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融合基础设施厂商的前景光明
为了获取融合基础设施和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的数据和观点,Taneja Group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起了一次称为“融合一切”的调研。这次调研对象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的600余名IT决策人员及实践人员,涵盖了各个行业和不同的企业规模,这次调研内容包括受访人员对数据中心内融合基础设施(CI)和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的认知、接受程度以及与传统架构相比之下的偏好。工作小组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电话采访,了解了是什么促使他们购买、部署和使用融合及超融合基础设施。
下面列出几点说明为什么融合基础设施厂商的前景是光明的。
未来的理想架构
Taneja Group问的一个问题是:“你的数据中心未来期待使用哪种架构?”。有55%的IT实践人员更倾向于使用CI和HCI。大厂商最应该担心的是,只有31%的受访者选择了传统架构或基于消费级服务器的软件定义DIY架构。
传统架构和DIY架构的问题
IT社区中对DIY架构的厌倦已经非常明显了。当问及采用融合架构的方式时,客户都倾向于不再采用过去的部署方式。受访者被问到了与传统架构特点相关的一系列通用问题,让人吃惊的是,大量的受访者都对传统架构和DIY纯软件架构进行了抱怨,抱怨最多的点包括多厂商支持、高级运行能力、部署成本、复杂性、管理能力、扩展能力等。
HCI和CI为什么如此流行?
HCI和CI都很流行,目前CI的部署量差不多是HCI的两倍(65% vs 36%),不过传统架构依然占据了94%的市场。CI和HCI在简易管理、预先集成并认证和简单的支持体验等方面赢得了很大的好评,HCI在模块化简易扩展方面显示出了最大的优势,因为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都包括计算层。超融合技术利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存储、hypervisor和计算整合在消费级的服务器中。当问及2018年底HCI是否会取代CI时,68%的受访者认为HCI会取代,只有32%的受访者不同意此观点。当你在思考最近的HCI市场时,这个结果令人吃惊。
融合的下一步是什么?
尽管传统的CI来源于最初的融合架构,但HCI吸引了更多注意和投资。厂商正致力于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变得像公有云一样有性价比并易于使用,同时保留可靠性、可用性和弹性等企业级需求。对于某些IT负载,HCI的弹性、模块化和软件定义向外扩展架构甚至使数据中心内的基础设施比公有云更具性价比。
以下是一些领先的融合基础设施厂商的介绍:
惠普企业(HPE)正在对“组合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这里主要指的是Synergy产品。它能通过一个覆盖整个数据中心传统架构、CI和HCI架构的API调用来将不同数量的计算、网络和专用的存储组合在一起,或把它们拆分开。这种可组合性API也将被引入至3PAR存储产品和ProLiant服务器产品。HPE也加倍投资了他们的StoreVirtual软件,以创建一个全功能的组合数据网络,作为组合基础设施中数据服务层的基础。
HyperGrid(之前的Gridstore)将专注于基于订阅的HCI即服务产品。该公司也会使用他们收购的DCHQ的技术来提供全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他们首先将致力于帮助IT将传统应用转变成可以运行在任意环境下的容器兼容应用。HyperGrid也会提供多hypervisor的选择。
Nutanix在继续发展他们自身的HCI产品,以成为一个企业级云基础设施厂商。该公司正对其自身的hypervisor和内建的应用进行投资。内建的应用能够在不同的hypervisor环境下进行迁移,包括迁移至公有云。这让整个基础设施层看上去很透明。
Pivot3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NexGen,他们致力于开发能够更好的承载关键混合型负载的HCI产品。其中的技术包括高级服务质量技术、低延迟服务器端闪存和高效的数据服务。
Riverbed提供混合式超融合产品,他们专注于解决关键的企业远程/分支办公室的需求。这些边界设备解决了分布式管理和存储问题,让通常制约这种部署方式的人工成本和预算不再成为企业负担。
SimpliVity专注于在客户选择的hypervisor下构建领先的数据服务。使用一个架构来最小化冗余数据的摄入,最小化数据的副本,支持近乎无限的快照,在全球广域网优化的分布式HCI系统内建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性。
VMware正在投资一个称为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统一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平台。这个新的SDDC平台将VMware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集成到一起,交付企业级的云基础设施,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中提供跨平台的自动化和管理能力来简化运行并保持一致性。Dell EMC将在他们的VxRail系列产品中提供一个全集成的硬件/软件版本。
逼近临界点
上面的例子介绍了各融合基础设施厂商在不同领域做出的大量投资。我相信我们将很快到达一个临界点,突破了这个临界点,数据中心内基础设施的总体拥有成本将低于使用公有云的成本,这会止住近来用户转投公有云的趋势。
这一天的到来会令人兴奋。在融合基础设施厂商中会有赢家也会有输家,但最终,用户将是最大的赢家。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越过网络层看威胁:为什么全攻击界面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新技术融入企业环境,安全实践者必须更全面整体地看待企业风险管理。 几十年来,企业都将自身安全工作重点放在网络边界防御,以及保护服务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方面。然而,在互联世界,“硬件定义的”方法不再具有意义。随着企业转向软件定义的网络,他们需要越过网络层来防护不断扩张的攻击界面并考虑:无边界攻击界面是怎样让今天的企业安全模型失效的?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跟上不断进化的威胁? 在网络安全上,企业面对的是难以攻克的高地,因为他们需要保护的攻击界面已经扩张了很多,且还在进一步膨胀中。在过去,保护好网络和终端便已足够,但现在这种应用、云服务和移动设备(比如平板、手机、蓝牙设备和智能手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要面对的,是一个大为延伸了的攻击界面。 全球风险管理调查揭示,今天84%的网络攻击都针对的是应用层而非网络层。企业需要将安全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包含进这些新领域。但是,有2个攻击领域是被企业安全人员忽视得最严重的,尽管它们代表了对业务的严重威胁,且越来越受到了黑客的青睐:物联网(IoT)和微服务/容器。 物联网 虽然政客和安全专家一直在提醒网络攻击的风险,他们却极少(如果有的话)提到IoT相...
- 下一篇
制造向智造转型中的存储应用需求
今天各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趋势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推动力,数字化方式让制造业各个系统相互连通,从产品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越来越短,从让新的商业模式加速涌现。数字化趋势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的重要基础,是帮助中国不断的完成由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 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是什么?个人理解是信息与物理深度融合的过程,比如高度的数字化、无限的网络化,深度的机器自主学习。这里面的本质就是数据,企业的升级过程就是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能的一个过程。 在可以想象的制造工厂里,加工设备、代加工部件、装备机器人等等所有的物理设备都装有信息系统,都具有无限连接功能,需要的是分布式的直接互联的设备。 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下,企业存储系统上已经可以实现全面的升级。信息技术与制造产业的高度融合,在包括网络、存储、计算、软件、自动化的交织,制造业IT系统要考虑到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关联的虚拟网络和实体物理系统的融合。 对于制造业升级来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智能化生产系统以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通过云计算对制造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是转型升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CentOS8,CentOS7,CentOS6编译安装Redis5.0.7
- SpringBoot2整合Redis,开启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 CentOS7安装Docker,走上虚拟化容器引擎之路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配置默认Tomcat设置,开启更多高级功能
- Eclipse初始化配置,告别卡顿、闪退、编译时间过长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Nodejs环境
- CentOS7,8上快速安装Gitea,搭建Git服务器
- Docker快速安装Oracle11G,搭建oracle11g学习环境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