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浏览器渲染层面解析css3动效优化原理
引言
在h5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需要实现一些动效来让页面视觉效果更好,谈及动效便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动效性能优化这个话题:
- 减少页面DOM操作,可以使用CSS实现的动效不多出一行js代码
- 使用绝对定位脱离让DOM脱离文档流,减少页面的重排(relayout)
- 使用CSS3 3D属性开启硬件加速
那么,CSS3与动效优化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从浏览器渲染层面讲述CSS3的动效优化原理
浏览器页面展示过程
首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浏览器的页面展示过程:
- Javascript:主要负责业务交互逻辑。
- Style: 根据 CSS 选择器,对每个 DOM 元素匹配对应的 CSS 样式。
- Layout: 具体计算 DOM 元素显示在屏幕上的大小及位置。
- Paint: 实现一个 DOM 元素的可视效果(颜色、边框、阴影等),一般来说由多个渲染层完成。
- Composite: 当每个层绘制完成后,浏览器会将所有层按照合理顺序合并为一个图层,显示到屏幕。 本文我们将重点关注
Composite
过程。
浏览器渲染原理
在讨论 Composite
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浏览器渲染原理
从该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DOM 元素
与Layout Object
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般来说,拥有相同坐标空间的
Layout Object
属于同一个Paint Layer (渲染层)
,通过position、opacity、filter
等 CSS 属性可以创建新的 Paint Layer - 某些特殊的
Paint Layer
会被认为是Composite Layer (合成层/复合层)
,Composite Layer 拥有单独的Graphics Layer (图形层)
,而那些非 Composite Layer 的 Paint Layer,会与拥有 Graphics Layer 的父层共用一个
Graphics Layer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屏幕可视效果可以理解为:由多个位图通过 GPU
合成渲染到屏幕上,而位图的最小单位是像素。如下图:
那么位图是怎么获得的呢,Graphics Layer
便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个 Graphics Layer
都有一个 Graphics Context
, 位图是存储在共享内存中,Graphics Context
会负责将位图作为纹理
上传到GPU
中,再由GPU进行合成渲染。如下图:
CSS在浏览器渲染层面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大多数人对于CSS3的第一印象,就是可以通过3D(如transform)属性来开启硬件加速,许多同学在重构某一个项目时,考虑到动画性能问题,都会倾向:
- 将2Dtransform改为3Dtransform 2.将 left ( top、bottom、right )的移动改为 3Dtransform
但开启硬件加速的底层原理
其实就在于将 Paint Layer 提升到了 Composite Layer
以下的几种方式都用相同的作用:
- 3D属性开启硬件加速(3d-transform)
- will-change: (opacity、transform、top、left、bottom、right)
- 使用fixed或sticky定位
- 对opacity、transform、filter应用了 animation(actived) or transition(actived),注意这里的 animation 及 transition 需要是处于
激活状态
才行
我们来写两段 demo
代码,带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实际情况
demo1. 3D属性开启硬件加速(3d-transform)
.composited{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transform: translateZ(0) } </style> <div class="composited"> composited - 3dtransform </div>
可以看到是因为使用的CSS 3D transform,创建了一个复合层
demo2. 对opacity、transform、filter应用 animation(actived) or transition(actived)
<style> @keyframes move{ 0%{ top: 0; } 50%{ top: 600px; } 100%{ top: 0; } } @keyframes opacity{ 0%{ opacity: 0; } 50%{ opacity: 1; } 100%{ opacity: 0; } } #composited{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 .both{ animation: move 2s infinite, opacity 2s infinite; } .move{ animation: move 2s infinite; } </style> <div id="composited" class="both"> composited - animation </div> <script> setTimeout(function(){ const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mposited') dom.className = 'move' },5000) </script>
这里我们定义了两个keyframes(move、opacity)
,还有两个class(both、move)
,起初 #composited
的 className = 'both'
,5秒延时器后,className = 'move'
,我们来看看浏览器的实际变化。
起初:#composited 创建了一个复合层,并且运动时 fps 没有波动,性能很稳定
5秒后:复合层消失,运动时 fps 会发生抖动,性能开始变得不再稳定
如何查看复合层及fps
在浏览器的 Dev Tools
中选择 More tools
,并勾选 Rendering
中的 FPS meter
动画性能最优化
之前,我们提到了页面呈现出来所经历的渲染流水线,其实从性能方面考虑,最理想的渲染流水线是没有布局和绘制环节的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就需要只使用那些仅触发 Composite
的属性。
目前,只有两个属性是满足这个条件的:transforms
和 opacity
(仅部分浏览器支持)。
相关信息可查看:css Triggers
总结
提升为合成层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好处:
- 合成层的位图,会交由 GPU 合成,比 CPU 处理要快
- 当需要 repaint 时,只需要 repaint 本身,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
- 对于 transform 和 opacity 效果,部分浏览器不会触发 Layout 和 Paint, 相关信息可查看:css Triggers
缺点:
- 创建一个新的合成层并不是免费的,它得消耗额外的内存和管理资源。
- 纹理上传后会交由 GPU 处理,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 CPU 和 GPU 之间的带宽问题、以及有多大内存供 GPU 处理这些纹理的问题
大多数人都很喜欢使用3D属性 translateZ(0) 来进行所谓的硬件加速,以提升性能。但我们还需要切实的去分析页面的实际性能表现,不断的改进测试,这样才是正确的性能优化途径。
参考资料
欢迎关注凹凸实验室博客:aotu.io
或者关注凹凸实验室公众号(AOTULabs),不定时推送文章。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数据仓库之数据质量建设(深度好文)
数仓建设真正的难点不在于数仓设计,而在于后续业务发展起来,业务线变的庞大之后的数据治理,而数据治理的范围非常广,包含数据本⾝的管理、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成本等。在这么多治理内容中,大家想下最重要的治理是什么?当然是数据质量治理,因为数据质量是数据分析结论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也是这一切的前提。所以如何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可用性是数据仓库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数据质量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贯穿数仓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数据产生->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展示,每个阶段都需要质量治理。 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根据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测和规范,及时进行治理,避免事后的清洗工作。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五分钟学大数据】,完整的数据治理及数仓建设文章公众号上都有 1.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 很多刚入门的数据人,拿到数据后会立刻开始对数据进行各种探查、统计分析等,企图能立即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知识。然而忙活了一阵才颓然发现,并不能提炼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和数据打交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场景: 场景...
- 下一篇
我们来聊聊垃圾收集器中相关术语与新生代收集器
垃圾收集算法为实现垃圾收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垃圾收集器则是利用了垃圾收集算法去实现垃圾回收的实践落地。 那么和垃圾回收算法类似,Java 也提供了多款垃圾收集器,不同的垃圾收集器也有不同的特性以及适用场景,甚至不同的垃圾收集器之间还可能存在配合使用的关系,那么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下图展示了 Java 里面比较主流的垃圾收集器以及能够作用的内存区域。 其中 Serial、ParNe、Parallel Scavenge 是作用于新生代的,而 CMS、Serial Old 、Parallel Old 作用于老年代。G1 既可以作用于新生代,也可以作用于老年代。连线表示垃圾收集器之间可以配合使用。 理解这张图,这样在你配置垃圾收集器的时候,一来可以避免配置了不能配合的垃圾收集器,比如你配置 CMS 和 Parallel Scavenge 是不能配合的。二来你也能够知道各种垃圾收集器所能够作用的内存区域。 好,接下来在正式探讨垃圾收集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普及几个术语。 Stop The World Stop The World 简写为 STW,也叫全局停顿。在 Stop The ...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SpringBoot2更换Tomcat为Jetty,小型站点的福音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