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太火!支付宝按捺不住了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火热下,“支付卡片”专利或是支付宝的暗中布局。
撰文 | 熊逾格
出品 | 支付百科
日前,支付宝公开一项“支付卡片”的相关专利信息,数字人民币日趋火热的背景下,支付宝开始重新审视支付方式变革,此项专利或瞄准数字人民币发展前景。
据企查查显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项“支付卡片的免充值数据处理办法、装置、设备及系统”的专利申请信息。公开信息显示,该专利申请于去年12月,目前状态仍处在审核中。
-“支付卡片”专利申请信息-
据专利说明书显示,该专利主要作用为:“将需要充值才能正常使用的支付卡片与支付平台内的支付账户进行关联,将支付平台的支付账户作为支付卡片的代扣账户。”
不难看出,支付宝此项专利瞄准的是实体卡充值问题。实体卡片的扣款若直接在支付账户中进行,这意味着用户将不再需要卡片充值。实体卡片使用的便捷性将得到提升,支付流程亦将得到简化。
而长远来看,支付宝此项动作,或将完善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基础设施。
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数字货币论坛上,现任央行副行长李波称,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分为三步走:①扩大试点范围②搭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③最后建设相应法律及监管框架。
关于第一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落地正处于稳定扩大中。自去年开始,数字人民币试点已于全国多地展开。据央行数研所此前公告,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为“四地一场景”,包括雄安、苏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则有6座城市,包括长沙、上海、海南、青岛、大连和西安。
而针对数字人民币推广的第二步,业内关注点或将集中于“支付卡片”这一应用更广的形式。
目前,数字人民币从形式上可划分为“硬件钱包”“APP钱包”两类。在两类形式中,硬件钱包明显具有更高的关注度:此前曝光的可视卡、指纹卡甚至可穿戴设备等实体介质皆属此类。
而相比大多数第三方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的APP钱包并不不同,而其利用SIM卡及NFC技术完成的“双离线支付”,严格意义上来说仍是靠硬件技术完成的。
开年以来,硬件钱包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颇为吸睛的主角,形态呈现出愈发多样的趋势:在传统卡片形态上包括邮储银行可视卡、指纹卡和工商银行可视卡;在非传统形态上包括农业银行雄安分行的“铜钱”钱包,中行推出的滑雪手套、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工行推出的充电宝、老年拐杖等。
-可穿戴智能硬件钱包-
虽然形态多样,但归根结底,硬件钱包依旧是一种“支付卡片”。
传统金融卡片的发展始于银行卡,而在金融技术转型过程中,各大银行皆曾推出可视卡、蓝牙卡等智能卡片产品。据媒体报道,当时一张可视卡成本高达数百元,而其链接账户却仅为单一银行、手动充值的“电子现金”。成本高昂、实用性有限等弊端最终促使智能卡片发展停滞,开始向线上数字化转型,演变为数字银行卡。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人民币当下的火热或将重新掀起智能卡片等硬件钱包发展风潮。不同于需要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才能“双离线”的APP钱包,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更贴近于纸币的使用场景,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
回到支付宝的专利上,“支付卡片免充值”的解决方案或将为智能卡片充值问题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链接支付账户后,硬件钱包丢失可通过软件解绑等方式解决,“不敢充值太多,卡片容易丢”等顾虑也会逐渐减少。
去年十月底,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推出华为Mate40,称其为世界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手机,并表示华为将是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参与者。相比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早有布局的华为,支付宝则显得动作迟缓,少有相关消息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若“硬件钱包链接支付账户”成为数字人民币应用主流,华为依靠支持数字人民币的手机研发获取的优势将受到威胁。数字人民币扩大试点范围的第一步正在持续推进,支付宝推出此项专利,更像是瞄准趋势走向,期望后来居上的一招“釜底抽薪”。
支付宝在数字人民币领域动向仍有待观望,即使专利能派上用场,智能卡片成本仍然是问题。换句话说,若使用该项技术的硬件钱包依然成本高昂,那么此项专利对支付宝布局数字人民币的意义将无从谈起。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SAP:云为先,推动中国企业的工业互联网进程
【51CTO.com原创稿件】202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4月12日-16日在线上开幕。作为全球工业4.0的风向标型,汉诺威工博会堪称“最全面”、“第一线”、“重实践”、“德国品质”的一场盛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SAP就成为了汉诺威工博会的常客,并在展会上发布了很多重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处于工业“物”联网阶段,而非工业互联网 从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至今已经有约十年的时间,在我国,工业4.0更多的体现在了 “工业互联网”。而SAP中国副总裁、首席数字官 彭俊松博士则更愿意将中国现状称之为“工业物联网”。 这是因为在中国,随着5G技术、通信技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大量的设备、产品的数据在采集。但是这些物产生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与业务流程相结合,而只是从数据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趋势和趋势性的结论。如果某个设备可能有异常,或者客户特殊的需求,就不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所谓“工业互联网”,所有的数据必须要与流程进行充分互联,只有把这些数据和流程之间、流程和流程之间的互联做好,打通端到端的业务,才能取得更大的业务价值,才能真正进入到“工业互联网”的阶段。 SAP中国...
- 下一篇
退出程序的App总是自己突然启动?当心隐私泄露
App“偷跑”损流量 更要当心隐私泄露 已经退出的App半夜突然启动,很久没有用过的App自己产生流量……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后台“偷跑”的App给用户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偷流量”这么简单。 而4月20日,工信部表示,将出台系列行业标准,为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提供政策和标准支撑。 现象 退出程序的App总是自己突然启动 随着通信公司大多推出流量包或流量套餐,对超出的流量限速不限量。这就让很多用户对自己的手机流量去处不再刻意关注,也就给了在后台偷偷自己启动或运行的App有了可乘之机。 最近,喜欢运动的马女士遇到一件糟心事,她几乎半夜都会收到手机监测App的提醒,她手机内一个名叫“马拉马拉”的App总是在半夜自己突然启动,并且频繁刷新。“我是安卓手机,每次用完这个程序都会退出,但它老是自己启动,不会是为了偷我流量吧?” 事实上,马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案。读者张女士最近发现自己一台已经闲置一段时间的手机却产生了流量消耗。“除了偶尔开机看看照片、充电外,这台手机几乎不用。”但是,这个月她却收到手机的流量账单,虽然流量只有几十兆(M),但是她也不明白,一台基本闲置的手机为何会产生流量...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设置Eclipse缩进为4个空格,增强代码规范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