的一些特殊场景、检测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希望对使用二进制SCA检测工具的测试和研发人员有所帮助。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二进制SCA检测工具---技术短板及应对措施》,作者:安全技术猿。 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二进制SCA检测技术也逃不过此宿命,它既有它的长处,能解决其他技术不能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和场景,同时它自身技术短板也面临着一些无法或很难解决的场景。 我们知道二进制文件在产品包中的类型与形态是非常复杂的,不同语言的二进制文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不同开发人员进行软件设计、开发、编译、打包的方式和场景更是千差万别,以产品引用开源软件的方式为例就存在以下场景:patch打补丁版本号不变、产品引用开源软件部分功能场景下的部分编译、自研代码基于开源软件源码的侵入式修改,以及不同开源软件的被动依赖等等场景,在这些复杂的场景下二进制SCA工具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正确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影响。 解决或缓解这些影响的思路无非就两种:外部解决和内部解决。从外部解决的方法是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出现二进制SCA短板场景,从软件的设计、开发编译...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7编译安装Gcc9.2.0,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