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优先”背景下如何推进移动化建设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在经历概念形成期、应用试水期之后,移动化部署正在政府、军队、军工、大型企业等组织中得到快速普及,“移动优先”也相应地成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这不仅意味着组织将移动化工具引入到组织运营管理之中,也意味着组织IT架构可能面临全新变革。
“移动优先”成为流行趋势
“移动优先”的概念之所以会得到普遍认可,关键原因是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以及移动应用的迅速落地。正是因为如此,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组织以及个人用户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移动数据流量已经超过PC数据流量,由此可见,要适应信息化终端的移动化转变,首先需要从理念上落实移动化的需求。
对于组织来说,在组织内部推行移动化的压力虽然要小很多,但是趋势却是难以避免。究其原因,是源于移动设备在组织运营管理流程中的逐步渗透。根据Tech Target的介绍,这是一种“工作习惯的变化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办公室外工作,他们会在执行业务、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和云服务”。这意味着不需要迫使员工做任何事,不过组织依然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尤其是围绕可用性、安全策略,以及成本方面的问题。
对于政府、军队、军工这样的特殊组织用户来说,强调“移动优先”的重要性往往要比其它行业更加突出。这是因为政府、军队、军工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都难以携带PC等传统的设备,使用移动设备来承载信息化任务就成为***方式。例如,公安部门在外出执勤的时候基本没有条件携带PC,通过智能手机来接收指令、执行任务就至关重要;在军营里,大范围推广PC并不现实,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就成为官兵获取资讯、融入数字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源设备。
与即将到来的物联网世界联系起来,“移动优先”的策略就显得更加必要了。在物联网世界中,每一台移动设备都是与世界智能交互的终端,承担着数据搜集、信息展示等重要的功能,及早地进行移动化转型,可以帮助组织在物联网世界中提前布局。
“移动优先”面临巨大危机
虽然说很多组织都意识到“移动优先”的重要意义,但是要推行这一策略却不是简单的引入移动设备那么简单。在前几年,很多组织都在企业内部推行BYOD策略,但是最终的实施结果往往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是BYOD策略没有如愿地提升组织工作效率,要么是在员工的“软抵制”下沦为员工的购机补贴。
基于此,启迪国信灵通市场总监张永利表示:“移动化是对组织现有IT架构的颠覆性改变,因此组织需要妥善规划移动技术路线图,结合组织规模和多个因素,重新定义业务和技术特征,实施更加成熟的移动化策略。”
具体来说,组织需要解决移动化的整合管理、安全保障以及应用拓展问题。
整合管理:虽然移动设备与PC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组织内部,移动化流程非常有必要与固有的信息化流程整合起来,而不是相互割裂。这也意味着组织***能够打造统一的移动门户,在后端紧密衔接组织现有IT系统,在前端通过单点登录功能实现统一的工作入口,并能对于移动应用进行整合管理。
安全保障:在移动化场景之中,经常会涉及到将业务数据带离组织范围,这样会导致严重的网络安全风险。要在不影响移动化应用的前提下提升安全性,政府、军队、军工等组织更倾向选择双系统移动化解决方案:“生活区”与“工作区”相互分离,并进行严格的制度制约。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除了部署移动化管理平台对移动设备、移动应用进行安全管理之外,还需要明确移动生活与移动工作之间的界限,确保机密信息不外泄。
应用拓展:移动应用拓展问题经常被忽略,但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移动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只有涵盖更多的应用场景,才能尽量确保移动化数据处于管理之中。例如,在组织没有建立安全移动存储的能力之前,员工往往倾向于利用公有云存储服务来进行信息分享;而在应用企业级即时通讯、企业级安全邮件客户端等解决方案建立这一能力之后,组织便可以对信息的分享流程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超越移动优先” 重塑信息化流程
“移动优先”已经得到了足够强调,但是很多业界专家提出了“超越移动优先”的观点。因为这一策略更多的将移动化与传统信息化的优先度进行区分,强调移动化的重要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渗透,移动化将成为组织的必备策略,移动化流程也将融入到整体的信息化流程之中,所以也就无需特意的强调“移动优先”。
未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组织移动性将逐渐采用“超越移动为先”的方式,并实现创新技术的融合。实际上,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结合已经改变了我们使用移动技术的方法,这将给组织的业务运营管理模式带来全新的变革,也将促使我们深入研究移动化与其它创新技术的整合模型,以重塑安全智能的信息化流程。

低调大师中文资讯倾力打造互联网数据资讯、行业资源、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平台。
持续更新报道IT业界、互联网、市场资讯、驱动更新,是最及时权威的产业资讯及硬件资讯报道平台。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上一篇
Ovum:WBA将在5年内为全球3.5亿家庭提供宽带服务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Ovum在其发布的《无线宽带接入市场进展》(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Market Update)分析师白皮书中指出,无线宽带接入(WB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整个行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对于为生活在城市、农村和山区的家庭提供宽带服务至关重要,并且已被许多全球性运营商(包括移动、综合、付费电视、宽带运营商和国家宽带批发商)所采用。Ovum预测,到2020年,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将为全球大约3.5亿个家庭提供宽带服务。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整合各种无线网络资源,快速为家庭提供宽带服务,并释放出目标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宽带普及率较低的新兴市场。 市场研究与洞察 根据Ovum分析师的说法,无线接入技术(RAT)已经成为许多运营商为家庭提供宽带服务的***选择,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来自固定宽带(FBB)的严峻挑战。综合运营商以固定无线接入(FWA)取代数字用户线(DSL)来升级宽带网络,移动运营商则重新分配无线电频谱和站点资源,以抢占家庭宽带市场机遇并吸引更多...
- 下一篇
受物联网和大数据推动 2020年92%数据将在云端处理
【大咖・来了 第7期】10月24日晚8点观看《智能导购对话机器人实践》 2016年11月14日报道,据外媒消息称,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展望报告称,到2020年时,92%的工作量将由云数据中心处理,只有8%的工作量由传统数据中心处理。 思科称,到2020年时,云数据流量很可能将增长2.7倍,从2015年的每年3.9 ZB增长到2020年的每年14.1 ZB。大数据与其关联的物联网将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力量。 到2020年时,数据库、分析以及物联网工作量将占据总商业工作量的22%,这一占比在2015年为20%。届时,物联网生成的总数据量将达到每年600 ZB,是终端用户或设备在数据中心生成数据量预期(2.2 ZB)的275倍,是传统数据中心生成总数据流量(15.3 ZB)的39倍。 调查发现,公有云的增长要快于私有云。到2020年时,68%的云工作量将在公有云数据中心处理,高于去年的49%;32%的云工作量将在私有云数据中心处理,低于去年的51%。 思科预计,尽管软件即服务(SaaS)将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市场对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兴趣将会下降。到2020年时,软件即服务工作量在云工...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二维码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 Springboot2将连接池hikari替换为druid,体验最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
- CentOS6,7,8上安装Nginx,支持https2.0的开启
- CentOS6,CentOS7官方镜像安装Oracle11G
- CentOS7编译安装Cmake3.16.3,解决mysql等软件编译问题
- Docker使用Oracle官方镜像安装(12C,18C,19C)
- SpringBoot2全家桶,快速入门学习开发网站教程
- Jdk安装(Linux,MacOS,Windows),包含三大操作系统的最全安装
- MySQL8.0.19开启GTID主从同步CentOS8
- Windows10,CentOS7,CentOS8安装MongoDB4.0.16
- SpringBoot2整合Thymeleaf,官方推荐html解决方案