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新手误区(五):如何提出一个好的性能问题
性能测试新手误区(二):为什么我模拟的百万测试数据是无效的?
经常会见到新人提出这样的性能问题:
“100用户时,A操作响应时间达到了XX秒,请修改。”
面对这样的问题,开发人员一定会觉得很无助,他们甚至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即使从测试人员的角度来看,这也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问题。
那么一个好的性能问题应该是什么样呢?
好问题要描述清晰
100个用户,是指绝对并发操作么?还是什么样的场景?
是只测这一个A操作?还是有多个操作在同时进行?
如果有多个操作,是只有这一个操作变慢?还是普遍变慢?
测试环境是什么样的?测试数据量是多少?
也许开发人员理解了详细的测试场景后,会告诉你,这个场景在业务中是不可能的,或者测试数据量是不合理的。
好问题要有尽量准确的定位
只是描述清晰还不够,要明白什么是表面现象,什么才是问题。
问题是需要定位才能发现的。
“100个用户操作时,A事务的响应时间过长”,这只是一个现象,问题是什么呢?
响应慢是慢在哪?是中间件还是数据库?这是最基本的分层定位。
是服务器达到了硬件瓶颈么?如果硬件或操作系统上没有瓶颈,那么瓶颈在哪?
是不是由于一些基本配置问题导致了排队呢?比如中间件的HTTP线程数和数据库的连接数。
如果基本配置没有问题,那么再深入一些,是内部的哪些资源产生了争用和等待么?
是哪些SQL引起了数据库内部资源的争用呢?应用程序上又是哪个方法在占用资源呢?
……
定位的越深入,需要的技术能力也就越高。
好问题应该用最简单的手段复现
比如上面的100个用户,导致了数据库的一张表的争用,因此产生了大量锁等待现象,最终导致了外部的A响应时间过长。但是通过之前的分析和定位,我们发现也许引发问题的那些SQL语句,只来自100用户中的10个特殊类型的用户。那么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简化成用10个用户去复现,其他90个用户都是干扰。这样问题被简化了,开发人员也就更容易理解问题,对于测试的复测也更加方便。
不过还是要记住,最终的用户场景模拟才是决定性的验证。
最后再总结一下,性能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提呢?其实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让开发理解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并进行修正的就够了(假设开发人员无所不能)。再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可能是为了减轻开发的一些负担,也可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就不是每个测试人员都会去做的了。
====================================分割线================================
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高能预警!各路大神正火速奔赴8月WOT2016 移动互联网技术峰会
2016年8月26-27日,由51CTO.com主办的WOT2016移动互联网技术大会将在北京珠三角JW万豪酒店拉开序幕。届时,预计将有超过1000名企业技术管理、移动开发和技术创业人员共赴一堂,与各路技术大神、行业领袖与行业领袖共同学习,捕捉移动互联网技术趋势,深入探讨在技术进步的影响下,下一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作者:于雪来源:51CTO.com|2016-07-11 10:49 收藏 分享 不可否认,一个漫及全世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其始料未及的发展速度在各行各业中呈现席卷之势,也在每日的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社交、购物、出行等行为方式。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技术领域,唯有保持不断学习,才能免于被淘汰。 现在,机会来了!2016年8月26-27日,由51CTO.com主办的WOT2016移动互联网技术峰会将在北京珠三角JW万豪酒店拉开序幕。届时,预计将有超过1000名企业技术管理、移动开发和技术创业人员共赴一堂,与各路技术大神、行业领袖与行业领袖共同学习,捕捉移动互联网技术趋势,深入探讨在技术进步的影响下,下一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对于...
- 下一篇
大量数据≠大数据
Intetix Foundation(英明泰思基金会)由从事数据科学、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学者发起成立,致力于通过数据科学改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通过联络、动员中美最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以及分布在全球的志愿者,我们创造性地践行着我们的使命:为美好生活洞见数据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很容易把一大堆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比如,大型制造企业和仓库可能存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存货数据,或许高达几兆兆字节,但这并不能算大数据。同样,1500个PoS机的现金数据、一大份工作表中的数据也不是大数据。 企业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储存、分析、使用数据,如果管理的不是大数据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建立数据池、雇佣数据科学家,也没有必要买一堆Hadoop产品去管理。说到底,辨别所管理的是大数据还是大量数据至关重要。以下推出五种辨别方法: 数据是否来源于多种不同渠道? 如果数据来源单一,即使数据量很大,也不太可能是大数据。 职业数据人会考虑大数据的三V(或4V):数量,多样性,速度,(精确性)。本文讨论的就是第二种:多样性。一般来说,大数据往往不是来自于单一源头或系统,而是来自于许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Docker安装Oracle12C,快速搭建Oracle学习环境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Linux系统CentOS6、CentOS7手动修改IP地址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CentOS关闭SELinux安全模块
- CentOS8安装MyCat,轻松搞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垂直分库、水平分库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