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胡晓明:数据隐私保护最核心,要想做生意就得建数据中心
“阿里云每年都会进行多场云栖大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阿里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在面对政府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今天上海下了一场不小的雨,但云栖大会还是如约而至。作为今年的第四站,上海站的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并发布了阿里云相关战略和产品服务。
纵观主会加上媒体采访环节,全程听下来除了大会的主题人工智能以外,还有两个很明显的关键词——数据隐私和国际化。
数据隐私保护是我们的规则
作为时下全世界人民都在探讨的趋势,人工智能的字眼不断出现在上海站的云栖大会中。此次大会更是把它与异构计算和物联网,以及此前的基础设施、云安全、企业服务,共同构成了阿里云完整的六大核心能力。
而除此之外,智能化背后所累积的数据隐私问题,同样是阿里云所看重的。对于阿里云来说,云上的数据隐私保护即是他们的规则。
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而在此前,阿里云从2012年起就已经逐步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优化行业最佳实践,并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工作。2013,阿里云就通过了ISO 27000和CSA STAR标准认证;2015年,阿里云发起《数据安全保护倡议》,呼吁云计算公司在提供数据服务时候确保用户的隐私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去年10月份,阿里云又通过了公安部第一家关于云等级保护的四级测评。
与此同时,阿里云内部也有着非常严苛的内部审计制度。阿里云工程师进行任何运维管理操作时,都会有内部审计和实时违规预警。所有工程师都需要双因素认证来完成操作人的身份验证。此外,还通过定期的安全扫描和模拟渗透,来确保数据安全的内部控制有效、完整性。
“今天国内37%的网站业务都选择承载在阿里云平台上,我们平均每天承受的攻击高达16亿次。因此阿里云选择不断的升级,我们认为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这次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次从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口中听到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阿里云总裁 胡晓明
要想做生意就得建数据中心
数据隐私重要,显而易见全球每个国家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时下各个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的愈发重视,促使对国外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标准也更加严格。所以要想加速国际化的步伐和节奏,更快推进不同国家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就顺理成章。
“要想做那国的生意,就需要在当地建立本地的数据中心。”这是胡晓明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同时也解释了大会上的一个重磅战略发布的动因。
在今天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将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新建数据中心,并与印度电信巨头塔塔通信达成深度合作。
阿里云的全球化进程主要分为两条路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采用合作的方式。例如此前与日本和迪拜市场达成的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为当地企业提供云服务。
而对于进入印度市场的考量,胡晓明解释说印度是阿里云非常看重的市场,阿里巴巴在当地有很多的生意,塔塔公司又是印度电信领域领先的企业。此次选择与塔塔这样的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双方共享服务和用户,各取所长,借力塔塔通信的能力,符合印度国家的合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进军印度市场的其他因素,有分析人士指出是由于东亚和南亚正在崛起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急需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进入。
据悉,加上印度最新落地的数据中心,阿里云目前在全球范围有数十个飞天数据中心覆盖了17个区域。并且随着印度数据中心的落地,紧接着年内也会在马来西亚完成数据中心的部署,加快阿里云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中钢李红:传统企业大数据实施路径思考
大数据是什么?数据、技术、思维、资源、财富、能力。 在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红多年的信息化经验看来,制造业之前都在解决流程、管理等效率问题。而现如今大数据不仅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重塑企业的发展竞争格局。 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红 大数据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技术驱动特征。大数据已经在各大行业得到应用,在金融、通信、政府、零售、制造行业应用更为深入。 传统制造业正结合“十三五”规划,积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战略措施。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大数据战略的融合发展下,大数据作为转型的动力,已经成为企业新资源、新资产、新财富、新的竞争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和挑战 互联网公司是最先从IT进入到DT时代,传统企业则希望运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这个过程带来了5方面变化: “数据”被重新定义:从信息——知识——资产企业形态和概念的转变:许多企业都想变成“数字企业”数字价值的转变:成为企业的新资源、新财富、新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使...
- 下一篇
在开发者眼中,ARM mbed平台的优劣各是什么?
本文作者为机智云CEO黄灼,机智云是国内最早为智能硬件提供技术服务的云平台。ARM在国内发布mbed平台后,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曾报道部分下游厂商和开发者的看法”ARM做物联网操作系统为什么不被看好?“那在真正的产品开发者眼中,mbed平台究竟如何呢?雷锋网邀请黄灼分享了他的看法,以下为其投稿,内容有删编。 前段时候ARM高调发布了它的mbed OS开发平台,这在智能硬件圈里引起了一些轰动。好多人都知道机智云在国内最早做为智能硬件提供技术服务的云平台,于是有不少朋友问我,mbed到底如何?是否真如宣传那么给力? 首先,相较于过去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mbed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更加系统和更加全面的智能硬件开发环境。mbed不但把当前智能硬件可能会涉及到的外设(红外、电机、蜂鸣器、陀螺仪等)基本都进行了标准化的处理,并且还提供了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