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供不应求,第三季品牌商营收大幅季成长19.6%
TrendForce 旗下内存储存事业处 DRAMeXchange 最新调查显示,受惠于智能手机需求强劲,及供给端 2D-NAND 转进 3D-NAND 所导致的整体产出减少,第三季 NAND Flash 开始涨价,使得 NAND Flash 原厂营收季成长 19.6%,营业利益率也较上季大幅进步。
DRAMeXchange 研究协理杨文得表示,第四季各项终端设备出货进入今年最高峰,预估整体 NAND Flash 供不应求的市况将更为显著,各项 NAND Flash 产品的合约价涨幅将更高,厂商的营收与营业利益率也可望再创今年新高。
三星电子
由于第三季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对于高容量 eMMC/UFS 的需求强劲,让三星成为最大赢家。三星在高容量的 eMMC/UFS 与 eMCP 市占率领先同业,企业级 SSD 产品更借出色的性价比出货强劲。第三季三星 NAND Flash 位出货量季成长约 20%,营收季成长约 20%。
展望第四季,智能手机的需求将带动高容量 eMMC/UFS 与 eMCP 的需求攀升至年度高点,再加上三星在用户级、企业级 SSD 的市占率增加,预估第四季三星的营运表现将较第三季更出色。
SK 海力士
同样受惠中国智能手机的 eMMC/eMCP 需求,及其他品牌新机上市的备货需求带动,使得第三季 SK 海力士 NAND Flash 位出货量季增 12%,平均销售单价更季成长 7%,营收亦大幅季增 20.3%,至 10.61 亿美元。
SK 海力士 3D-NAND Flash 的产能在今年底前将达每月 2~3 万片,第三代 3D-NAND Flash 明年第一季可开始放量出货,第四代的 3D-NAND Flash 有机会在明年下半开始少量生产。
东芝电子
同样受惠于整体 NAND Flash 市况好转,东芝电子在其会计年度 2016 年第二季(7~9月)位出货量季增 15%,平均销售单价跌幅减缓,整体营收季增约 17%,营业利益率也呈现季成长,营运表现渐入佳境。
产能规划部分,东芝电子现有第二半导体厂已全力生产 3D-NAND Flash,第四季产能达每月 4 万片,待 2017 年 64 层堆叠的 3D-NAND Flash 顺利量产后,产能提升速度将更快,而其第六半导体厂房新建计划,将从明年 2 月开始动工。
威腾电子
从威腾电子 2017 会计年度第一季相关 NAND Flash 的表现来看,其 64 层堆叠的 3D-NAND Flash 是投资焦点。目前 64 层堆叠的 3D-NAND Flash 产品正处 OEM 客户测试阶段,预计今年 12 月起率先使用在卡片及U盘等产品上,而其 48 层堆叠的产品已在 eMMC/eMCP 等移动式 NAND 及外插式产品线上量产。
现阶段 15 纳米 2D-NAND Flash 仍为威腾电子主流制程,良率及成本效益都已达最佳化,因此对利润提升有很大帮助,2017 年威腾电子的 NAND Flash 位产出成长率预期将达 45%。
美光
美光 2016 会计年度第四季(6~8 月)位出货量季成长 13%,平均销售单价下滑 1%,非挥发性内存(Non-Volatile)营收季成长约 10%,至 10 亿美元,在产品营收比重上,Component base 略微下降至 50%、移动式 NAND 产品微幅上升至 18%、SSD 则占 13%、车用及其他类别占约 19%。
美光 3D-NAND Flash 架构的移动式 NAND 在客户端得到不错评价外,用户级 SSD 也已开始量产出货,而企业级 SSD 位出货量更大幅季成长逾 45%。此外,等到美光 3D-NAND Flash(TLC)版本成为主流后,将可改善美光 SSD 的成本架构。
英特尔
第三季英特尔 NAND Flash 位出货量大幅季增 25% 以上,营收也季成长 17%,至 6.49 亿美元,结束连续 3 季的衰退。
从产品规划来看,虽然英特尔 16 纳米与 20 纳米依旧为产品组合大宗,但自第三季起其 3D-NAND Flash 的企业级固态硬盘已顺利出货放量,性价比已较上个世代产品更具竞争力。在产能规划上,英特尔大连厂第四季产能约为每月 1 万片,至明年开始将逐季提升。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硬件变革前瞻 SSD和内存的前沿分析
如果未来SSD的速度足够快,内存是不是就会消失? 这问题首先要从计算机体系架构讲起,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基本上都是冯诺依曼架构,多级存储架构。CPU在运行过程中都要从存储系统中读取指令,读 写数据。最高的一级是 CPU内的寄存器,速度等同于CPU。然后是多级Cach,每一级速度略慢。接着就是内存。以上统称为一级存储,通常断电后数据丢失。 再往下就是硬盘。也就是二级存储,我们的数据大都放在这里,断电也不会丢。而内存和硬盘的区别既是ROM和RAM之分。 从 上面我们可以知道,CPU的运行速度远远大于硬盘的读写速度。早期的电脑是没有内存的存在,所以经常造成CPU空闲等待状况,为了改善这个问题,人们发现 了局部性原理:程序运行过程中,CPU对内存的访问在一段时间内常常集中在一小块连续区域内。只要这一小块数据的访问时间足够快,CPU就不太会碰到空等 的情况。于是,内存就应势而生。 那么SSD速度足够快,就必须达到CPU速度。当前主流是SATA 3.0接口,速度是 6Gbps,按8b/10b编码后就是600MB/s,还有其它的损耗等。拿影驰高端品牌的名人堂HOF 256GB来说,连续读取达...
- 下一篇
命令行接口(CLI)将被取而代之,它不再是网络运维的主要工具
Gartner声称:到2020年,CLI的使用将日渐式微。 多年来,网络工程师依赖命令行接口;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们声称,但是这种使用很普遍的工具正在迅速让位于配置和运维网络的其他方法。实际上,他们预测,到2020年,只有30%的网络运维团队会使用CLI作为主要界面,这比今天的85%大幅下降。 预测CLI的角色日渐式微是Gartner最近发布的众多企业网络预测之一。 据Gartner声称,CLI沦为小角色是由于企业需要通过实现运维任务自动化,加大网络灵活性,以便支持数字化企业。企业想要远离逐个设备的CLI驱动型配置,改为基于策略的集中式运维,现在有许多替代方法并不依赖CLI。Gartner表示,这些替代方法包括以太网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和云托管型网络;它们正在攻城略地,到2020年会取代50%以上的已安装的CLI。 据报告声称,此外,CLI常常与手动配置变更联系起来,而手动配置变更正是企业网络故障的主要根源。 由CLI转向基于策略的集中式运维是“一个必要的前兆,因为网络团队需要处理因使用微服务/容器以及物联网设备数量激增而引起的规...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Hadoop3单机部署,实现最简伪集群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CentOS8编译安装MySQL8.0.19
- SpringBoot2整合MyBatis,连接MySql数据库做增删改查操作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SpringBoot2编写第一个Controller,响应你的http请求并返回结果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