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基建,云服务才是关键
【金融特辑】光大银行科技部DBA女神带你从0到1揭秘MGR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其实,以科技为导向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并非新概念。2018 年 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首次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序列,与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物理大基建并列,也被外界称之为“科技新基建”。
尤其是,随着公有云的建设,数据中心在几年前就已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居于全球第二,如今数据中心首次出现在新基建的名单中,引发业界各种解读。这次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将引起什么新的变化吗?
云服务是投资变现的关键
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链如下表。首先,不能将数据中心仅仅看作基础设施和IDC专业服务,而真正能使之发挥效用的恰恰是云服务和应用软件企业,云时代可以理解为IaaS,PaaS,SaaS为代表的产业链,也就是要真正发挥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价值。
从经济角度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外贸。首先,外贸受疫情影响和贸易摩擦具有不确定性,而新基建主要对应投资,但目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消费。这就意味着从新基建投资到产业生态完善再到应用促进消费,才能形成闭环,因此云服务才是投资变现的关键。
从云服务来看,与全球SaaS为主的市场规模不同,中国云服务市场的一半以上来自于IaaS投入,不过随着云数据中心多年的迭代发展,正在加速从基础资源上云走向业务上云,企业上云正在走入“深水区”。也就是说从IaaS基础资源上云的市场体量为主,正在走向PaaS,SaaS等管理上云、业务上云的云服务。而这在新基建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将可以加速数据中心应用,促进数据中心变现,带动整体消费升级。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端就认为新基建还可以带来以下价值:在各细分行业场景中落地,可以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带动应用层面的产品形态、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助力;拉动新场景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承载的新消费。
在新基建中的产业链中,可以说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层的云服务生态密不可分,尤其是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企业上云必然要与云应用结合。
众所周知,我国应用最广泛的SaaS云服务应用依次是营销云、人力云、财务云。以目前中国SaaS市场排名第一的用友网络为例,它的云业务发展可现我国应用级云服务的缩影。据用友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SaaS业务同比增长161.5%,可以发现中国应用级云服务发展的巨大潜力。
就行业分布来看,用友目前就已经为522万家企业和公共组织提供了云服务。而且,从雅戈尔、宝马汽车、三一重工、隆力奇等服务对象来看,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正在成为主流。从服务类型来看,除了大规模使用的公有云SaaS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混合云是中大型企业财务云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零售、互联网、高科技和制造是财务云的主要需求领域,由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财务SaaS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中大型企业更倾向于混合云的方案。
从技术角度看,一方面,全球所有主要的数据中心供应商都认为,客户将希望以一种“as-a-service”的方式购买和管理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云服务成为数据中心标配已是大势所趋,可以说未来的数据中心都将是云数据中心。
另一方面,“云智大物移”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以云为底层平台,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从软件产业布局看,也意味着软件企业转型云服务速度越快,越能在新基建时期发挥作用。我们看到传统分销商神州数码对云集成商云角的投资收购,也看到行业龙头企业用友网络已经全面转型云服务,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态融合的PaaS+SaaS+BaaS+DaaS云服务。
云数据中心的中国特色
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会随着新基建投资会不断加大,虽然,不能将新基建数据中心简单看作是增加多少台服务器,新建多少个机房,但是这些以IaaS为核心的基础建设和第一代以公有云带动的云数据中心投资相比,云数据中心或将呈现两个明显变化: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3
第一,异构多云数据中心是中国特色。
全球数据中心都以x86架构服务器为核心计算单元的数据中心,随着non-x86架构尤其是ARM架构的崛起,由于不同工作负载、即计算多样化的需求的存在,数据中心呈现多样性架构。而作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云平台,需要面向不同工作负载去兼容适配不同体系架构的计算单元,以x86 + non-x86 + GPU / FPGA 为特征的“异构多云”数据中心形态呼之欲之。
比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在2019年就发布了PKC体系(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易捷行云云平台),为云数据中心赋能,加快中国架构在政府和国计民生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又如,2019年上市的华为鲲鹏920处理器提升了ARM处理器性能,通过大力投资和发展鲲鹏生态,为基于ARM的云数据中心奠定了基础。从ARM的云生态来看,用友企业云服务就与华为鲲鹏共同实现从处理器到应用层的国产化产业链,直接对标SAP、甲骨文等国际企业,强强合作起点高。
第二,私有云数据中心规模显著增加。
公有云带动的消费互联网红利已经触发天花板,以大中型行业企业客户为主的产业互联网为主的市场成为整个产业的焦点。供给侧改革,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上云,一系列深化措施正在进行。而国计民生重点行业,大型龙头企业由于数据安全,交易稳定、行业监管、规模经济等考量,将产生私有云带动数据中心建设的局面。可以说,互联网行业带动了公有云数据中心,不同行业都将有不同的云数据中心产生。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私有云IT基础设施架构市场的相关支出就增长了49.2%,预测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云IT基础架构市场。
由此可见,即便是云数据中心在软硬基础设施层也并非粗放型地简单放大规模数字,而是呈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特色的数据中心新基建发展之路。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混合云如何平衡内部部署解决方案和云计算服务
【金融特辑】光大银行科技部DBA女神带你从0到1揭秘MGR 构建和创建混合云架构有助于平衡云计算服务的低成本与内部部署服务器的私密性。 如果企业认为多云应用程序非常灵活,那么可能需要探索混合多云所提供的优势。混合多云(或者简称为混合云)将云计算资源与内部部署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混合云具有更多的优势有一些原因,例如,当企业处理大量数据时,依靠混合云环境可以在性能和灵活性之间实现优秀平衡。在Vision AI等特定应用中,混合云让用户能够从实时的内部部署处理中获益,同时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 找到这种平衡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虽然云平台现在具有很高的可用性,但内部部署的入门门槛仍然相对较高。甚至混合云的概念本身也很难定义。以下将讨论如何在内部部署解决方案和云计算服务之间的功能找到平衡。 为什么选择混合云? 为了对内部部署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服务的优势进行平衡,首先了解为什么需要实现混合云。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使用混合云的目标,并确保实现与业务目标相匹配。 为什么选择混合云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但这远非唯一的问题。企业还必须询问自己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以及预期的收益。企业要在混...
- 下一篇
iOS新代码显示苹果可能推出iPhone 9 Plus
【金融特辑】光大银行科技部DBA女神带你从0到1揭秘MGR 9to5Mac 今天又了解了有关即将发布的基于 iOS 14 代码的“iPhone 9”的一些新细节。 现在有证据表明,苹果还在开发尺寸更大的“ iPhone 9 Plus”(不仅是 iPhone 9)来替代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虽然有传言称供应链中存在 4.7 英寸硬件,但这是第一次有证据支持苹果会带来更大版本的入门级iPhone。 我们已经知道有关 iPhone 9(苹果所谓的新入门级手机)的一些细节,包括它将配备 4.7 英寸 LCD 屏幕和内置 Touch ID。 首先,似乎苹果公司也在开发更大版本的 iPhone 9,它可能被命名为 iPhone 9 Plus (或者至少是 Plus 的名称)。考虑到这些 iPhone 应该取代具有 4.7 和 5.5 英寸版本的 iPhone 8 系列,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有证据表明,两者都将搭载 A13 Bionic 芯片,该芯片与 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 中使用的处理器相同。对于某些仍在使用旧型号(例如 iPhone...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7设置SWAP分区,小内存服务器的救世主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